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53: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日期:2017/2/2 14: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汉武秦皇慕永年,不思修德妄求仙。

  暴残久已遭民怨,炉鼎何能结道缘。

  泛海徐翁修未返,加诛五利亦徒然。

  奚如发政施仁泽,三岛蓬莱在目前。

  原文:

  【注解】所作,指作善而言。凡有作而不成者,多由善根浅、善缘薄,以致大愿成虚,功德难满。若人事既合天心,天心岂违人意,故所作必成。善事既成,则心无愧怍,阳春在抱,其气舒长。所谓仁者寿也,神仙之长生久享,必本乎此,故曰可冀也。

  【证案】王茂修志在行善,每遇好事,虽解衣典物不惜。曾见乞丐病死路旁,无人埋葬,回家搜囊无一文。时值天寒,只存絮被一条,赴典铺质钱数百文,不足,又以妻耳环凑之。次日,即有还远年陈欠者,除取赎典物外尚有余剩。生平所作善事,若有神助,无不成就。郡城外有官路,两面临水,日久倾圮,来往不便。王发愿重修,无力,遂出家为道士,募化,人感其诚,无不乐助,期年得千金。鸠工庀材,砌以方石,凿莲花,名莲花街,遂成坦道,余资建太乙阁,修炼其中,每早广施药材,以救疾苦。一日,有疥癞羽士来阁中求斋,王与之食,且赠以衲衣。至夜半羽士曰:“尔大有福缘,故所做必成,肯从我游?”王欣然许之。羽士命闭目,携手而行,如在半空,足下波涛汹涌,启目微视,则茫茫大海也。霎时抵岸,见层峦迭嶂,鸟语花香,迥非人境。羽士止王于石室,暂别他往。王至后洞,见燃烛数十,辉煌雪亮,卧地死人十数,王大骇。羽士适至曰:“此吾道友偶出游人间,作王公卿相,不日即回,何惧焉?”王求归,羽士亦不留,曰:“尔归念既动,仙缘尚浅,有一书付尔,可照此行功,俟二十年后吾再为接引。”遂送归。其书乃痘疹方,王用以治小儿,无不立痊。后二十年,复遇前羽士度去。

  【注释】鸠工庀材(jiū gōng pǐ cái): 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附证】钱塘柴省轩先生,讳绍炳,字虎臣,着术善书,皆辅翼经传。生平与臣言忠,与子言孝,无不勉人为善。其为下根人说法,每引感应之案歆以动之,因取《感应篇》逐句详释,仿河上公解《道德经》例,分为九章,名《感应篇直解》。又取十三经及二十一史之感应故事,勒为成书,名《感应经史通考》。殁后有江右罗含者,馆正定梁氏,病剧见冥官威仪甚肃,旁侍钱塘洪贞孙,罗夙与洪友善,趋问尊官为谁,洪曰:“吾乡柴公省轩也。”罗向前肃拜,问将来功名,柴曰:“人生大节在忠孝二字,穷达何足论?”语讫而苏,事闻于都下。翰林侍读施愚山、给谏严灏亭皆柴公故人也,同至罗寓询其状貌,悉符,事载吴青坛《太史记》中,甚详。公生二子,长世堂,次世台,皆有文名。(《兰桂编》)

  琼笈犹存耀斗魁,性光绽处笔开花。欲知地府天曹吏,都自忠臣孝子来。(徐太史诗)

  【注释】柴绍炳:1616—1670年,字虎臣,号省轩,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九年,年五十五岁。少博闻强记。工于诗文,下笔动辄数千言,一气呵成,自成一体,人称“西陵体”,于“西泠十子”中,以绍炳名为最着。

  译文:

  【注解】这里的“所作”,指的是做善事而言。凡是想做善事却不能成功,多半是由于善根浅、善缘薄,以致于大愿成空,功德难以圆满。如果人事合乎天心,天心又怎会违背人的意愿呢,所以所做善事必能成功。善事做成,心中无愧。胸中总是一团阳春之气,十分畅快,所以仁者才能长寿。神仙长生不老,也一定是以这个为基础的,所以说“神仙可冀”。

  【注解】王茂修志在行善积德,每次遇到善事,即使把衣物典押出去也在所不惜。曾经见一个乞丐病死在路边,没有人给他埋葬,回家搜索钱袋,已经分文不剩了。当时正值寒冬,家中只有棉被一条,拿到当铺当了几百文钱,还不够,又用妻子的耳环凑够。第二天,就有人归还陈年旧账,除去赎回典当的东西之外,还有剩余。生平所作的善事,如有神助,没有不成功的。郡城外有一条官道,两旁临水,年深日久,道路损坏严重,往来行人多有不便。王公发愿重修此路,苦于无力,于是出家做了道士,募捐钱财,人们被他的诚心感动,无不慷慨解囊相助,一年的时间就得到千两银子。准备材料,招集工匠,用方石铺路,刻上莲花,取名为“莲花街”,这条路于是成为平坦大道。剩下的钱修建太乙阁,他就在阁中修炼。每天早晨施舍药材,解救病苦之人。一天,有一个生有疥癞的道士来阁中化斋,王公给他吃的东西,又赠送给他衲衣。到了半夜,道士说:“你福缘很大,所以所作善事,必能成功,你愿意跟随我而去吗?”王公欣然接受。道士让他闭上眼睛,拉着他的手同行,好似在空中行走,脚下波涛汹涌,睁眼一看,原来是茫茫大海。很快到岸,见崇山峻岭,鸟语花香,和人间景象大不一样。道士让他先待在石洞中,暂时到别处去。王公来到洞后,见点着几十只蜡烛,灯火辉煌明亮,地上躺着十多个死人,王公大吃一惊。道士正好来了,对他说:“这都是我的道友,暂时到人间一游,作王侯将相,很快就回来了,你不用害怕。”王公请求回去,道士也不挽留,说:“你既然有回家的念头,说明你仙缘还没到,我有一部书送给你,可以按照此书,行功立德,二十年后我再接你。”于是送他回去。此书乃是痘疹的医方,王公用此方来给小儿治病,无不药到病除。二十年后,又遇到前面那位道士,度他而去。

  【附证】钱塘柴绍炳先生,字虎臣,号省轩。喜欢编着善书,以补充圣经贤传之不足。生平对作臣下的讲说忠诚的道理,对作儿子的讲说孝敬的道理,说的话都是劝人向善。对根基不好的人讲解道理,就用因果感应的事例来感化他们。于是把《感应篇》逐句进行讲解,仿照河上公解说《道德经》的模式,分为九章,名为《感应篇直解》。又采取十三经和二十一史中的感应故事,编辑成书,名为《感应经史通考》。柴公去世后,有江西的罗含,在正定县梁家作家庭教师,病危的时候恍惚见到地府官员,威仪严肃,钱塘的洪贞孙在旁边站立,罗含和洪贞孙友好,过去问这位冥官是谁,洪贞孙说:“这是我乡柴省轩先生。”罗含向前礼拜,询问将来的功名如何,柴公说:“人生大节在于忠孝二字,贫穷富贵不足论。”说完后,罗含就醒过来了。这件事很快就在京城流传开了。翰林侍读学士施愚山先生、给谏严灏亭先生都是柴公的故交好友,一同到罗含那里询问,罗含描述的柴公的样子,全部都相符。此事记载在吴青坛所著《太史记》一书中,极为详细。柴公生有二子,长子世堂,次子世台,都以文章著名。

  徐太史诗:“琼笈犹存耀斗魁,性光绽处笔开花。欲知地府天曹吏,都自忠臣孝子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行善积德)(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行善积德)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放生行善积德,富贵安康 

 劝人行善积德最有意义了,福报大的人能引导社会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我爷爷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神奇真实经历 

 行善积德可以戒除邪YIN,改变命运 

 善则升阳,经常行善积德之人,气场运气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