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108:认恩推过


   日期:2017/2/11 2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认恩推过。

  【原文】

  海外均为使,如何肆诈谋。

  有恩皆自己,畏祸诿同俦。

  歌舞开华宴,金赀聚满舟。

  一朝奸毕露,富贵等浮沤。

  :恩非己出,而冒认为己;过实在我,而推诿于人。其始不过要誉避怨之心,然人有善而我掩之,人无过而我冤之。利己损人,公道泯灭,乃小人之过失,天理所不容也。

  案:前朝周璧与吴鲁瞻,同官礼部,奉差至爪哇封王。周为正使,吴为副使,吴博辩有口才,周厚重少言语。时爪哇历元朝百年,久不通贡,封典未行,嗣王得膺宠命,分外优礼。吴恃其唇舌,云朝廷恩典皆己奏请而成,王信之,一切馈送靡不从厚,周只循例薄赠而已。事毕将旋,王各送一舟,吴所得盈千累万,且违禁带其国歌童舞女,为长途耳目之娱。一日至关,例应盘查,吴知周柔懦可欺,过其舟绐之曰:“此船形制稍狭,非正使体统。我与公暂时移易,庶足以壮观瞻、别正副也。”周不知其诈,从之。果为榷使查出,正使舟中所载皆出例外,且违禁携带外国男女。副使舟中所载寥寥无几,据实上奏。帝怒,发法司审问。吴口若悬河,诿卸于周。周天性缄默,不能分辩,且己现居其舟,亦无从置喙也。奏上,周竟削职,而吴晋侍郎。后三年,爪哇嗣主来朝,奏谢曰:“陛下圣明恩及远臣,副大使吴某从中玉成,旷典实出格外。”帝曰:“前此之封,皆朕意也,与吴何涉?”命取该国所馈二使实数,王以底簿进,则周枉认之赃,皆吴物也。始知其认恩推过,实属奸狡,立置重典。周原官起用。

  附:宋王曾为相时,士大夫有请差者,公察其可用,必先正色拒之,既而擢用,并不与言。尝曰:“用贤,人主之事,若使之知,是我徇私而市恩也。恩欲归己,怨使谁当?”此不认恩者。曹彬与王全斌伐蜀,斌杀降卒三千余人,公谏不听。及归,上怒,必欲鞫勘,公自诬服,全斌获免,此不推过者。(《感应篇集注》下同)

  宜兴邵灵甫积谷数千石,岁大饥,或劝之出粜,公曰:“是图利也。”或劝之赈粥,公曰:“是好名也。”乃尽发所积,雇佣除道修路,自县至湖四十里,复浚蠡河横塘水道八十余里,又通溪入震泽。邑人争来受役,皆赖全活,而水陆又均得利。后灵甫享年九十余,子孙相继登第。此非惟不认恩,而又能善施其恩者也。

  嘉靖中,葛守礼为陕西布政,当大计日,有小吏填老疾当罢。公请留之,吏部尚书曰:“计簿出自藩伯,何自忘也?”公曰:“边吏隔省远,当时徒取文书登簿,今见其人方知误填,过在布政司,何可使小吏受枉?”尚书惊服曰:“谁敢于吏部堂上自陈过误?即此可谓贤能第一矣。”后官至刑部尚书。

  【译文】

  注:不是自己的恩情,却冒认之;过失在自己,却推诿到他人头上。最初不过是出于邀誉避怨之心。然而,别人有善行我就掩盖掉,别人没有过错我却冤枉人家,损人利己,公道泯灭。这是小人的过失,是天理不容的。

  案:前朝周璧与吴鲁瞻都在礼部供职,奉差使到爪哇国去封王。周是正使,吴是副使。吴会说话,有口才。周却老实厚道,少言寡语。当时,爪哇国从元朝以来,百余年没有和中国往来,封王恩典也很久未进行。新的王位继承者得到朝廷恩宠封王,对使臣格外优待礼敬。吴凭着自己的伶牙俐齿,竟把朝廷恩典都说成是因为自己奏请才成功的,爪哇王听信了他的话,给他的一切馈赠都很丰厚,而对周只是按常例赠送一点罢了。事情完了,要回国,爪哇王每人送一只船,吴得到的馈赠之物盈千累万,而且还违禁非法携带爪哇国歌童舞女,在长途路上作为娱乐。一天,到了海关,例行盘查,吴素知周柔顺懦弱可欺,就到周的船上哄骗他说:“你这船稍为显得形制狭小些,不合正使的体统,我和你暂时换一换,才够壮观瞻,显出正副使的差别来。”周没有识破他的诈谋,就听从了他。果然被榷使查出正使船中所载礼物皆超出例外,而且违禁携带外国男女,而副使船中所载物品寥寥无几。就据实报告上去。皇帝大怒,移送法司审问。吴口若悬河,把错失都推到周的头上。周天性木讷,不能分辩,况且自己现在在他船上,也不知道从何处反驳。奏上去,周竟被割职,而吴却晋升为侍郎。又过了三年,爪哇国王来中国朝见,上奏感谢说:“陛下圣明,推恩于我这远臣,是副大使吴某从中玉成其事,恩典超出例外。”皇帝说:“前面行的封典,都是朕的主意,与吴有什么关系?”于是命他拿出该国馈赠二使礼物的实际数目来,爪哇王拿出原来的礼单进上,原来周枉认的赃物,都是吴的。才知道吴原来冒认恩情,推诿过责,确实很奸猾,立即加以重处。周起用为原职。

  附:宋朝的王曾做宰相时,官员们有请求差使的,王曾考察他可以委用,必定先正色拒绝,然后才提拨任用他。但也不自己告诉他。王曾曾经说过:“选贤任能,是君主的事情。若使他知道,那是我徇私树恩,把朝廷用人之恩归了自己名下,那怨恨谁来担当呢?”这是不认恩的例子。曹彬和王全斌讨伐蜀地时,全斌杀死降卒三千余人,曹彬劝谏不听。归朝后皇帝大怒,定要查办,曹彬就自己承认下来,王全斌得以获免。这是不推诿过错的例子。

  宜兴人邵灵甫,积存粮食数千石。有一年大饥荒,有人劝他卖出,他说:“这是贪图不义之利。”有人劝他赈粥,他说:“这是好名。”他把所积存的粮食全部拿出来,雇佣工人除道修路,从本县直到湖州,长达四十里。又挖通蠡河至横塘水道八十余里。又将溪水通入太湖。乡人都争着来做工,因此都得以保住性命存活下来,而又得水陆兼通之利。后来灵甫活到九十余岁,子孙相继科举登第。这是不仅不滥认恩,而且又能善于施恩德的人。

  嘉靖年间,葛守礼做陕西布政使。到了大考核的日子,有个小吏被误填“老疾”,要罢职。守礼请求留下,吏部尚书说:“考计簿是来自你地方大吏的上报,你自己怎么忘了呢?”守礼说:“边远小吏离省会远,我当时只是按文书登记在簿上,现在看到他本人,才知道是误填。这是布政司的错,怎么能让小吏受冤枉呢?”吏部尚书惊叹佩服,说:“有谁敢在吏部大堂上讲自己的过失错误呢?就这一条就可以说是‘贤能第一’了”。守礼后官至刑部尚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损人利己)(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损人利己)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