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156:背亲向疏


   日期:2017/3/19 8: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背亲向疏。

  【原文】

  目断云山病卧床,一封书去泪千行。

  可怜易箦犹相忆,逆子忘亲滞异乡。

  注:孔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今世俗之人有瞒背父母,私厚妇家者;有兄弟之间,锱铢必较,朋友外人则挥金如土者;有至亲密戚贫寒不相顾,而结富豪趋炎附势者。伦理倒置,轻重失宜,岂迓福之道乎?

  案:谢涛,屡举不第,游至京师,拜御史谢用民门下。问安视膳,曲尽孝敬。御史年老无子,意欲继为螟蛉,问之曰:“尔严慈无恙乎?”涛揣知其意,答曰:“不孝罪孽深重,双亲见背久矣。”御史喜,凭亲友写立继券,遂为父子。应试改用御史三代籍贯,获中式,意甚自得,不复作还家念矣。其父盼涛不归,思念成病,易箦之际,强起作诗寄之。有“老病卧床无起色,望儿归日瘗残骸”之句,涛得诗毫不介意。御史微闻其事,心颇衔之而未发也。有显宦张某与御史同乡,以女妻涛,涛见御史桑榆景迫,某宦正在显赫之时,将向之趋奉御史者,转而趋奉某宦,视御史漠如也。御史有疾,并不一顾。遣人促归,嘱后事,亦推故不来。御史怒。病愈,草疏,将其背亲负义之处,一一具奏,发法司勘问。法司定爰书:“勘得谢涛性比凶枭,心同猘犬。绝裾而不动望云之念,既背生父於前,寄养而并无反哺之情,复叛继父於后。天理尽灭,人道全无。书载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宜正典刑于西市,勿使偷息於圜扉。罪宜磔。”奏上,允之。

  附:郎陵举人某,性极贪,一同堂兄是白丁,与富家讼,举人密受富家贿,反嘱县官笞之。县官责至十板,其人曰:“乞看我兄弟情面。”官问其弟为谁,曰某举人也。官不信,问左右,皆曰是也。喟然叹曰:“孔方兄胜於同堂兄如此!”竟释之。后举人无子,以堂兄子为嗣,知其事者咸鄙笑之。(《感应篇集注》下同)

  申积中,乃宣义郎起之子,其祖母乃学士杨光素之姑。素以子有瘿疾,积中始生时,光素遂抱为子。后素连生二子,积中曲尽孝友,光素甚爱之。凡两遇恩荫,积中俱力辞,推给二弟。后积中登进士,数年光素卒於余杭。积中扶柩归葬毕,为弟妹选名门婚嫁。事完乃尽以家财付二弟,作归宗议数千言。大抵言所生所养,恩皆一也。既报所养,所生亦不可后。乃归拜其父母,又访生母杜氏於贫巷,生母垢跣抱哭。后同奉事二十余年。父母死,既襄葬事,复以家产归本生诸兄,自出僦居。许光庭荐於朝,诏褒美,官永兴路提举。朝廷复与其一子官。夫积中不负所养,复能无忝所生,洵足以风世矣。彼背亲向疏者,可不知所返哉?

  【译文】

  注:孔子说:“不爱父母亲而喜爱他人的人,是有悖于道德的。不敬奉父母而尊敬他人的人,是违背天理的。”现在的世俗之人,有欺瞒背着父母亲,私下厚待妇人家;有兄弟之间斤斤计较,对待朋友外人却挥金如土的;有最亲密的亲戚贫寒的不相照顾,而勾结富豪趋炎附势的。颠倒了伦理关系,轻重不当,岂能是迎求福份的方法?

  案:谢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能登第,到京师游学,拜御史谢用民门下。向他请安,安排膳食,竭力孝敬。谢用民年老无子,想收他做义子,向他问道:“你父母安好吗?”谢涛揣测他的意图,回答道:“我不孝顺,罪孽深重,父母亲已经去世很久了。”御史喜悦,让亲友作证,写下立继的文书,于是和谢涛成为义父子。参加考试,籍贯改作御史三代,考试得中,洋洋自得,不再有回家的念头了。他父亲思念他,不见他回家,思念得了疾病,临去世时,勉强起床写诗寄给他,有“老病卧床无起色,望儿归日瘗残骸”的句子,谢涛收到诗后毫不挂怀。御史隐约听到这件事,心里有意见,只是没有发作出来。有位显赫的大官张某和御史是同乡,将女儿嫁给谢涛为妻,谢涛看见御史年纪慢慢老了,某官正处于显赫之时,将以前趋附奉承御史的心思,转而用于趋附奉承某官,眼中没有御史。御史生病,也不看望一次。御史派人催他回家,嘱咐身后之事,也假托原因不回。御史愤怒,病好了以后,写奏疏将他背叛双亲,违背道义的事情一一向朝廷上奏,他被发往法司勘对审问。法司于是写定案的文书,说道:“核实谢涛性情如凶枭,心如恶犬。没有一丝一毫思念父母的心情,既背叛了生身父亲在前;寄养却并没有反哺之情,又背叛继父在后。天理尽灭,人道全无。经书上说刑法的类属三千而罪恶没有比不孝更大的了,应当按刑律在西市处决,不能使他在牢房偷生,依罪应当判处磔刑。”奏于皇上,答允了。

  附:郎陵某举人性格特别贪婪,他的一位堂兄不识字,与富人打官司,某举人秘密接受了富人的贿赂,反而嘱咐县官打堂兄的板子。那位堂兄说:“乞求看在我兄弟的情份上。”县官问他的弟弟是谁,回答是某举人。县官不相信,问旁边的人,都说是某举人,县官喟然叹息:“孔方兄胜于同堂兄如此!”竟然放了那人。后来某举人没有儿子,以堂兄儿子做为后嗣,知道这件事的人都鄙视笑话他。

  申积中是宣义郎申起的儿子,他祖母是学士杨光素的姑姑。光素因为儿子有疾病,申积中出生时,杨光素于是抱养为儿子。后来,杨光素连生两子,申积中竭力孝顺友爱,杨光素很喜爱他。前后两次受到皇赐荫恩,申积中都竭立推给二弟。后来,申积中考上进士,几年后杨光素在余杭去世。申积中扶着灵柩回家埋葬毕,为弟弟妹妹挑选名门婚嫁,事情办完,于是把家中财产全部交付二弟,写了几千字的《归宗议》。大抵是说父母或生或养恩情都是一样的。既然报答了养父之恩,生父也不可落后。于是,申积中回家拜望父母。又在简陋的巷于里,访问到生母杜氏,生母脏着光脚与申积中抱头痛哭。后来申积中奉养了双亲二十多年。父母去世,就帮助处理葬事。又将家中财产归于各位兄弟,自己出去租赁房屋居住。许光庭将申积中推荐给朝廷,朝廷下诏褒扬,赐官永兴路提举。朝廷又赏赐让他一个儿子做官。申积中不辜负养父母之恩,又能不辜负亲生父母,实在堪为世人的榜样。那些背逆双亲趋附生疏的人,难道还不知回头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父母)(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父母)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信仰天地父母 

 道坚法师:父母亲的信念——苦谛思维修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