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179:常行妒忌


   日期:2017/4/18 8: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常行妒忌。

  【原文】

  从来最毒妇人心,笑里藏刀蓄意深,

  世上而今容不得,化为猛虎入山林。

  注:妒忌,专指为妇者言。七出之条,妒居其首,妇人明理者少,阴鸷者多,争宠构怨,甚至绝人嗣续,恶有不可胜言者。妬为女石,言女心如石,不可转也;忌为己心,言惟知有己,不容物也。

  案:陕人朱容世,广有家资,中年无子。妻殷氏内怀阴毒,外饰柔善,窥见夫意,先言曰:“古云妇年四十,为夫娶妾。我今年三十有八,置小星以延后嗣,此其时矣。”乃选有容色者,不惜重价,且以妹称之,十分亲热,不数月,即用巧计,使朱自己遣发,彼反再四慰留,朱堕其术中不觉也。有旧家女年十七,貌冠一时,朱素常心羡,殷嘱媒说合,用银三百两娶之,朱如获至宝,时刻不离。殷强作欢容,私谓女曰:“尔出身世族,与小家之女不同,见主翁当作愁容,不可露轻狂之态,庶足见重于主翁也。”女信之,自此见朱或背灯而泣,或揽镜长吁,不复欢笑矣。朱反托殷相劝,殷曰:“彼不愿作妾,故如是也。”一日,乘朱往庄课租,率诸婢将女缢死,朱回,见殷批发长号,反劝曰:“此女不愿作妾,故寻短见,贤妻樛木逮下之恩,人人俱知,彼自无福,奚以哭为?”后有老仆,将历来之事一一说明,朱方悟为殷所愚,此后娶妾,另居花园,与殷两不见面。殷无计可施,谓朱曰:“我年已渐老,欲诵经礼佛以毕余生。让尔之妾主持家政,花园我自居之。”即日两下迁移,朱惟日日丰其供给,以求无说。时值中秋,朱语妾曰:“如此佳节,伊独处空园,情殊可悯,既不肯出而就我,何不往而就彼。”命治盛馔,与妾同往,殷笑面相迎,留妾阖户同饮,朱候至三更犹不见妾回,从门隙窥之,灯火尚明,意其谈心未歇,不便惊动,退而归寝。次早再往,门扃如故,大呼不应,命仆将门撞开,见一斑斓猛虎从内突出,逾垣而去,妾之肢体,已零星食尽。殷不知所往,识者曰:“殷一向妒忌,已具虎心,故一见妾,即成虎形,食肉消恨,又何怪焉?”或曰:“殷,人也,岂有变虎之理?花园近山,常多虎患,殷必先为虎食,后方食妾耳。”二说不知孰是。

  附:宋大夫薛瑗,有子十人,一偻、一跛、一癵、一躄、一痴、一聋、一瞽、一哑、一颠、一狱死。公明子皋见之,问曰:“大夫所行如何,而祸至此。”瑗曰:“予生平无他恶,惟好行嫉妒,胜己者忌之,佞己者悦之,闻人之善则疑之,闻人之恶则信之,见人有失己如有所得,见人有得己如有所失。”子皋叹曰:“大夫心行如此,必至灭门矣,恶报岂止此乎?”瑗闻其言,惶然畏惧,子皋曰:“天虽高而听甚下,大夫若改往修来,转祸为福,不患晚矣。”瑗自此改悔,尽反生平所行,不数年诸子之疾皆愈。(《感应篇集注》)

  【译文】

  注:“妒忌”是专指妇人而说的。“七出”之条,“妒”为第一。大概说来,妇人明理的少,阴狠的多。争宠构怨,甚至断绝人的嗣续,有的恶行简直无法说出口。“妬”由“女”、“石”组成,说是就是女人心如铁石,不易转动。“忌”由“已”、“心”组成,意思是只知道有自己,容不下别人。

  案:陕西人朱容世,家财丰厚,却中年无子。他妻子殷氏,内怀阴毒,面上却假装柔善。窥察到丈夫有娶妾生子的意思,就先对丈夫说:“古语常说妇人四十岁时,就为丈夫娶妾。我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为你置个小妾以延续后代,这正是时侯。”就选那些有姿色的女子,不惜重金买来,而且还与她姐妹相称,十分亲热。用不了几个月,就能用巧计让朱容世自己把选来的妾赶走,她自已反而假装再三慰留。朱容世落到她的圈套中,没有觉察出来。有个世家的女子,十七岁,容貌美艳无比,朱容世素常就很倾心于她,殷氏就托媒说合,用银子三百两娶来。朱容世如获至宝,时刻不离。殷氏强作欢笑,暗中对那女子说:“你出身世族,和小人家的女子不同,见了主人应该面露愁容,不可显露轻狂之态,才可以让主人看重你。”那女子信了,自此后,见到容世就或者背着灯哭,或者对着镜子长叹,不再欢笑。朱容世反而托殷氏去规劝。殷氏就说:“她不愿意作妾,所以才会这样。”

  一天,乘朱容世出去收租,殷氏就率几个婢女把那个女子勒死。朱容世回来,看见殷氏披发大哭,反而劝她说:“此女不愿意做妾,所以寻了短见。贤妻厚待下人的恩情,是人人都知道的。她自己没有福气,哭她干什么?”后来有个老仆人把从前的事一件一件讲了,朱容世才悟出是被殷氏愚弄了。

  后来又娶了妾,朱容世就让她另住在花园中,与殷氏两不见面。殷氏无计可施,就对朱容世说:“我已渐渐老了,想要诵经念佛以度余生。让你的妾来主持家政吧,我去花园住去。”当天两个人就移换了住所,朱容世每天都给殷氏丰厚物品,希求她不要再生事。适逢中秋节,朱容世对妾说:“今天是佳节,她独处空园,很可怜的。她不肯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何不到她那里去。”就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和妾一同到花园中去。殷氏笑面相迎,最后还留下妾关了门一同饮酒取乐。朱容世等到三更天,还不见妾回来,从门缝中窥望,看见还有灯光,心想她们在谈心,还没有睡,不便惊动,就退出来回去自睡了。清早再去,见门依旧锁着,大声呼唤,没人答应。命仆人把门撞开,看见一个斑斓猛虎从房内跃出,越墙而去,妾的肢体已被零星吃尽,殷氏却不知哪里去了。有识的人说:“殷氏一向妒忌,已经具有虎心,所以一见妾,就变出虎形吃了她的肉来消弥自己的怒恨,这有什么可怪的呢?”也有人说:“殷氏是人,哪有变成老虎的道理?花园离山近,平常就多有老虎出没,殷氏必定是先被老虎吃了,后来才吃了妾。”两种说法不知哪种是对的。

  附:宋国的大夫薛瑗,有十个儿子,一个佝偻,一个瘸腿,一个蜷曲,一个跛脚,一个痴呆,一个聋,一个瞎,一个哑,一个疯癫,一个在狱中等死。公明子皋见了薛瑗,问道:“大夫做了什么坏事,招来这么大的祸端。”薛瑗说:“我平生没有其他坏处,只是好行忌妒,胜过我自己的就忌恨他,向我讨好巴结的就喜欢他。听到别人有好事就疑惑,听到别人有坏事就相信;看见他人失去什么,就象是自己得到一样,看见他人得到什么,就象是自己丢了的一样。”子皋感叹说:“大夫如此心行,必会遭受灭门之祸,恶报岂止于此?”薛瑗闻言,非常害怕。子皋就说:“老天虽然高高在上,却是鉴察严密,微功必录。大夫若能改恶从善,转祸为福,还不晚。”薛瑗从此改悔,把过去的所作所为全部改过来,没几年,儿子们的病就全好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妒忌)(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妒忌)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宣化上人: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宣化上人: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宣化上人: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 

 嘎玛仁波切:被妒忌心支配,总是和别人比来比去,怎么从这种 

 脾气大、自私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造了什么业(宣化上人 

 嘎玛仁波切:人生最累在妒忌心,妒忌心的最好对治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