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181:失礼于舅姑


   日期:2017/4/24 1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失礼于舅姑。

  【原文】

  堂上翁姑不可轻,未终酒令体全更,

  寄言天下闺中妇,莫托人身变畜生。

  注:妇人出嫁之后,春秋笾豆不飨父母而飨舅姑,清明祭扫,不赴父母之坟而赴舅姑之墓,盖妇人从夫,以舅姑为父母也。律载忤逆舅姑,罪在不赦。王法如此,阴律更严,可不惧乎!

  案:瓯郡西村有骆翁者,幼为人牧牛,长入营食马粮,又常绁犬入山捕野兽。偶得无主横财成巨富。生三子,各为娶妇,皆旧家女。翁与妪自知出身寒微,不敢与三妇争礼,饮食供奉如侍尊客。三妇习为固然。稍有不到,非形诸颜色,即见于言语,翁妪皆忍气吞声,不与较也。长妇呼翁曰“老牛”,姑曰“牛婆”。次妇呼翁曰“老马”,姑曰“马婆”。三妇呼翁曰“老狗”,姑曰“狗婆”。各指其年幼鄙事嘲笑之。翁好吸烟,时不离口,三妇暗将牛马粪晒干拌入。翁吸出秽气,知是三妇所为,呼三子至前,欲加杖责,三妇挺身出曰:“牛马乃翁之故交,少时不嫌,今反嫌耶?若论成家之由,翁当报狗恩食狗粪,何牛马之足云?”各拉其夫归房。其父母反云翁妪凌辱其女,率领多人将翁毒打,翁反治酒赔情。自是任其无礼,再不敢与较矣。一日值翁生辰,三妇并不庆祝,携酒肴至后园会饮,以牛马狗为令,长曰:“牛不耕田该打一千。”次曰:“马不行路该打无数。”三曰:“狗不吃屎合该打死。”正在哄笑,忽天起黑云,霹雳一声,长妇化为牛,次妇化为马,三妇化为狗。惟手足不变,尚能言语,送信其父母家,皆耻而不来。三畜与以茶饭皆不食,见牛马狗粪食之立尽,远近闻者皆来争看,数月乃死。

  附:宋氏,金华宋濂族女也。夫衢州人(失其姓名),为阆州守,坐累死,家人遗戍金齿卫,氏奉姑以行,至常德,题诗邮壁。太祖闻而释之,赐以阆守之禄,今云南永昌城西有节孝碑,都御史王中题其阴,祠则御史阴汝兆所建也。诗曰:“邮亭咫尺堪投宿,手挟亲姑憩茅屋。抱薪度地暂铺摊,支颐相向吞声哭。傍人问我是何方,俯首哀哀拆衷曲。妾家祖居金华府,海道曾为土千户。奉艘运粟大都回,金牌敕赐双飞虎。兄弟晦迹隐山林,甘学崇文不崇武。方今玉堂宋学士,亦与妾家同一谱。笄年嫁向衢州城,夫婿好学明诗经。离骚子史遍搜览,意欲出仕苏苍生。前年郡邑忽交辟,辞亲笑傲趋神京。万言长策献阊阖,泥金捷报来掀腾。承恩荣除阆州守,飘然画舫西南行。到官搜贤访遗老,要把奸顽尽除扫。日则升堂剖公务,夜则挑灯理文稿。守廉不使纤尘污,执法应教僚佐怒。府推获罪苦相扳,察院来提谁与诉。临行囊橐无锱珠,惟有旧日将去书。牵衣父老泣相送,遮留赤子争号呼。彼时徵赃动盈万,妾夫自料无从办。竟晨拷打不成招,暗嘱家人莫送饭。无何饿死囹圄中,旗军原籍来抄封。当时只望耀门户,岂期一旦翻成空。亲邻怜妾贫如洗,敛钞殷勤馈行李。零丁三日到京师,奉旨边方戍金齿。兄弟远饯龙江边,临歧抱颈哭向天。姐南弟北两相恸,别来再会知何年?开船未几子病倒,求医问卜皆难保。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谁怜葬青草。眼前有子相亲傍,身安且不忧家荡。如令子死亲年高,纵到云南有何望?八月官船渡常德,促装登程戒行色。林空日暮鹧鸪啼,声声叫道行不得。上山险如登云梯,百户发放来取齐。云暗雨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晚来走向营中宿,情思昏昏倦无力。五更睡重起身迟,饭锅未熟旗头逼。翻思昔日闺门内,远行不出中堂邃。融融日影上栏杆,花落庭前鸟声碎。宝髻斜簪金凤翅,翠云蝉髩蛾眉娇。绣床新刺双蝴蝶,坐久尚觉春风饶。谁云今日夫亡后,万里遐荒要亲走。半途日午姑云饥,欲丐奉姑羞举口。同来一妇天台人,情怀薄若秋空云。丧夫未经数十日,画眉重嫁盐商君。血色红裙纤罗袄,骑驴远涉长安道。稳步不知行路难,扬鞭指笑青山小。古来节义重难陈,抉目截鼻肝胆真。嗟哉风俗日颓败,纲常废尽趋黄金。妾心汪汪淡如水,宁受饥寒不受耻。几回欲葬江鱼腹,姑存未敢先求死。孝思须体夫悬恋,当学慈乌终养膳。姑亡妾亦随姑亡,地下何惭见夫面。说到伤心泪如雨,咽咽低头不能语。道旁闻者总凄酸,隔岭哀猿叫何许。”(《衢州府志》)

  武林王茂,室施氏,家贫养姑。姑性严刻,氏孝敬不衰,每日诵《太上感应篇》,喜劝女伴为善。年二十五病卒,至森罗殿跪墀下,阎君霁颜谕曰:“汝阳数已尽,因汝事姑孝且奉行《感应篇》弗怠,特放汝回,增寿一纪。”氏曰:“适死时备历痛苦,吾不愿复生。”阎君曰:“汝虽禀灵根,但力行未至,故不脱生死苦海中。若能久积阴功,当解一切疾厄,且不复来冥府矣。”遂苏,自此奉行益力,年逾九十无疾而死。(《兰桂编》)

  徐太史曰:喜诵经而劝人为善,是曾带前生善根来,力行善而垂老不倦,是又带今生善根去,此媪来去自是莲邦中人。何以故?善为证果根,孝为众善根也。

  茫茫苦海几回头,仙佛垂慈泪不休,难得兰修施孝妇,此心洒落已琼楼。(徐太史诗)

  胡廷桂为铅山簿,时私酿禁甚严。有妇诉其姑私酿者,廷桂诘之曰:“汝事姑孝乎?”曰“孝。”廷桂曰:“汝既孝可代汝姑受责。”即以私酿律笞之。(《感应集注》)

  【译文】

  注:妇女出嫁之后,春秋祭祀不供奉父母,而供奉公婆;清明祭扫,不去父母坟上,而去公婆的坟上。因为妇人出嫁从夫,以公婆为父母。法律讲顶撞公婆,罪在不赦。王法尚且如此,阴律就更严重,能不惧怕吗?

  案:瓯郡西村有个姓骆的老汉,小的时候给人放牛,长大后到兵营里养马,又曾带着猎狗进山追捕野兽。偶然中得到一笔无主的横财,成了巨富。生了三个儿子,各自娶了媳妇,都是世家大户的女儿。老汉与老伴自知出身微寒,不敢和三个媳妇争礼数,饮食供给就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三个媳妇也习以为常。若稍有一些不周的地方,不是给脸色看,就是拿言语来冲撞。公婆二人都忍气吞声,不和她们计较。大媳妇叫公公“老牛”,叫婆婆“牛婆”;二媳妇叫公公“老马”,叫婆婆“马婆”;三媳妇叫公公“老狗”,叫婆婆“狗婆”。都拿他们年幼时那些鄙贱的事来嘲弄他们。

  骆老汉好吸烟,常常烟不离口,三个媳妇就偷偷地把牛马粪晒干,拌到烟末中,老骆头吸出臭味,知道是三个媳妇干的,就把三个儿子叫来,想教训他们一番。三个媳妇却挺身而去,说:“牛和马是公公的故交,小的时候不嫌弃,今天难道要嫌弃吗?若论起发家的缘由,公公应当感谢狗,吃狗粪,何况是牛马的呢?”说着就各自拉着丈夫回屋。她们的父母还说公婆凌辱了女儿,率领了许多人把老汉毒打了一顿,老汉还置办了酒宴,赔情道歉。自此以后,随便他们怎么无礼,也不敢和她们争执了。

  有一天,正是骆老汉的寿辰,三个媳妇不给公公祝寿,却带了酒菜到后花园中聚会饮酒。以牛、马、狗做酒令。大媳妇说:“牛不耕田,该打一千。”二媳妇说:“马不行路,该打无数。”三媳妇说:“狗不吃屎,合该打死。”正在哄笑之间,忽然天边涌起黑云一片,霹雳一声,大媳妇变成牛,二媳妇变成马,三媳妇变成狗。只有手脚没变,还能说话。送信告诉她们的父母,都怕羞耻而不来管。三个牲畜给了茶饭不吃,看见牛马狗粪,就吃个干净。远近人听说,都争着来参观。过了几个月,才都死了。

  附:宋氏,金华宋濂的族女。丈夫是衢州人,曾做阆州太守,坐罪而死,家人被判遣戍金齿卫。宋氏陪侍婆婆出行,到了常德,就在邮驿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太祖知道这事后,就释放了她,还赐给阆州太守的俸禄。现在云南永昌城西有节孝碑,阴面是都御史王中题的字,祠堂是御史阴汝兆建造的。诗曰:“邮亭咫尺堪投宿,手挟亲姑憩茅屋。抱薪度地暂铺摊,支颐相向吞声哭。傍人问我是何方,俯首哀哀拆衷曲。妾家祖居金华府,海道曾为土千户。奉艘运粟大都回,金牌敕赐双飞虎。兄弟晦迹隐山林,甘学崇文不崇武。方今玉堂宋学士,亦与妾家同一谱。笄年嫁向衢州城,夫婿好学明诗经。离骚子史遍搜览,意欲出仕苏苍生。前年郡邑忽交辟,辞亲笑傲趋神京。万言长策献阊阖,泥金捷报来掀腾。承恩荣除阆州守,飘然画舫西南行。到官搜贤访遗老,要把奸顽尽除扫。日则升堂剖公务,夜则挑灯理文稿。守廉不使纤尘污,执法应教僚佐怒。府推获罪苦相扳,察院来提谁与诉。临行囊橐无锱珠,惟有旧日将去书。牵衣父老泣相送,遮留赤子争号呼。彼时徵赃动盈万,妾夫自料无从办。竟晨拷打不成招,暗嘱家人莫送饭。无何饿死囹圄中,旗军原籍来抄封。当时只望耀门户,岂期一旦翻成空。亲邻怜妾贫如洗,敛钞殷勤馈行李。零丁三日到京师,奉旨边方戍金齿。兄弟远饯龙江边,临歧抱颈哭向天。姐南弟北两相恸,别来再会知何年?开船未几子病倒,求医问卜皆难保。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谁怜葬青草。眼前有子相亲傍,身安且不忧家荡。如令子死亲年高,纵到云南有何望?八月官船渡常德,促装登程戒行色。林空日暮鹧鸪啼,声声叫道行不得。上山险如登云梯,百户发放来取齐。云暗雨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晚来走向营中宿,情思昏昏倦无力。五更睡重起身迟,饭锅未熟旗头逼。翻思昔日闺门内,远行不出中堂邃。融融日影上栏杆,花落庭前鸟声碎。宝髻斜簪金凤翅,翠云蝉髩蛾眉娇。绣床新刺双蝴蝶,坐久尚觉春风饶。谁云今日夫亡后,万里遐荒要亲走。半途日午姑云饥,欲丐奉姑羞举口。同来一妇天台人,情怀薄若秋空云。丧夫未经数十日,画眉重嫁盐商君。血色红裙纤罗袄,骑驴远涉长安道。稳步不知行路难,扬鞭指笑青山小。古来节义重难陈,抉目截鼻肝胆真。嗟哉风俗日颓败,纲常废尽趋黄金。妾心汪汪淡如水,宁受饥寒不受耻。几回欲葬江鱼腹,姑存未敢先求死。孝思须体夫悬恋,当学慈乌终养膳。姑亡妾亦随姑亡,地下何惭见夫面。说到伤心泪如雨,咽咽低头不能语。道旁闻者总凄酸,隔岭哀猿叫何许。”

  武林王茂,妻子施氏,家很穷,奉养婆婆。婆婆性格极严厉刻薄,施氏仍保持孝敬,丝毫不变。每天诵读《太上感应篇》,喜劝女伴们做善事。二十五岁时病死,到阎罗殿跪下,阎王和颜悦色地告诉她说:“你阳寿已尽,因你孝事婆婆,而且奉行《感应篇》,从不懈怠,特地放你回去,再给你增寿一纪。”施氏说:“刚才死时备经痛苦,我不愿再复活了。”阎王说:”你虽然具备灵根,但力行还未到一定程度,所以脱离不了生死苦海,你若能长久积阴功,就能解除一切疾难,而且不会再来冥府了。”于是就又活过来。自此以后,更加努力行善,活到九十岁,无疾而终。

  徐太史说:“喜欢诵经,而且乐于劝人为善,这是带着前生的善根来到人世。力行善事,到老不倦,这是又带着今生的善根去了。这个老婆婆来去自是极乐世界中人。为什么?因为善是修行证果的根基,孝是众善的根基。”

  徐太史诗云:“茫茫苦海几回头,仙佛垂慈泪不休,难得兰修施孝妇,此心洒落已琼楼。”

  胡廷桂担任铅山县的主簿,当时朝廷严禁私自酿酒。有个妇人来告发其婆婆私自酿酒,廷桂问她:“你对婆婆孝不孝?”回答说:“孝”。廷桂说:“你既然孝,可代你婆婆受罚。”就按私酿律鞭打了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孝心)(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孝心)  

 蔡礼旭老师:素质的根本是善心、孝心、爱心 

 昭慧法师:孝心,保留了独一无二的“印顺导师故居”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孝心感人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1、一念孝心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宏圆法师:怎样才是对父母至圆的孝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