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以真实心待人处世


   日期:2011/1/23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九八年早餐开示—以真实心待人处世 1998/5/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3-0526

  佛在经典上,给我们所说的一些原理原则,肯定是正确的。因为它的方法符合科学的精神、科学的原理,那就是突破时空的维次。现在科学家对这些事情,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突破,科学技术的方法是很难突破这个界限。他们的方向不断在技术上更新提升,希望将来达到这个目的。而佛教给我们,这些不同维次的空间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它的真相如何?唯有佛在经论里面讲得清楚、讲得透彻。《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差别因果,就是说这些事相。为什么可以透彻的明了?因为差别里面有平等,差别跟平等不二。如果我们要能够向平等因果上发展,差别因果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技术,依旧是不平等,用差别来解差别,难!太难太难了。如果用平等来解释差别,那就轻而易举。如果我们头脑冷静一点、清醒一点,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很容易理解,并不困难。

  平等因果决定要修禅定。修学禅定在我们净宗就是修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是远离一切污染、烦恼习气,平等心要远离一切高下、是非人我差别,我们才能够达到清净、平等的目标。然后对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现象、因缘果报,如天台大师所说的百界千如,自然就通达明了,这是自性智慧现前。所以佛给我们讲三个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求圆满智慧、究竟智慧的不二法门。戒学里面最要紧的就是教我们放下,放下一切妄想、一切分别、一切执著,从事相上来说,你自自然然就能够跟诸佛如来感应道交;同时,也必然是,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事万物感应道交,如是我们才真正认识戒、定、慧三学。

  三学知道的人很多,会说的人很多,可是真正对它认识理解的人不多。为什么?正如同李长者在《合论》里头所说,你要是真正认识它、理解它,你必定能够信受奉行,你会认真去做到。我们今天只是听说,彷佛是了解,其实并没有了解,没有肯做。不但不肯做,连发心去修学的意愿都生不起来。所以佛、祖师大德们,他们讲的话有道理,是因解发行,因为你有透彻的理解,所以发起殊胜的修行。解不足,行就不力,这是一定道理;行不力就是说你们不能够勇猛精进。我们看看这些菩萨们、法身大士、小行菩萨,都肯认真努力精进不懈,像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是一个人,普贤菩萨无量无边,真正发心修普贤行的人就是普贤菩萨。为什么肯修普贤行?对於事实真相真的明白、真的了解,所以他真实具足行愿,自行化他,给九法界众生做止於至善的好榜样。这样的存心就是菩萨道,这样的行持就是菩萨行。

  佛勉励我们、期望我们,每一个人对於佛的教诲深信不疑,对於一切经论深解义趣,然后落实在生活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教化众生,这就是普度众生,令一切众生都觉悟,令一切众生都回头。过去我们迷失了自性,迷失了事实真相,在《华严经》里面说就是「大方广」。我们从迷回过头来,从偏差回过头来,从错误回过头来,正向著自性,性德自自然然的流露出来,就是大方广。只要与大方广相应,我们的生活行持表现在外面,也自自然然就是佛华严;佛华严是摆在外面的形象,从事上说,大方广是从理上讲;我们的修学就有无比殊胜的成就,与《华严经》所说的法身大士无二无别。

  《华严》的境界虽然殊胜、虽然高,不是一般人做不到,说个老实话,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佛在经上才明白的说,这个经受持的对象是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身分,问题你能不能发大心?大心就是回头,从小心量回过头来,发大心量就行。这个事理,前面曾经多次的讲过,能相应就有感应。我们自己烦恼很重,习气很深,如果不能够改过自新;改过从哪里改起?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都是用个妄心,虚伪的心,换句话说,就不老实。不老实到什么程度?自己欺骗自己,哪里有不欺骗人的道理?自欺欺人。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我们确确实实做一些自欺欺人之事,这怎么能与佛菩萨感应,自欺欺人只有跟魔王外道交感。里面用的是这个心,外面魔王外道在旁边怂恿你、影响你,帮助你作恶。

  改过自新要从根本改,根本改就是把这种自欺欺人的心,转变成真诚、恭敬之心。佛法在修学,这些法事里面,一开头就教给我们「一心恭敬」,普贤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那就是回头。我们平常的心是散乱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怎么得了?如何把散乱心归到一心,念佛这个方法是很好的一个办法。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把散乱心回归到一心。一心是真心,散乱是妄心,虚情假意是妄心,自欺欺人是妄心,把它回归到真诚。佛法在行不在说,你能够把这一桩事情做好,所有一切万行统统转过来,为什么?任何一行里面本来具足一切行。并不是《华严经》所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其他经上不是如此;其他经佛没说,事实是一样的。没说出来,还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事实真相。佛在其他经上没说,是说其他经的听众程度不一样。佛要说真实现象,众生在六道里面、十法界里面,迷惑的时间太长,习气太深,一下给他说事实真相,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说了也是白说。

  所以佛说经契机,叫契经,契机契理。看看听众当中有几个能接受,佛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如果观察听众当中一个都不能接受,他就不说了。华严会上与会的大众不是普通人,法身大士,所以佛自始至终完全是真实说,他不是方便说,真实说。佛的这种真实说,法身大士懂得,我们凡夫不懂。说老实话,我们如果得不到祖师大德给我们指点,把我们点醒,我们怎么会懂?就是一开端这四种庄严,他说大地金刚所成,我们会想像到地的质是金刚的。我们这个大地是土石,他们那个地方地是金刚所成,我们都会落在形相上。他给我们说宝树的庄严,我们想想我们四周围种的很多树,想到这些。他说的宫殿,我们想想我们住的房子,除这之外,还能想出什么道理?想不出来。

  祖师大德给我们一破解、一点醒,地是表心地,我们理解才深入一层;树是表建立;宫殿是代表安住,不是指身,指心;座是表法空。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道理?佛在经上没加以解释,可是佛种种说法法身大士听得懂,体会很深很广。我们要没有人破解,哪里能懂佛说法?可见得愿解如来真实义是谈何容易!唯有真诚才能得佛加持,唯有真诚才能与佛感应道交。我们学佛的人要不靠佛力加持,决定不能成就。要靠佛力加持,一定要改心,要转变错误的观念。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面,教我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句话讲了几十遍,苦口婆心。不能搞虚假的,决定不能再搞自欺欺人,不可以,我们在这一生学业、道业、事业,才能有真正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是自利,是利益众生。搞自利都是迷惑颠倒,为什么?没有自己。

  我们在《华严经》,昨天晚上所听,如果真正能够体悟到,法身理体原来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一会就没有空过。体会到降伏魔外,魔王就是自己的烦恼,外道就是自己错误的知见,你就真有下手的办法;魔不是在外面的魔,外道不是其他宗教。由此可知,《华严》自始至终字字句句没有离开自性,字字句句没有离开自己,真正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才知道这一部大经,世尊真实教诲对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我们应该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入门,你就都清楚、都明白了。解后起修,功夫焉有不得力之理?所以这一部经真的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来学习。好,时间到了。

选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处世       真实心)(五明学佛网:处世       真实心)  

 净界法师: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为人处世之道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荆三隆教授:慧能处世思想探究 

 荆三隆教授:佛教的处世观 

 悟妙法师:静默无言 处世泰然 

 济群法师:处世间,如虚空 

 宽运法师:识自心众生 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 

 星云大师:处世态度 

 做人处世遵循这四条法则福报自然多多 

 唐代寒山和拾得,为人处世的法宝 

 心存敬畏是“为人处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