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婚姻质量决定下一代质量


   日期:2017/5/8 21: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导读:凤仪先生说:‘托起愚人是贤人’。所说的‘托起’,就是在尊重对方、容纳对方的前提下,根据对方心性变化的规律,予以恰当地劝说、引导与感化,使其自觉地发挥潜在的优点,如此方能转化对方。夫妻相处,不要忘记如何提高下一代质量这一神圣使命!

  摘自: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志界的夫妻是感恩的,意界的夫妻是感义的,心界的夫妻是‘感情’的。身界的夫妻是感冤的。

  志界夫妇是无说的,是恩德夫妇,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至乐的,是助夫成德的,绝不生气,男子领,女予助;心界是礼义夫妇,就有相管的事了;身界是打骂的夫妇,因为她照着财产衣物来的,所以才糟。

  生子女时,父母的心性什么样,行为什么样,子女生后也必会像他那样,这就是所说的‘生成’啊。既生以后,当父母的或先善而后恶,或先恶而后善,子女也必随着变化,这叫做“造化”呢。

  男女结为夫妻成为家庭之核心。虽然有父母、兄弟、子女,但真正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还是夫妻,所以家庭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源于夫妻关系。我国古人在伦理道德关系中,一向重视夫妻之道。

  《周易·系辞》日:“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古人往往把男女与天地日月阴阳并提,可见对夫妻之道提高到何等重要位置。孟子也非常重视婚姻,曾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夫妻关系呢?

  凤仪先生说得很明确:“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人类有夫妻,然后有母子、有兄弟、婆媳、叔侄……,人类有婚姻,除为了组织共同生活的家庭,仰事俯畜,更为了繁衍后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句质朴无文的谚语,有力地说明了植物界的遗传特性和规律。然而,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动植物到人类,新旧交替,重重复复,生生不息,每个亲代无不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复制’下一代,然后,再按照旧样传给新的下一代,如此代代相传,一直到千秋万代以后,仍和他们的远祖基本上保持原来模样,这种现象就叫做遗传。每对夫妻,都愿把自己的优点、长处传给子女,摈弃双方的缺点,生育一个称心如意、健康聪明的孩子。

  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先天畸形和发育缺陷以及痴呆的孩子。实际,这是孩子无辜遭殃,而父母愁苦累心,造成最大的精神负担,其严重者可给民族社会带来灾难性的痛苦。这种后果是怎样造成的呢?追源溯本,不能不归结到父母身上,往往是由于父母的婚姻存在问题所造成的。

  我国的偏僻山区有这样现象,如有过报导:有个村子三十六户人家,一百七十口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就有一百三十六人,痴呆患者就有十七人。有的一家四个孩子都患痴呆病,还有一家七个孩子中六个先天痴呆。这种病人又矮又傻,既聋且哑,除了吃饭生殖外,生产劳动一概不懂。有的地方甚至两家的白痴进行‘换亲’再一代一代生出更多白痴,甚至全村连个会计都找不出来,究其原因是近亲结婚之故。我国古人就懂得近亲结婚之害,早在春秋我国的典籍中就有“男女同性,其生不蕃”的记载。(这里的同姓是指同祖亲的后代,不是泛指不同亲祖的同姓)

  从上所述,可见男女婚姻对后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选择配偶是家庭中头等重要的大事,它将决定下一代的质量。凤仪先生通过数十年的实践与观察,发现了这一真理,所以在清末时期,即蓄意改革婚姻,终于提出了“崇俭结婚”之道,并四处奔走,大声疾呼:“翻转世界,重立人根!”

  除了上述近亲结婚之外,在一般婚姻上,尚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选择配偶,与男女青年的毕生幸福密切相关。但如何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并非为人尽知。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些人为了择偶,屡受挫折,茫然不知所措,就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处理婚姻问题。所以择偶,它会搅动着千千万万个男女青年的心扉,有的激动欣喜,有的悲观失望,甚或导致一场悲剧,造成终身苦恼和悔恨。很难设想这种悲剧性的婚姻,能生育理想的下一代。

  人类的优生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但主要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本文仅就凤仪先生所讲的通过改善社会因素达到优生的目的进行阐述和分析。

  凤仪先生主张崇俭结婚者,必须志同道合,打破财产、势力、资历、才貌等旧观念,纯以道义相尚。即忠诚朴实、心地善良、性格稳健、胸襟开阔、身体健康的男子与贤淑文静、通情达理、资性温柔、身体健康的女子,结为终身伴侣。不索彩礼,绝对崇俭。婚后,互不管束,互不依赖,男女自立,同甘共苦,互谅互助,为了共同人生目的而奋斗终生。凤仪先生称这种婚姻为“以天命为主的婚姻”(此处沿用‘天命’一词,已赋予了新的涵义,有别于传统的概念,而是重德行,轻财色,使众人满意之意)。据了解,崇俭结婚者中并无近亲结婚者。他们在婚前已研究了夫妇之道与家庭伦理,更要学习根本教、胎教、婴儿教、与儿童教等家庭教育,为培养理想的下一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崇俭结婚者,要具备有善良的心地,诚实的品质,正直的品格,良好的教养,所以他们才能有纯朴、真挚、忠贞、含蓄的感情。假如一个人对异性的爱情没有端正的品格所维系,没有道义感、责任感为根基,那么,即使把这种婚姻说得再好听,实际也只不过是种庸俗下流的情欲和不惜伤害对方的卑劣的占有而已。这种夫妻决不会真心地为对方的命运、幸福负责,又怎么能谈到为未出世的下一代负责呢?

  崇俭结婚正是为了荡涤这种丑陋的、罪恶的买卖婚姻的污泥浊水,而建立起为个人负责,为对方负责,为老一辈人负责,更为子孙后代负责的理想婚姻。因此说,婚姻不只是男女个人的私事,双方的结合会产生社会责任。凤仪先生常说:“结婚是为了世界,生儿育女也是为了世界。”就是这个道理。

  以金钱、地位、权势、外貌为前提的婚姻,均属买卖婚姻的范畴之内,缺乏稳固的婚姻基础,这些前提一旦失去了,夫妻感情便会立刻失去保障。他们以吃喝享受为生活目的,所以他们的生活内容就是“收入、支出”四个字。凤仪先生把这种类型的婚姻叫做“以宿命为主的婚姻”。(此处沿用了‘宿命’一词,已赋予了新的涵义,有别于传统的概念,即指以对产、地位、权势、外貌为主)。

  这种婚姻,结婚之前,尽力显露各自的优点、长处,掩盖缺点、短处。可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掩饰自己!虽然一开始双方的情爱那样炽热,但相处一个阶段之后,彼此的缺点、短处暴露了,矛盾出现了,夫妻便各按自己原来心中的完美形象要求对方,要求的越高、越强烈,彼此的分歧就越大。同时,更有为了钱财或为了赡养父母而闹起纠葛。于是矛盾暴发了,感情的裂痕出现了,你争我吵竟成了家常便饭,互不信任,彼此隐瞒,甚至追根问底,争吵起来谁也不肯少说一句,常常闹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总是把弦绷得很紧。

  他们往往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但冲突发生之后,问题并不在于开始争吵那件事情上,而是争吵起来时,从对方的态度上发现了彼此不可相容性,即不在于那个事上,而单讲那个‘理’。有时一方用刻薄、辛辣、讽刺、挖苦的话去制服对方,虽然自己一时心里痛快了,但对方的心灵受到伤害,好些天过不来。试问,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用这种‘恨怨恼怒烦’的阴浊气质‘浇灌’的胎儿,其身心怎会健康地成长呢?

  况且买卖婚姻,彩礼要的越多,女方的人格就越低下,丈夫便会愈逞其大男子主义之威风。这样,男女恐怕永无真正平等之日。因此,凤仪先生在清末民初就坚决反对大索彩礼的买卖婚姻而提倡崇俭结婚千百年来,婚姻嫁娶、索送彩礼之事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家庭痛苦,男女不幸的悲剧,真是不胜枚举,但其中受害最深者,还是妇女。这无异于用彩礼的‘绳索’捆住了女人的手脚,任人欺压凌辱。

  做父母的以为把女儿培养长大成人,出嫁了索取大量彩礼,就像搞工农业生产,后来收回投资一样,理所当然。其实,这等于把女儿卖给人家了,并说什么:“泼出门的水,嫁出门的女。”置女儿生死于不顾,竟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甚至最后酿成悲剧,这样的婚姻制度,何其毒也!更有以单纯情色为主而结成夫妻的,对伦理道德,毫无顾忌。

  凤仪先生把这种婚姻叫作‘以阴命为主的婚姻。’(‘阴命’是与‘天命’相对的,即罪恶之意)并说:“姑娘出嫁,索彩礼,送嫁妆,把婆娘两家都要穷了,像‘双头蛇’一样,我提倡崇俭结婚,正是斩断‘双头蛇’呢!”其实,也正是砍断了千百年来束缚在妇女身上的‘彩礼’这条绳索。

  以彩礼代替爱情者,其本身就是对圣洁爱情的亵读。有的男人认为,虽无真正的爱情,只要有金钱的控制,或者有拳脚的威慑,同样能得到夫妻间的幸福,是犹‘缘木求鱼’,万难如愿。

  仅以凭外貌的美丽选择配偶作为主导思想,而忽视内在的精神素质,凤仪先生称它为“一界的夫妇”(仅是躯体的结合),其感情是难以持久的。因为一个人美丽的容貌,是经不起岁月的剥蚀,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磨损他们容貌的美丽,这时,夫妻的爱情又靠什么来维系呢?双方一旦争吵起来,便要用恶毒的语言,揭短处,翻旧帐,来压倒对方,竟至大打出手,使家庭常常笼罩着紧张气氛。当初用海誓山盟、柔情蜜意掩藏着的陷阱,今日大露原形,竟而令人痛悔莫及。

  这种婚姻,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但客观上,先天也好,后天也好,无不起到污染、坑害下一代的作用。

  ‘天命’、‘宿命’、‘阴命’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哪种有利于优生,哪种不利于优生,显而易见,只好由人们自己去选择了。

  男女通过结婚,虽然溶为一体了,但是双方仍存在心理、性格、习惯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可强求一致。爱情的力量再大,究竟不能把另一方变成完全和自己一样的人。结婚不是单纯的躯体结合,彼此心灵的交融,性情的接触,感情的深化,千变万化,是非常微妙的。婚姻之中,蕴涵着苦乐悲喜,夫妻相处,强求一致,反而使差异扩大,过度亲密,反而造成疏远,物极必反。俗话说‘淡中滋味长’,就是这个道理。那些不能‘存异’,而将自己的想法、习惯强加于对方的人,势必会产生许多误会和苦恼。所以凤仪先生说:“能会对方人的道(即对方心性行为变化的规律),就叫作达彼岸。”

  结婚,把一男一女溶合为一体,不等于把两个半圆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夫妻二人绝没有完全一样的性格,总是刚柔相济,长短互补,急缓相配,宽窄相成的。虽然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也不一定完全吃透对方的心理与性格,因而矛盾得不到彻底解决。有时主观愿望都是好的,但遇到具体问题,却总是彼此不能相容。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一下凤仪先生的‘性理学说’,就清楚了。它可以使我们懂得:优生问题决不是单纯用生物因素或单纯技术观点所能完全解决的。‘性理拳说’是研究人们心性的阴阳消长、动静变化的学问,最后以达到心性光明常乐无忧的精神境界为目的。

  ‘性理学说’,主要是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代表,来说明人的不同性格与气质的阴阳消长、动静变化的规律。例如,夫妻一方心直性耿、气量狭小、倔强生硬,属阴木性;另一方唇薄齿利、能说巧辩、虚伪不实,居阴金性。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性格上的矛盾是很难解决的。木性人是最看不上阴金性人,天长日久,没有不形成x的,因而木性人就易患胸肋疼痛等病。

  又如,夫妻有一方是阴木性,说话不加考虑,出言撞人;另一方是好生闷气,有话说不出,暗气暗憋的阴土性,时间久了,必要‘木克土’,阴土性人被木克,最易患肠胃系统的疾病。

  再如,夫妻有一方的性格沾火就着,又急又躁,属阴火;而另一方性格迟钝缓慢,愚鲁邋遢,属阴水。这样久了,必将‘水克火’。如果火性人经常嫌弃水性人,水性人受压抑,也可反克,形成‘火克水’,则水性人易患腰腿疼等肾经疾病。余可类推。

  如果双方都是阴木性,便要互不服气,经常顶撞,家庭很难和睦。久之,必将有一方让步,或各自克服缺点,拨阴取阳,矛盾始可缓解;否则,不是生病,便是离异。

  假如双方都是阴火性,争吵起来,你说一句,我说两句,互不相让,如此等等,不仅家庭不能和乐,反而影响身体健康,又何况对下一代更是贻害无穷昵!因此,选择配偶,除了具备健康身体之外,而且在性格品质的选配上,乃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人的性格与气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拨阴取阳,化克为生的,其实这正是研究性理学说的目的。

  更值得特别提出的,便是你欲得到个好的终身伴侣,必须你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否则,怎能吸引来好的对方呢?当然,事情不可能尽如人意,一旦遇到个不合理想的妻子或丈夫,该怎样对待呢?

  首先,是不应该嫌弃对方,要耐心地帮助,逐渐相互适应,但不可管束与强求,所以凤仪先生说:‘托起愚人是贤人’。所说的‘托起’,就是在尊重对方、容纳对方的前提下,根据对方心性变化的规律,予以恰当地劝说、引导与感化,使其自觉地发挥潜在的优点,如此方能转化对方。总之,夫妻相处,不要忘记如何提高下一代质量这一神圣使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婚姻       家庭)(五明学佛网:婚姻       家庭)  

 陈兵教授: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王骧陆居士: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与家庭生活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于凌波居士: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其它法师:如何处理家庭危机(大愿法师) 

 仁焕法师:家庭伦常道德是根本 

 仁焕法师:家庭果报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