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情绪是具有欺骗性的


   日期:2017/6/7 17: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的情绪是具有欺骗性的,它常常诱导我们本该平静的心受到扰动,进而陷入快乐、痛苦、忧伤或愉悦中。

  心的波动是因为它稚嫩未受训练,经常随着眼耳鼻舌身与外境的接触,而产生剧烈的波动。复杂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不平稳的心念相辉映,我们常常随着情绪忘记理智。恶念、烦躁、恼怒、怨恨、嫉妒等等的负面力量,常会像把双刃剑一样害人又害己。

  所有因恶念所产生的恶行,它们所引发的状态,不仅毁坏他人他物和周遭环境,更会毁坏当事人的身心。倘若我们无法彻底解读自己的心念,也要提防不能跟着习气而走。其实心无法平静,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习气太重。贪嗔痴慢疑这些恶习,如果我们无法认清并对治修正的话。它们就会像一副密不透风的盔甲一般,不仅束缚我们的人,更会捆绑我们的心。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选择完全在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贪著于世间苦并且还很享受,那佛陀也是爱莫能助的。倘若认清了世间苦无处可逃,那么离苦得乐的先决条件就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实我们都不傻,没有人喜欢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直白地说,这个世间真正愿意受苦而停留轮回的,要么就是福报不够,无缘听闻佛法的可怜众生,想得到解脱但是苦于没有方向和指导。另一种就是持有大悲大愿,来救拨众生继承如来家业的高僧大德。或是有修行示现在家身份的一类人,或是别的方式示现成众生的诸佛菩萨们。

  轮回之旅好似染缸,但是这不能说明我们都会被染污。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及时看见,并认清自己的心念和情绪,停止看似无法控制的恶行爆发。佛陀的教言句句都是解脱之道的方向标,但是与法相应的行为还是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履行。就如从习气的某个方面,渐渐去入手改正,并对治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我们也会撇去某一种习气所引发的身心之苦。

  倘若你是个嗔恚心重,嫉妒和我慢重的人。那么当你舍弃忿怒,灭除我慢,解脱一切系缚,不执着名色时,痛苦就会减少。轮回之苦以此类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情绪       欺骗)(五明学佛网:情绪       欺骗)  

 郑振煌居士:佛法与情绪管理 

 郑振煌居士:情绪的四放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黄国达居士:受蕴的净化——情绪处理 

 黄国达居士: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悟妙法师: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控制情绪,如何降伏心魔? 

 宗性法师:佛法与情绪管理 

 法藏法师:情绪〝停看听〞,跟烦恼say〝掰掰〞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A 第830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