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佛法讲人生是苦,是为了帮我们摆脱苦!


   日期:2017/6/25 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现身在娑婆世界,目的是要我们这辈子就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佛陀讲的根本核心教理是什么呢?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是大小乘共同的,佛陀所说的法门都离不开「四圣谛」,「四圣谛」可以说是所有佛法的根本。

佛法这一棵大树不管再怎么大、怎么繁茂,都离不开「根」,也就是「四圣谛」。「四圣谛」首先讲「苦谛」。释迦牟尼佛讲苦不是要我们悲观,或者说学佛就是要存着一颗痛苦的心,过着贫苦、简陋的生活,当然修行人本就该安贫乐道,谋道不谋食,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苦是指一种现象,一种客观性事实,所以说「苦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即人生观。人生是什么?人生是苦。

为什么说人生是苦呢?苦是真理,是真实的存在,凡是生而存在的,六道中不管是人道的众生或天道的众生,乃至三恶道的众生,他的本质都是苦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样讲呢?难道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苦的吗?有的人一辈子身体都健康无病,而且夫妻恩爱没有吵架,儿女也都恭敬孝顺,事业也可说是一帆风顺,对这样一个人来讲,可说是功成名就富贵严身,所以他应该感受不到苦──其实还是苦。

释迦牟尼佛讲「苦」是普遍性的,是长久性的;也就是说,现在都幸福美满,可是死了一定会去轮回,轮回的本身就是苦的,何况老病死、爱别离,这些都是存在的。身体一辈子健康,青春永驻,且不说这是极少数,何况即使这样,还是会面临生老病死的「死」之爱别离的苦。又或许他很豁达,不以为爱别离是一种苦,但是面对轮回,永远无尽的轮回没有解脱,岂不就是苦了?何况人生本来就是无常的,不可能这一辈子一切美满,或生生世世都能够当人,都一切美满,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说,愈是智慧高的人,对于苦的了解与体会愈是敏感;愈是愚钝的人,他则是麻木,不能感受到苦的存在。所以释迦牟尼佛也说,了解苦、知道苦是不容易的。

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苦」,生老病死四种苦,加上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就是「八苦」;再加上死了之后不是一了百了,也不是永远都能当人,是堕入六道轮回中,而且往往是三恶道多。释迦牟尼佛已经证悟了,他把这个现象,客观的、存在的,而我们不知道的来告诉我们,预先让我们防范而寻求解决之道。释迦牟尼佛讲「苦集灭道」的目的就是在这里。而不是用苦来吓唬我们,要我们过悲观痛苦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释迦牟尼佛讲「苦」,其实目的就是要「乐」,希望我们「离苦得乐」,所以他一步一步有顺序的说明,告诉我们之所以「苦」的原因是什么?是「集」。「集」就是召感,也就是说,由于有贪瞋痴所以会召感,而产生轮回之苦。要离苦,必须要将苦的因──贪瞋痴断除,这样的话就能够离苦得乐。那种境界是什么境界呢?就是「灭」的境界,就是涅槃,是不生不死,身心永远处在一种安静、祥和、愉悦,而且是安乐自在的状态,也就是离开轮回,不在六道;也不会有贪瞋痴而起种种烦恼、分别、妄想执着,这就是「灭」的境界。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有苦的现象,可是苦的现象是虚假的,有一个真实的叫作「灭」──涅槃的境界,那才是我们应该要追求、拥有的,那才是我们的本来人;我们应该要回归本来人,离开这个苦,进入安乐。而要离开苦进入安乐,必须断「集」,断除烦恼;而断除烦恼的方法就是「道」,道就是方法。方法有「难行道」,有「易行道」。

佛法有大乘和小乘,小乘是属于难行道;大乘有八大宗派,除了净土法门之外,其他的也都是难行道。可以说,除了易行道的净土法门之外,所有大乘、小乘,南传、北传、藏传,都是难行道。

佛陀讲「苦集灭道」有其甚深的含意。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离苦、断集、证灭,因此我们必须要依照佛法修道。「道」,以难行道的内容来讲,小乘就是三十七道品;大乘各宗各派都有其修行的方法。易行道就是净土法门,方法很简单,只要有心,有信佛,肯愿生极乐世界,有嘴巴肯念佛,这样就让阿弥陀佛救到了,就已经走在易行道上了。

易行道的特色就是「平生业成」。平生还活在地球上,肉体还没有死,或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但不管几年,现在已经是往生成就,往生的功德拥有,已经获得远离生死轮回的功能了,所以可说已经等同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就好像考上学校,而且学费也缴了,虽然还没有开始上课,但已经是那所学府的学生了。当然,用世间的现象来比喻不太恰当,因为世间无常,可是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所摄持,不会无常变化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净法师       四圣谛)(五明学佛网:慧净法师       四圣谛)  

 圣严法师:四圣谛讲记 

 许士群居士:四圣谛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自序 

 梦参法师:四圣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