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四字养心:缓、退、舍、静


   日期:2017/11/1 2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缓以养“稳”】

  曾国藩说:“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凡事缓一缓,三思而后行,可以培养人的气度,使人显得沉稳老练。

  人的涵养也体现在缓上,言语行为皆是,说话缓,自然容易慎言;举止缓,可以自我检点。

  古代有一副对联:“当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当大怒时应稍缓片刻,等到心气平和后,再理顺情绪,这样才会避免错误,省却无穷烦恼;处理大事、难事,也不能匆忙作出决断,还是要缓一缓,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全神贯注地权衡轻重。

  沉淀自己的心,淡然世事变迁。“莫愁前路无知己”,缓一缓,漫步人生更精彩。

  【退以养“厚”】

  “常立人前遭人妒,木秀于林风必摧。”

  懂得退让是一种厚道,也是一种智慧。

  人既要有登峰造极之术,也要有勇于谦退之道。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在意,道不同不相为谋。

  退让并不是懦弱,而是留有余地;退让并不是无能,而是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

  处世让一步为高,有理让三分;待人宽一分是福,厚道之人有厚福。

  【舍以养“慈”】

  物忌全得,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施舍,舍予,可以避免贪婪而培养仁慈,哪怕安慰别人的一句简单话语都能给人带来幸福。

  一个老人穿着一双很好的新皮鞋,坐在高速的火车上,突然不小心一只皮鞋飞出车外,旁边的人都为他惋惜,这时老人却拿起剩下的一只鞋子扔出车外。

  有人问他为什么把鞋子扔出去?老人说:“这一只鞋子,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用了,别人如果捡到一双鞋子,他还能穿。”

  舍是一种仁慈的德行,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有舍才有得,舍弃虚伪,就会获得真诚;舍弃无聊,就会获得充实;舍弃浮躁,就会获得踏实;舍弃功利,就能回归平淡。

  【静以养“清”】

  老子说:“浊而静之徐清。”

  意思是:浑水静下来慢慢就会变清。

  同样,人需要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才能修得清净之心。

  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净。

  人心往往充满欲念,安静不下来,如同浊水,有一个成语“心猿意马”用来形容这种状态,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欲念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当欲念遇凉,安静下来,沉淀于心,则如浊水变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养心       涵养)(五明学佛网:养心       涵养)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内在心思的涵养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超然法师:闲能养心,闲能入道 

 蔡礼旭老师:穿著代表文化的涵养 

 传喜法师:以欢喜供养心护持三宝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一节 禅文——养心 

 怎样做可以富贵双全,涵养贵格? 

 宣化上人:有这种供养心,早一天供养,早一天得到这个功德 

 涵养贵格、福禄寿全,改命之源必须做好这件事! 

 夏至已经到了,养生重点在健脾养心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养生是从养心开始,养心要从知足常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