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八种颠倒


   日期:2017/11/7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佛法?仲敦巴尊者说:“调伏烦恼为佛法,不调烦恼为非法。”意思是说,一个法如果能够调伏我们相续中的烦恼,纠正我们身口意的错误,这个法就是佛法;否则,若不能调伏烦恼,就不是佛法。阿底峡尊者也曾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意思是说,最殊胜的上师是那些能够揭露我们的过失和罪行、使我们改邪归正的人,最殊胜的修行窍诀是那些能够击中要害、指出我们错误的教言。所以,佛法不是佛教专有名词的罗列,也不一定是高大的殿堂、缭绕的香烟、轰轰烈烈的事相,佛法是时时用“正知”观察自己的三门,刻刻用“正念”校正身口意的错误和偏差。

  《孝YIN果报录》中所收录的由王刚中书所作的《八反歌》就是极其殊胜的修行窍诀,因为这首诗歌虽然没有任何佛法的词汇,却击中了我们很多人的要害、指出了我们的错误,将我们很多人平时对待父母和子女态度上的八种颠倒揭露得淋漓尽致,非常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读了之后,一定会对照自己的相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纠正自己的错误。《八反歌》是这样写的:

  一、“幼儿或骂我,我心觉欢喜;父母或责我,我心反不甘。一欢喜,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劝君今后逢亲怒,也将亲作幼儿看。”意思是说,抱在手上的幼儿刚刚能够开口说话之际,此时即便是说辱骂我们的话语,我们也不会与之计较,相反我们会满心欢喜;而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会不快乐,不愿意听受父母的责备。将“欢喜”和“不甘”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我们对待子女和父母的态度相差是如此悬殊!奉劝大家以后遇到父母发火责备我们的时候,用对待幼儿的欢喜态度倾听!

  二、“儿曹出千言,君听常不厌;父母一开口,便是多闲管。非闲管,亲挂牵,皓发白头多经练。劝君敬听老人言,莫教乳口争长短。”意思是说,子女即便说了很多话语,我们都会用忍耐心和欢喜心去听,而父母才一开口,我们就嫌父母唠叨、多管闲事。父母实际上不是多管闲事啊,而是心里牵挂、惦记和爱护我们!父母虽然头发已经白了,但是做人做事的经验却非常丰富,他们实际上是想把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少受挫折、少受磨难。奉劝大家对父母的话要敬听,不要花时间去教导子女说长道短。确实,古语也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父母的劝告,我们应当敬听!

  三、“幼儿屎尿秽,君心无厌忌;老亲涕唾零,反有憎嫌意。六尺躯,何处来?父精母血成汝体。劝君敬待老年人,壮时为尔筋骨敝。”刚生下来的幼儿,即便是拉屎拉尿,我们也不会嫌弃,会心甘情愿地亲自为幼儿擦洗屎尿;而父母因年老流下的鼻涕和口水,我们内心却感到非常的厌恶。想想我们自己现在的“六尺之躯”是从哪儿来的呢?是父母给予的!所以,奉劝大家要孝敬父母,他们在壮年的时候,为了抚养我们劳累了自己的筋骨,致使身体衰弱了。

  四、“看君晨入市,买饼又买糕,少闻奉父母,多说供儿曹。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劝君多出糕饼钱,供养白头光阴少。”看看很多早晨到市场买烧饼买糕点等食物的人,很少听说他们是为父母而买的,大多数都是说自己的孩子喜欢吃,所以是为孩子买的。双亲还没有吃,先让子女吃饱,爱护父母和子女的心肠为什么这么颠倒呢?奉劝大家多多花钱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的头发已经白了,如果现在不孝敬,等到父母离开人世,我们想孝敬都不能了,那时就会抱憾终身。有句格言说:“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孝敬父母。”为什么呢?现在不行善,等我们老了没有力气了,或者死了,就没有机会行善了;现在不孝敬父母,等父母离开人世,我们就没有机会孝敬了。

  五、“市间检药物,只买肥儿丸;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儿固瘦,亲亦残,胡为医儿不理亲?割股还是亲之肉,劝君及早注亲颜。”对待子女和父母的疾病,我们的态度也是很颠倒的。我们只会想到买“肥儿丸”来医治存在于子女身上的不算病的病——身材瘦弱,而很少想到父母身上真实存在的种种病痛。儿子固然有点瘦,但是双亲身体也不好,为什么只想到儿子的瘦弱而不想到父母身体的不适呢?“子女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这句话适用于我们与子女之间,也适用于我们与父母之间,奉劝大家要时时关注父母身体上的病痛!

  六、“富贵养亲易,亲常有未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一条心,分两般,亲则推贫子不言。劝君莫推家不富,薄待双亲损福田。”都说富贵养父母容易,但是富贵人家的父母常常有生活在痛苦之中的;都说贫穷人养子女不容易,但是我们却很少看见贫穷人家的孩子是挨饿的。自己的这颗心,对待子女和父母的态度为什么相差这么悬殊呢?孝敬父母时就推说自己经济困难,而养子女再难也不会吭声。奉劝大家不要用没钱来推卸赡养父母的责任,薄待父母会大大损坏自己的福田。

  七、“养亲只二人,兄弟常计较;养儿虽十余,君皆独自任。儿饱暖,常顾问,父母饥寒置不闻。劝君养亲须竭力,莫推兄弟吝分文。”父母只有两个人,但是世间的兄弟们为了赡养老人的问题却常常相互计较、推诿;而抚养自己的子女,即便是十来个,也会独自承担起抚养的责任。子女的温饱问题我们时时挂在心上,而父母的饥寒我们则不闻不问,奉劝大家赡养老人要尽心尽力,不要在兄弟之间因吝啬金钱而相互推脱责任。

  八、“亲有十分慈,君说理该当;儿有二分孝,君就遍传扬。一负恩,一夸良,此心如何两分张。劝君漫信儿曹孝,照君样子待高堂。”父母对我们有十分的慈爱,我们心里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子女对我们有两分的孝敬,我们就会到处宣扬说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如何的孝顺。对父母的恩德我们彻底遗忘不知道感激和宣扬,而对子女的一点点微薄孝行却非常感激并到处赞扬,我们的心为什么这样不公正?奉劝大家对子女的孝顺不要太当真,因为我们对待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子女将来一定会依照我们现在对待父母的样子对待我们。

  从我手头所掌握的资料,我无法判断《八反歌》的作者王刚中书是哪个朝代的人,但是他所揭示的对待子女和父母态度上的这八种颠倒在现今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对社会、对生活稍有观察的人,甚至可以为每一种颠倒例举大量的真实事例。遗憾的是,生活在现今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已经不觉得对待子女和父母态度上的这些差异有什么不正常,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这正说明了“颠倒”和“忘本”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甚至很多自诩为善良、修行不错的“老居士”,也深深地陷在这八种颠倒之中。

  如今,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已成为很多佛弟子的早晚课,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不少人只是执著于读诵此经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很少有人以地藏菩萨的大孝为榜样,来策发自己孝顺今世父母,对过去世曾为我们父母的一切有情生起菩提心。显然,口里念诵地藏经,自心却行持着这八种颠倒,这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所为。对自己现世的父母尚且不孝,如何对一切有情生起大孝之心呢?所以,每一个诚实不欺的佛弟子如果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这八种颠倒,都应当深自惭愧,首先应在地藏菩萨面前发露忏悔自己不孝父母的恶业,发誓痛改前非,然后再经常用地藏菩萨的大孝之心时时提醒和激励自己,这样才无愧于佛弟子的称号!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颠倒)(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颠倒)  

 卢志丹居士:远离颠倒与梦想 

 传喜法师:消弭颠倒见播撒菩提种 

 慧光法师:「执着」,是对生命的实相,有颠倒的认知。 

 印良法师: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印良法师: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灭谛 

 印良法师: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集谛 

 印良法师: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苦谛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D 六十二种颠倒见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传喜法师:不颠倒就是念佛 

 德森反复颠倒忏悔启事 

 净土法门法师:迷惑颠倒的人推卸责任,觉悟的人绝不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