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堂上二老是活佛


   日期:2017/11/15 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目前,不少学佛人对“活佛”这个词汇想必并不感到陌生,因为经常有藏传佛教的“活佛”来到汉地化缘或者弘法利生。其实,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出家人用“活佛”一词来称呼是一种翻译上的错误。被汉族人称为“活佛”的这些藏传佛教的出家人,在藏语中被称为“哲格”,其原意为“修行转世者”,因为“哲格”的前世一般是一个修行得道的高僧,依靠度化众生的愿力,今世再次转生在人间利益众生。所以,用“活佛”来称呼藏传佛教的“哲格”,实际上并不是很恰当,因为“哲格”并没有“活佛”的意思。虽然如此,但由于人们在“活佛”这一词汇的使用上已经形成习惯,所以一时很难加以改变了。

  事实上,在汉传佛教的文献中,也存在“活佛”一词,它是专门用来指自己的父母亲的。在汉语中,“活佛”这一词汇的创造和运用,是用来提醒人们要将自己的父母当作“活着的佛”一样来孝敬的。例如,古人说:“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意思是说,家里面的父母二老就是活着的佛,对其好好恭敬和孝顺所得的福德,和到灵山朝拜佛陀所得的功德无有差别。关于“活佛”这一词汇,在《德育古鉴》中专门还有一个公案:

  明朝的时候,安徽有个叫杨黼(fǔ)的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四川传法的大名鼎鼎的禅宗无际大师有很大的信心,并且心里早就生起要参访无际大师的想法。终于,他准备好盘缠之后,便千里迢迢地从安徽赶往四川去参访无际大师。当他吃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进入四川境内之后,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气宇不凡的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居然能够叫出他的名字,并知道他是参访无际大师的。这位老和尚对杨黼说:“无际大师是我的师父!他专门让我来迎接你,并传话给你,说你去见他还不如去见另外一个活佛。”因为这个老和尚和杨黼素不相识,居然能够叫出他的名字,并且知道他是参访无际大师的,所以杨黼对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杨黼问老和尚说:“无际大师要让我见的那位活佛住在哪里呢?”老和尚告诉杨黼说:“你沿着来四川的路往回走,会见到一个披着衣衫倒穿着拖鞋的人,那就是你要见的活佛。”杨黼对此感到很神奇并且深信不疑,于是便返程往回家的路上走,并一路留心老和尚所说的那位“披着衣衫倒穿着拖鞋”的活佛。就这样一路留心寻找,眼看都快要到家了,还是没有见到那位老和尚所说的“活佛”,杨黼心里感到很失望。既然已经离家很近了,所以不得不先回家再说。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三更了,他敲家门的时候,已经入睡的母亲一听是儿子回来的敲门声,高兴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急忙忙地披着衣衫,倒穿着拖鞋,来给儿子开门。杨黼一见母亲“披着衣衫倒穿着拖鞋”的模样,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那位老和尚所说的“活佛”就是自己的母亲呀!从此,他明白了“佛就是心,心就是佛”的道理,自己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平凡的心灵实际上就是“活着的佛”。从此之后,杨黼在家一边修行佛法,一边尽心尽力地孝敬自己的母亲,再也不去东奔西走了。后来,杨黼修行的境界也日益增上,并用他自己的修行体验对《孝经》进行了注解,据说他注解的《孝经》感化了许许多多的人。

  无际大师为什么要派一个老和尚告诉杨黼“母亲是活佛”呢?这其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所谓佛,实际上是一颗具有圆满“慈悲”和“智慧”的心灵。如果一颗心处在了慈悲的状态,这颗心就和佛心相应了。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经因为大悲心而以身饲虎,每当我们听闻这个故事之后,内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无不为世尊的大悲心而顶礼合掌恭敬。事实上,世间的一切悲心及其以悲心所发动的舍己为人的行为都是众生的佛性在放光,都是我们的恭敬顶礼供养之处。

  在世间,除了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之外,最慈悲的心灵就要算慈母对子女的慈悲心了。母亲对子女的慈悲心是百分之百的付出之心,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唯愿子女得到安乐。子女在受苦时,母亲一心想到的就是如何拔除子女的痛苦,即便以自身替代子女受苦,也在所不辞;子女在缺乏安乐之时,母亲一心想给予子女安乐,即便将自己置于痛苦之中,只要子女能够得到安乐,母亲也心甘情愿。当子女得到安乐时,母亲不会有丝毫的嫉妒心,只会由衷地为子女高兴,即便母亲自己此时处在痛苦之中也甘之如饴。世间慈母对子女的爱心就是佛性在大放光明,舍弃近在身边的这个恭敬供养之处,到远处别寻其他殊胜福田,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杂宝藏经·慈童女缘》中说,世尊在王舍城说法时,曾经告诉诸位比丘说:“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世尊还例举了一个公案来证明:在过去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位叫“慈童女”的男子,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但“慈童女”对母亲很孝顺,靠打柴来养活母亲。一开始,他打柴卖柴,一天能得到两个钱,他全部用来供养母亲。后来每天能够得到四钱,也同样供养母亲。这样又渐渐增长,每天得到八钱,他也如数供养母亲。这样,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事情,远近都来买柴,他获利增多,每天得到十六钱,他也都供养给了母亲。后来,有人劝他入海取宝,母亲因为舍不得的缘故,抱着他不肯放行,他一怒之下,扳开母亲的双臂,并且扯断了母亲的十几根头发。“慈童女”入海取宝之后,和众人走散,被大风吹至琉璃城。在琉璃城他和拥有四个如意珠的四个玉女共同度过了四万岁的快乐时光。后来“慈童女”又来到玻璃城,在那里他和拥有八个如意珠的八个玉女度过了八万岁的快乐时光。后来,他又来到白银城,和拥有十六个如意珠的十六个玉女,共同度过了十六万岁的快乐时光。后来,他又来到黄金城,和拥有三十二个如意珠的三十二个玉女,共同度过了三十二万岁的快乐时光。享受完这些安乐之后,他进入了铁轮地狱,感受热铁轮在头上旋转的巨大痛苦。狱卒告诉“慈童女”说:“你在阎浮提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得到琉璃城、四如意珠、四名玉女,在四万岁中享受快乐;因以四钱供母,所以得到玻璃城、八如意珠、八名玉女,在八万岁中享受快乐;因以八钱、十六钱供养母亲之故,先后在白银城和黄金城,以翻倍的果报而享受安乐。但是,因为你入海取宝时,不顺母意,对母嗔怒,扯断母发,所以得到铁轮地狱的果报。你在此地狱受苦,一直到有人愿意代替你受这个痛苦,你才可以解脱此苦。”慈童女又问:“这地狱中,有和我一样受铁轮旋转苦报的人吗?”狱卒回答说:“有啊,多得数不清!”慈童女想:“我已经不能免除此苦报,愿一切要受此痛苦之人的罪报全都集中到我一个人的身上,让我代他们受苦吧!”这个大悲心刚生起,慈童女头上的铁轮立即堕地,并马上升到了兜率天。世尊告诉听法的比丘们说:“那时的慈童女就是过去的我。比丘们啊!你们要知道,如果对于父母做了少许不善,一定会得大苦报,能少作供养,一定会获福无量。所以,我们应当尽心奉养父母。”

  所以,每一个佛弟子应将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个公案记在心里,将自己家中的父母当作“活佛”一样来恭敬供养,这样一定会获得无边的福报。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父母)(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父母)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信仰天地父母 

 道坚法师:父母亲的信念——苦谛思维修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