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人生之苦说不能尽,如何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日期:2017/12/4 15: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有云:“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这句话说的是,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我为你大略的说一下,听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见到他的身像,能心心念念都不空过,就可以灭除各种苦难。

  1.发现苦,认识苦

  这句经文的眼,表面上在能灭诸有苦上。只要轮回的众生都有各种痛苦、有各种烦恼,没痛苦烦恼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这句就能切中要害了,能不能促动我们寻求出离苦难呢?如果我们一听这句经文,哦,我有苦啊,我很难啊,我想灭除这些痛苦烦恼,该怎么办?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闻名或者见身,然后心念在此念念都是观世音菩萨,这样做就能灭除苦难了。比如有的时候我们遇到不顺意的事情,或者感觉到莫名的恐惧,称念观世音菩萨不用多久,就可以消除这种恐惧感。开启这个方法的门在“灭诸有苦”上,如果没有命中我们,我们没有什么苦难,也自然没有一大堆的苦难,更不需要灭除苦难,这句经文里描述的方法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所以学佛的基础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只是了解而已,但不代表就能堪破。比如我们都知道佛最常说的无常义:身无常,四大和合;受无常,五蕴无我;心无常,意念奔流;法无常,因缘聚散。我们一般知道无常这个事情,但真对无常有深入研究吗?在面对事物时能把无常烙印在心里吗?

  就像年岁在长大,忽然就有一天发现身体不如以前了,我们能永远是年轻健硕吗?当发现有皱纹了,有白发了,头发也如落叶一样的稀疏了,这就是无常的表现啊。虽然无常时刻在周围,但我们缺乏对无常的敏感度,所以不容易从周遭的事物里抽出无常的观感来,这就是学了、知道了、但没学懂、没学会、只是听了一个名词,以此名词的理解,自然不能帮助我们达到一种学法的效果。

  比如无常义若常悬心头,那么各种事情发生,就应该没什么可惊讶的,没什么可吃惊的,没什么可烦恼的。本就无常,何必忧愁;终究无常,何须挂怀?于是这色身因四大和合而住,就有四大不调而病,就有四大离散的死,当我们面对了生,就自然要面对随之而来的老病死的苦。只是侥幸心理比较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了才变成了事故。

  我们在五浊恶世最大的终极恐惧就是无常了。我们在南阎浮提也叫南瞻部洲,这里是有早夭的,这就不如北俱芦洲人都能活到一千岁,他们没早夭这回事,自然也就没病没灾了;但我们有,也正是因为有得病得灾的可能,所以无常才是绕不过的话题。

  我们终究会面临无常,而且在频繁面对无常,只是形式不同、早晚不同、结果不同。亦如走过无数遍的街道,总会有新的店铺开业,会有旧的门面歇业,这也是无常啊,只是我们不那么敏感罢了。就算无常这样近地发生在眼前,奈何我们熟视无睹,和瞎是一样一样的。因为看不到这种普遍、全方位、立体的提醒,我们活在一种自我创造的假象里,所以现在流行毁三观的说法,且不管这三观都是什么,能被毁的一定是假的。

  亦如释迦佛在做太子时四门出游,结果在城门口遇到了生老病死的展现,虽然是他人的生老病死,但彼时的太子认识到:我自己也终究会如此!这就是一种大同精神,当然不是挖煤的工作精神,是一种普遍相同的意思,你有这样的经历,也应该是我必走的经历;那么如果我能挣脱这种束缚,也代表你可以如此循行而得解脱。

  2.学佛的动力源,离苦得乐

  我们面对自己的苦难很难察觉,亦如我常常说天人不好度,虽然天道是六道之首、三善道之魁,福报巨大,善根也更好,可是因为没有苦难逼迫,求解脱的动力严重匮乏,所以学佛的动力就很小很小。亦如之前提到,有天王问如何救度自己的民众,是否要动武去告诫威吓他们?当然不必这样粗暴血腥了,既然是天人,可以观察到自己命终以后的结果。

  这就如佛陀度自己的弟弟孙陀罗难陀用的方法一样。难陀喜欢美色,贪爱妻子孙陀罗,佛陀去乞食,难陀一看亲哥来了,就赶紧盛饭食准备供养佛,但佛转身就走了,他端着饭就追,可是还不忘征求他老婆的恩准,孙陀罗在难陀的手上吐了一口口水,说如果口水干了之前没回来,就不要进屋了。这难陀火急火燎的在佛后面追,最后到精舍供养完毕也累够呛,想转身回去,佛陀就说,你再帮我扫扫精舍的树叶杂草吧。亲哥这样吩咐,也不好违背,就很不情愿的扫。可是一边扫,马上就又有树叶落下,给他累坏了,靠在树上就歇歇,结果睡着了。在佛的加持下梦到了无数的美女在打扫天上的宫殿,这美女太好看了,他就上去搭讪,结果天女说这个宫殿是佛陀的弟弟死后要来住的,因为他供养佛陀饭食,还打扫了精舍,以此福德当居天宫,这可给他乐坏了。以此因缘难陀就出家了,把孙陀罗的口水的事情也忘记,这回不说孙陀罗最漂亮了,因为天女个个比他妻子美无数倍,可是就这点追求也没什么学佛的动力,供养饭食、扫个地就可以了,出家又能做什么?结果他被后一个梦给度了,梦到一群鬼卒在一口油锅下有一搭无一搭的烧火,他就凑热闹问,你这么烧啥时候油能开锅呢?鬼卒说不着急,这口油锅是给佛陀的弟弟叫做难陀准备的,他是要来的。为什么他就有油锅之刑啊?鬼卒给他讲为什么会堕落油锅地狱,他一听就毛了,不行啊,我得赶紧修行,要出轮回,不然这油锅可就要炸我了。之后他一不努力,这油锅就在眼前了,这种动力迫使他一路修行之后证阿罗汉果了。

  如果你有神通、有感应、有能力,应该看一下自己身后之事了,看一看死后去哪里?所以这个方法对天人很有效果。既然你有能力,看一看你天寿命尽,然后去哪里?从天道死后投生其他五道,境遇怎么和天道比呢?有落差就有动力了。

  我们也是这样,总要找到自己的动力源,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人善于通过遗忘来麻痹自己,但找到动力源,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其中的提醒,这对我们学佛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不然学学就跑偏了,忘记自己为什么来学佛了。

  3. 假我的相和执破掉,痛苦就无处安放

  “诸有苦”的这个“有”字是否很突兀,为什么用“有”字呢?这个“有”字可以完全的注解苦和诸苦,可以完全的解答种种的疑惑。我们的所有的痛苦烦恼怎么来的?因为“有我”,所以有身、有心、有想、有念、有愿、有爱恨情仇了;因为“有我”,所以有贪吝、有计较、有自私、有分别、有执着、有损人利己。因为“有我”就有“我”和“我所”,“我能”和“我所能”,“我取”和“我所取”,这就有染污动荡了。

  这个“有”一出来,必然会“没有”的,这就有落差了,有痛苦了。吃块糖很美好甜润的,糖吃完了,这个美好甜蜜就没有了,还想获得美好的感觉,就要去获得糖,驱使心行只是为了满足一个假象。

  正是因为这个假我的存在,有了我能承受的痛苦,有我必须承受的烦恼,有我必然遭遇的境遇;苦和诸苦与一切诸苦,都是因为有这个假我在,所以学佛的正路是破我相,把假我的相和执破掉,就不会有假我的障碍了,没有能承受痛苦的主体了,痛苦何处安放呢?有和苦,这就是皮与毛的关系,因为有皮所以就可以有毛,如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这个能承载痛苦的主体,痛苦烦恼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佛教里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怎么达到这个无我的,但正路归正路,却不容易走,很难走通的。

  就像人吃五谷杂粮,有个头疼脑热都不可避免的,你头疼的时候,能不能说,“我学佛了,知道修行正路是无我、是破我相、破我执了!”然后就脑袋不疼,就退烧了?现在中国人的肥胖率很高,高血压也很普遍,我们能说学佛了,知道无常、知道无我的道理了,就一念把血压降到正常范畴了?这都做不到,想达到真正的无我,这距离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4.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灭除诸有苦

  如果灭不了这个假我,我所承受的痛苦、烦恼、厄逆就必然临头,但经文里却给出了另外一条路线,你可以念观世音菩萨啊,只要你能做到心念不空过的系念,就可以灭除诸有苦!这就不可思议了,《普门品》难信就难在这种和法理相悖的地方了,不灭假我,怎么灭我所?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是否如此系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或者如此观察观世音菩萨身相,就可以达到无我?从而实现灭除“我”“所”“有”的痛苦?这句经文直接开启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法门,怎么无我?就算没彻底达到无我,但可以实现灭诸有苦的现实受用,到底怎么实现的?

  在经文前部提到称念菩萨圣号灭种种苦的部分,分享时也提到了这个原因,只是前文都是散落在各个痛苦、烦恼、恶逆的事件里,而没有如偈答中的高度综合。我一再说《普门品》难信,也说《普门品》增信,为什么可以增加信心?如果其中提到的任何一事,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体验到了,对菩萨的信心就会很坚定;但如果获得了,就转头不玩了,慢慢淡忘了,随之建立的信心也就会消亡不见了。

  念圣号如何到达无我?全心全意投放在圣号上就可以了,所有的感受、体验全都针对于圣号:眼睛或者看着像,或者微垂,不要闭眼,会容易昏沉,容易睡觉;耳朵听着圣号;嘴念着圣号;心在思维着圣号。这就是督摄六根的念法了,当然也不容易达到,所以可以用十念法。但我需要提醒各位十念法是方便过程,绝对不是要你每次念佛都在心里数数玩的,如果心里是一到十地数数,你不是在念佛而是在念数,但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我们摄心。

  因为心会跑,所以刚刚提到去思维圣号,思维圣号就更简单操作,但也更难规范,因为在一万个人心里,可以有一万个不同的观世音菩萨,如果不加以规范的胡思乱想,天花乱坠的结果也很正常了,所以佛陀提出了非常多的观法。十念法也是一种简单的观法,以观察数字的循环次第让心没空打妄想。

  所以本句经文的真正技术点是在“心念不空过”上,做到这个才“能灭诸有苦”这个门槛一下就高了。想通过称念圣号真实灭掉所有的痛苦烦恼,想达到无我,要跨得过这个技术门槛才行,这也就是《弥陀经》里提到的“一心不乱”了,就是全心全意的都在念菩萨,就是“念兹在兹”,就是禅宗提到的“绵绵密密”的功夫了。这是实修的念佛方法了,因为较难落实,所以我们也要说,但并不推荐,我们有往生一路可走,可以更简单、更安全、更高效。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原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普门品       离苦得乐)(五明学佛网:普门品       离苦得乐)  

 大寂尼师:解答初学之人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疑问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法语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离苦得乐 

 妙境法师:普门品的启示 

 妙境法师: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仁焕法师:念佛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为冥阳两界离苦得乐而念佛 

 仁焕法师:如何才能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愿冥阳两界共同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