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要从心地上用功,来消除执着外境的习气


   日期:2017/12/22 14: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般若又分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众生本来的面目,是如来的法身,也可以叫做妙明真心、佛性、法性、真如、涅槃、大圆觉海、菩提。实相离一切虚妄之相,没有一相可得。就像《金刚经》中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说实相无相。

  师父给大家做一个比喻,就像我们因为电和风扇这两个因缘,风扇在快速转动的时候,就会有这种圆的影相,这个影相是虚妄之相,是不可得的相。有一次,我在讲完这个经,我下课以后,我在外面散步,我就看我们花园里的花,开的非常鲜艳,但是师父突然感觉到,它是虚妄之相,都是花的细胞,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变化,只不过它变化的速度非常的快,我们众生感觉不到。它因缘组合的非常快,因缘变化的非常快,而我们就执着这个花这么美丽它就是真实存在的,其实,不知道它是每一个细胞生灭变化非常的快速。就像风扇在运转,它产生圆的形状的时候,圆圈形状的时候,我们不懂的时候,就认为这个圆是真实存在的,其实不知道,它这种相是虚妄之相。任何我们眼所见的相,都是因缘变化所产生的虚妄之相,所以佛跟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看小河流水,看着这个河水在流,我们认为都是水,我们把它再解剖以后,刹那的刚才那一滴水,早已经过去了,不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它是由无数个水滴在组成,在不断的组成、不断的变化。就像师父刚才说的,三片风扇叶子所组成的圆圈,其实你所见到的圆圈,早已经变化没有了,一个转一圈,一个转一圈,早已经刹那刹那的变化,只不过我们的心不够清净,我们观测不出来。所以说,我们没有一物不是虚妄之相。我们眼所见,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项不是刹那在变化的,包括我们人在内。你们今天看的师父,和昨天看的师父已经在变化了,师父的细胞已经在变化了,师父昨天吃的米饭已经没有了,今天早上吃的馒头,馒头的变化又组合了师父的细胞,已经在变化了。佛跟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实相无相。实相无相又具足恒河沙数功德之相,没有一法它不具足,所以又叫做实相无不相。实相无相无不相,就是说,实相虽然离一切虚妄之相,但是本性不空,虽然具足,但是自性本具。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如果说有,是空之有,没有一相可得;如果说是空,是有之空,没有一法不具。没有一法离开我们的本性,后面我们会详细地讲。

  所以说实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无相无不相,这就是实相般若。实相是我们大家乃至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具有的,而且各个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亘古不变,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我们都叫做自性、法性、佛性。

  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心又是什么呢?这个非常关键,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心和自性,一定要把它了解明白,你才好用功,别走错路。这个心,是我们人的根与尘相对,而唤起的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就是眼见到色,耳听到声,鼻嗅到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会生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六识,六根、六尘、六识集合起来,而产生的念头和思想,是幻心、是影子、是虚假的。这个心不是单独独立存在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反映,假如没有客观环境,就根本没有这个心。毗舍浮佛说,心本无生因境有,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所以客观环境是生起心的外在原因,那么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生起心的能量,也就是说,它是生起心的本源,因为有这个性才能生起这个心,我们可以这么讲、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做一个比喻,就像电,虽然眼睛看不到电,但是一切的照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看不到电,但是一切的照明,动力都是背后的电在起作用。眼而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思,那根本都是性在起作用。所以心是由性生起来的,才能发挥各种的作用。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

  性是真实永恒存在的,但却无形无相,经中称为真心。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是虚幻的,但却有形有相。众生往往被各种虚妄的、假合之相所迷惑,认妄为真,执着追求,因此被各种无明烦恼所束缚,被各种的业障所蒙蔽,见不到自性的光明,不得自在,以至于轮回六道,不得解脱。如果我们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性,什么是心,性和心是个什么关系,就会明白,心与物都是虚幻不可得的,因而放弃身心世界,不再去执着的追求。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心虽然是虚幻不实的,但它也非常的重要,所谓三界唯心万法为识。我们之所以能够活动、能够工作、能够待人接物、能够创造发明,都是靠性的作用,但是也是通过心在事上有所成就的。从世间法来说,我们要研究科学、要生产物质财富,就离不开人们对客观环境反映的各种念头和思想,也就是离不开这个心,利用这个心,来成就世上的一切的事业。从佛法上来说,十法界四圣六凡,四圣: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个都是由心所成就的。善用这个心,你就是佛;不善用,你就是六道轮回。我们说的众生,众缘和合而生,我们学佛成道,就是要善用这个心来成就自己。凡夫都是以妄心为主、念念流浪、执着外境、欲望无尽、贪取不停,整日整夜沉浸在忧愁烦恼之中,造业受报。其实,就在我们六道轮回、生死轮转之时,这个真心不曾离开我们,时时在我们面门放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只是我们被无明壳包裹着,被妄心所障覆着没有发现,以至于冤枉地受罪受苦。现在我们要出六道轮回,要证得佛果,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白这些义理,还要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心地上去用功,来消除执着外境的习气。

  我们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真心是主人,我们的性、真心是主人,妄心是仆人,主人要用仆人做很多的事成就事业。所以我们平时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时时刻刻要识得主人,要识得这个真心,不要把仆人当做主人,而被这个仆人所利用,我们说的别认妄为真了。这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不要颠倒,不要执着外面的环境,不要被外面的环境所左右、所动摇。我们大家遇到顺境,脾气相投的人就会产生喜爱之心,遇到逆境,脾气不合的人就会忧愁、就会烦恼,这就是迷真、逐妄,主仆颠倒了,主人被仆人牵制住了。

  我们要随缘起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虽然心念在动,但是不着相,心无所住,做过以后心里不留任何的痕迹,做和没做在心里面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痕迹。就像镜子照万物,镜子当中没有任何的痕迹,心里清清净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样才是你的真心做得了自己的主。用这个妄心去做事,而心里面没有任何的牵挂,没有任何的染浊,这就是真心在做得了主了。要达到以真心做主的境界,平时就要做好心地上观照的功夫,时时刻刻观照这个心,转换这个心,把妄心转换成真心,达到观照般若,这是第二个观照般若。我们平时,时时刻刻要用功,时时刻刻观照,看看我们的心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留没留痕迹、有没有染污,这个是观照般若。

  观照般若,就是观照一切有为和无为诸法都不可得的智慧。观照不是用眼睛去看,也不是用头脑去想,更不是用第六意识去分别观想。师父有时候跟大家说,你们去深悟一下,大家跑到一边去苦思、去冥想、去加以分别,把自己的经验都积累到一起,看看我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都是动的什么,都是动的是妄心。而不是让我们的心清净下来,不着一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染污,叫我们清净本性自然的流露出来,这个叫悟。不是叫你苦思冥想,一加一到底等于几,用几何的方式一点一点的解,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并不等于二,这都是我们人都用这种意识心、用这种经验、用这种分别,加以分别了。而是要用无形无相之性,就是集中心力观照,我们修行就是要集中精力,观照我们所修的法。

  比如我们修净土法门,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佛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集中摄在这一句佛号上,没有二念,这叫都摄六根。就这一句佛号来摄住我们的六根,佛号从心起、从口出,耳朵听的清清楚楚,这样才能摄住妄念,因为耳闻即是心闻。心观照在佛号上,妄念自然不生。印祖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说:“必须当念佛时,即念反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念念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念佛才能证入念佛三昧。不仅净土宗离不开观照,佛教内一切的宗派一切的法门,都离不开心地观照工夫。时时观照这个心,妄念一起,凛然一觉一转,息下妄心就是菩提。妄念一来,立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我们就能返妄归真、返本还原了,这个就是观照般若它的作用。

  第三个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从狭义上来说,就是用文字语言来表达佛法的要义至理。如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经说法,因为这些文字能够帮助众生悟到实相,所以叫做文字般若。我们前面说过,实相是无形无相的,既然无相,就不能跟哪一样东西相比。不可名状、离念绝知,不是用语言可以说得到的,这叫做言语道断。也不是用我们的思想推理、想象所能得到的,叫做心行灭处。言语说不到,情识不能及,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所以动念即乖、举心即错。但是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表达,那我们又怎么能了解和认识佛性呢?又如何修持正果呢?所以不得不于无言说处,说一些义理,使初学入门,使这些初学者入门。所以文字般若是为表法方便,修学者通过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思维,明白了佛法的义理,再起观照实修的,起这么一个作用的。

  从广义上说,文字般若不只是文字,一切事相都是文字般若。如果从一切事、一切境、一切法中体会到它是实相,那这些事相都是般若。比如我们曾经,讲过好多大德们开悟的一些公案,像黄庭坚闻木樨香而开悟,那对黄庭坚来说,这个木樨香桂花香也是文字般若。但我们闻到这个桂花香体悟不到,那这个桂花的香,对我们来说不是般若,只是文字。我们看佛经,我们没有悟道,而是去分别去执着,只去注重文字相,你们听经只注重语言相,而没有去悟道,那这个就只是文字,不是般若。体悟到了就叫般若,文字般若,体悟不到还是文字。我们要知道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三般若是众生各个心中所圆具的。实相般若是心之本体,观照般若是心的妙用,文字般若是心的相,圣相。体、相、用三者一心具足,就是三者一心中具足,即一即三、三一不二。蕅益大师在《心经释要》中说:“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那我们可以用一面镜子,来给大家做一个比喻,说明这个深奥的道理。我们看,镜子是由水银和玻璃所组成的,那就是说,水银和玻璃是这个镜子的本体,就像实相般若;那镜子的作用就是照,能够照万物,照就是镜子的作用,这个就像观照般若;那这个镜光、形状是镜子的相貌,就像文字般若。这三般若,是我们一念中所具有的,不需向外求,只要能够一念回光返照,即得现前,受用无穷。通过镜子这个光,我们就能了解它的实相,通过镜子的照,我们就能了解它的实相,所以这三者是一。我们众生分别,只看现象而没有回光返照。只要你能够一念回光返照,即得现前,受用无穷,就是这个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妙明真心)(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妙明真心)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即是我们的妙明真心所现 

 宏圆法师:闻说阿弥陀佛不肯执持的四种疑虑 

 宏圆法师:为什么一念净信“行无相因得无相果”,能得福无量 

 宏圆法师:取就是著,就会障蔽真性 

 宏圆法师:无有定法 

 宏圆法师: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往生净土的正行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 

 宏圆法师:为什么一念净信“行无相因得无相果”,能得福无量 

 宏圆法师: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宏圆法师:为什么作恶多端的人,持名念佛也能生到极乐世界? 

 宏圆法师:有持戒修福人,能对“行无相因得无相果”生起实信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