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上》18、就楼磨刀喻


   日期:2017/12/22 19: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十分贫困,为国王做工,长年累月,身体瘦弱不堪。国王见了以后怜悯他,赏给他一峰死骆驼。穷人把骆驼送回家后,就动手剥骆驼皮。他嫌刀刃不锋利,找磨刀石磨刀。在阁楼上找到了一块磨刀石,将刀刃磨利后,下楼继续剥皮。就这样反复上楼去磨刀刃,弄得疲惫不堪,他担心爬不动楼梯,干脆把骆驼吊上楼阁,挨着磨刀石磨刀。人们都嘲笑他的愚笨。

  这就好比愚蠢的修行者破除了律条的约束,贪图财物,为自己谋福利,还渴望能够进入美好、光明的天界。像悬挂死骆驼在楼上磨刀一样的愚蠢。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18、就楼磨刀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① 瘦。王见怜愍②,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③不能数上④ ,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犹如愚人,毁破禁戒⑤,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注释:

  ① 羸:弱。《礼记•问丧》:“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② 怜愍:愍,同悯。怜悯。

  ③ 惮:怕,畏惧。

  ④ 数上:多次上下楼。

  ⑤ 禁戒:佛门戒律,亦即不能违犯的律条。

  解说:

  此则可与第四十三则<磨大石喻>比看。

  辨析:

  舍便利而求于繁琐,舍取磨石下楼而上楼不止,以至于悬挂死驼于楼,其根本目的在于磨刀剥驼皮。不惜就难避易,会使人觉得好笑,磨刀是必需的,方式也要合理,因此我们常说,好的想法没有好的措施,同样会走向荒诞。这个故事比喻出一个发人深思的命题:一个追寻理想或人生真谛的人,“喜舍”与“敛财”的选择,是决定走向理想坦途还是奔向崎岖山谷的关键。佛教对待钱财所采取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在商品交换和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人们对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买鬼推磨”、“钱能通神”以及“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更有甚者,诸如“钱是命,命是狗屎”的讥咒般的话语也能听到。而以平常心、布施心对待钱财的佛家义理就显得格外令人注意,它无疑是有认识价值的。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