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心随境转会障覆我们的清净本性


   日期:2017/12/27 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显实相,这段经文是破妄相。破妄相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破凡夫的我相,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是破凡夫的我相。第二部分是破二乘圣人的法相,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这个是破二乘人的法相。第三部分是破大乘菩萨的法相,无智亦无得。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破凡夫的我相。这里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先破凡夫着五蕴之我相。第二层,是破十二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合起来叫十二入。第三层,是破十八界。我们刚才讲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三个六,合起来称为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合计十八界,我们一点一点的来。

  先看经文,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里的是故,是承上启下之词,承上,前面我们上一节课讲了,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承上。因为诸法空相,所以这地方就谈了,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是故,就是承上启下,空中,是指真空实相当中,无就是空的意思,空是相有性空,相没有本体,皆是清净本性的妙有。五蕴皆空的道理,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了,这里不再重讲。前面讲,照见五蕴皆空,是从五蕴本身虚妄来说的,这里是从真空实相中,本来没有五蕴等虚妄之相来说,并不是重复。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合称为十二入,入是涉入的意思,这个根能涉尘,尘能入根,根尘互相涉入而产生识。十二入也叫十二处,处是依托的意思,是说,识是依托六根六尘而生的,六根是所依,六尘是所缘。

  我们来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人体的器官,用我们生理学的名词说,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身体是触觉器官,意是感觉器官。《楞严经》中说:“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桑,心如幽室见”。我们人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生,因缘和合,缘生性空,无有自性,无实体,所以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所以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就像我们身体的所有的部位,都是四大和合而生,没有一个本来的实体,都是妙有真空的这种影像,所以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色声香味触法,是我们众生六根所对的六尘的境界。尘有两种含义,一是染污,也就是说,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就像尘埃一样,把我们本来的面目障覆住了,所以我们世间常说,滚滚红尘,这个尘含有染污之意。第二个就是动摇,就是指六尘常在生灭变化中,我们看现在开的花,花开花落都是在生灭变换当中的,就像我们,天忽然冷忽然热,这个六尘总是在变化当中,没有固定的。六尘也称六境,是六根所对之境,我们六根所面对的,所缘的。色尘是眼根所对的境,就是我们眼睛所见到的一切的色相,比如我们所见的色彩,黄绿青蓝,长短方圆,乃至男女的相貌。声尘是我们耳朵所对的境界,如琴瑟管弦这些悦耳的声音,汽车喇叭的噪音,还有我们天天男女之间的甜言蜜语,你们都喜欢听甜言蜜语,但是师父是一个非常直白的人,就喜欢教你们怎么修行,帮助你们怎么去改正缺点,所以你们也非常的烦恼师父的,这些都是属于声尘。香尘就是鼻根所对的境,香的有沉香、旃檀、还有脂粉之香,臭的有世间腐败的发酵的气味。味尘就是我们舌根所对的境界,如甘甜、咸淡、酸甜苦辣,以致一切的饮食美味。触尘就是我们的身根所对的境界,就像涩滑、轻重乃至男女肉体接触的感觉。法尘是意根所对之境。在六尘中,前五尘的境界比较容易了解,只有法尘是比较难明白的,法尘就是五尘所落谢的影子,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影子。比如,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事物以后,过去了好长的时间我们还会回味无穷。就比如,我们到泰山去看日出,看完以后,眼尘,景像还落在我们影子当中。声尘就是古人所比喻的绕梁三日,形容声音过去了很长时间,好像还在我们耳边回荡,这是声尘所流落的影子。还有味尘,舌头所尝的味道,所留落的影像,影子,我们吃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然后过了好长的时间,这个味道还在我们的感觉当中,还在我们的影像当中留落下来,我们吃了这道菜了,说没有我原来吃的味道好吃,说明这个景像还留落在我们的影子当中。总之,法尘遍摄了世间,一切有形有相和无形无相的一切法,所以称为法尘。而前面的色尘,声尘等五尘,这种境界是有限的,只是一根所对之境,就像眼根只能对色尘,眼睛就不能对声尘,也不能对味尘,所以前面五根所对的境都有各自的名称,只把意根所对的境尘称为法尘,法尘遍摄一切法。

  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境界又称为六贼,因为这六种尘境,每一种都有可意或不可意两种。可意的,像美好的境界,使人一见就大生欢喜心,生贪恋心,就像我们的眼着色了,你看到这个了,特别的美好,你就会贪恋,贪恋你就会去得到,用种种的方法去占有,以至于造了种种的恶业。像美食,我们现在说的俊男美女,还有漂亮的衣服,让人们迷恋不舍,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这个是对你可意的。而这个不可意的,丑恶的境界,不如你自己的心了,这个叫不可意,你就会生厌恶的心,生舍弃的心。或者见到了你的仇人,或者是你不喜欢的人,就会生烦恼心,怒火中烧,甚至会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见到喜欢的人就百般地依恋,又舍不得分开,我们世间的人就是这样,心都是随着境转。心被外境、被六尘所干扰了,使得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性,我们的功德法财不能显露出来、障覆住了,所以六尘也叫六贼。在《楞严经》中说,六贼为媒,自劫家宝。被六尘的境界把我们的清净本性障覆住了,干扰了我们的心性,我们以六尘为真,去造了种种的恶业,我们的清净本性,有而得不到作用,就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就是活在愚痴和颠倒当中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回光返照,没有看到我们的清净本性,一切都是我们清净本性的作用,我们只是落在清净本性的影像中了,被影像所转了,所以它又称为六贼。

  这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直接给我们点明了。这个无,有两种说法,一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各无自性,那么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不能建立。第二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起妄念分别,眼耳鼻舌身意所缘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只要不起妄念分别,就像眼不贪色,耳不贪声,舌不贪味,那么就没有根和尘虚妄的造作了,我们就没有今天的这些造作,就没有这些分别,这也称为无。我们要明白,六根和六尘,都是真空实相中的一种虚妄的现象,本来没有实体。我们如果能够悟到妄相,我们所见的这些五蕴、妄相本空,我们能够融相归性,见到这些性,照破五蕴皆空,照破皆是清净本性当中的影像,立刻回到清净本性当中。那么,相既无体,性自空寂,那六根和六尘还有什么可以安的地方呢,还有什么可言的呢。知道我们这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都是无自体,我们清净本性的一种影像、影子,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还有什么可以贪恋的,也没有分别了,所以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这个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清净本性)(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清净本性)  

 宏圆法师:闻说阿弥陀佛不肯执持的四种疑虑 

 宏圆法师:为什么一念净信“行无相因得无相果”,能得福无量 

 宏圆法师:取就是著,就会障蔽真性 

 宏圆法师:无有定法 

 宏圆法师: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往生净土的正行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 

 宏圆法师:为什么一念净信“行无相因得无相果”,能得福无量 

 宏圆法师: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宏圆法师:为什么作恶多端的人,持名念佛也能生到极乐世界? 

 宏圆法师:有持戒修福人,能对“行无相因得无相果”生起实信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 

 宏圆法师:取就是著,就会障蔽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