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上》23、贼偷锦绣用裹褐喻


   日期:2017/12/27 19: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从前有一个小偷,潜入富人的家里行窃。他偷了许多精美的丝绸制品,就用来包裹他那些破烂的毛织衣服。明智人都讥笑他的行为。

  世上愚昧的人,也同样是这样。既有信心听从佛陀的教导,修行利他利世的教义以及读经、信佛、布施,却又由于贪图世俗的利益不能割舍,破除了远离欲望和烦恼的戒律及条例,最终受到人们的嘲笑,也是同样的道理。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23、贼偷锦绣用裹褐喻

  昔有贼人,入富家舍,偷得锦绣,即持用裹故弊褐①种种财物,为智人所笑。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②中,修行善法,及诸功德③。以贪利故,破于清净戒④及诸功德,为世所笑,亦复如是。

  注释:

  ①弊氀褐:弊,破旧。氀(Lǚ),毛织品。褐,粗麻编的袜子或做的衣服。

  ②佛法:佛所讲的义理。

  ③诸功德:指读诵佛典、礼佛、布施等。

  ④清净戒:佛教远离罪恶和世间烦恼的戒律、条例。

  辨析:

  无知是可悲的。无论是回首过去,还是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战胜贫穷愚昧和无知都是人类必须永远正视的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闭关自守,以老大自居的状况也延续了相当长的历史岁月,它的结果就是旧中国由强大走向衰落,到鸦片战争以后,就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愚民政策也是封建专制王权统治人民的重要一环,儒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桎梏。而庄子在这一点上就显得豁达高明得多,他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智慧见识少的不如多的,经历岁月短的不及长的。在《秋水》篇中则更是盛赞了大海的胸怀,嘲笑了井底之蛙的浅薄。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贼偷锦绣用裹褐喻)(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贼偷锦绣用裹褐喻)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百喻经卷下》:99、偈颂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百喻经卷下》:97.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百喻经卷下》:96、诈称眼盲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89、得金鼠狼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