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的意识模式


   日期:2018/1/1 1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钱氏看人生

  本体意识自从被套上了一副人体躯壳伊始——人,人便开始踏上了一个跟原本纯粹的清明意识状态截然不同的另一新意识模式的旅程。从人的意识本质上讲,本体意识套上躯壳就如人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层薄纱来观看世界事物一样,只能模糊的观察着事物,显然,这已不可能全然清楚地觉知事物的本质。

  从人的意识模式来说,人的意识机制是由大脑、神经系统、感官等构成。人运用眼睛等感官来感知、观察外部事物,并通过神经系统将该信息(图像)输送至大脑。然后,大脑经过分析和辨别等加工来作判断认知,需要行动的则会依据该认知、其机体功能及外部条件给予反应。人的这一只能准许运用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等机制的感知、思维、辨识等意识模式,就是提供给人特定的一种意识功能——即意识模式。

  即凡是超出人感官以外的实体事物,则必然为人意识的无能者,如纯精神现象(意念、灵魂)、声波、微粒子、微生物等就是人感官无法感知的对象。这就无形中给予原本清明的意识套上了一个限度——枷锁。因为本体意识没有躯壳对意识设置了这一限制,可以无限地觉知一切及事物本质。即亦是说,人是一受限的意识体。受限意识而以只能依靠感官感知事物及抽象思维认知事物的意识方式就是人的意识模式。此便为如前所指“本体意识套上躯壳就如人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层薄纱来观看世界事物一样”,必无法可以真实的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包括人生情形及过程等。

  然而,人在本体意识与大脑思维中间,似乎又存在着一中介感官和环节——心灵。人对自己所体验和感悟的感受便发生及收结在此中。人静坐时的观呼吸法就在于摒蔽了大脑思维,因为人的一呼一吸依靠的是心脏驱动的收缩和扩张肌能,好似人在观呼吸就是在观心一般;然后的感觉是心灵在无限地包容着世界并与世界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人对许多意念的感应也发生在心灵中,如亲人的离逝有时人会无明的感到一阵心痛等。

  以上这些都是人特定的意识模式。而人与动物的意识区别则在于具体直观与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即是以概念作为基础的一系列分析、比较、推演、归纳、判断、认识等思维活动。概念作为事物规定性的一个聚合,是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一些必然属性。因而,人正是以此普遍性来认识个体性——具有共同属性的同一类事物以及其它不同种类事物的区别。动物则以直观的表象来给予识别。同时,人的记忆和联想在抽象思维的运作下,可以进行无穷尽地回溯过去和想象未来。动物一般只凭直观生活于当前情境(虽然个别动物也具有记忆力,但是动物的这一能力十分弱小,据说有的只有三秒钟的记忆)。

  尽管人类在整个物质世界中属于最高智能的生物,拥有回忆、想象和统律整个世界表象以及理解事物属性的思维能力——理性能力;然而,这一能力亦是在备受肌体条件限制下的受限能力——意识被套上躯壳枷锁后的有限觉知意识。人可能突破落在意识枷锁的途径就唯有依靠人受限意识与本体意识的中介功能了——心灵感悟。

  感悟不仅具有直观功能对具体事物道理的觉知,而且,感悟能突破抽象思维的条条框框设定下的限制以及感官的感知限度。譬如,概念的思维就无法如实地阐述给出“红色”这一顔色来,只能从其它对立面来规定它和从光谱原理来说明它的性质;因而,红色对于天生的盲人就是一个永远无法知道的境况所在。并且,抽象思维也无法完整地给出事物当中的细微道理来,如没喝过白开水的人就无法知道白开水的滋味。

  另外,由于人乃一受限物,他只能觉知事物的表象及只能理解到表象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属性)——本体意识套上躯壳就如人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层薄纱来观看世界事物一样。因此,基于该状态的人基本上就不能认清自己、事物以及整个世界的本质——有的表象事物和世界乃是在意念地设计下借助能量(无)作为质料被创造出来的现象和结果,只有精神才是这个世界和事物的本质,也是人自己的本质所在。

  而这亦正是人这一受限意识所无法窥视得到的事情。即受限意识的人只能觉知实体(表象)形态的事物,却不能觉察到无实体形态的事物。所以,人便依据该受限意识认知来否定了无实体形态的纯精神现象,如灵魂和灵性次元等。不仅如此,就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实体微细事物,人也只能借助于显微镜等科技设备才可观察得到其事实的存在,如微生物和微粒子等。

  可是,由于人对自己及世界本质的无知,此必导致其对自己降生使命和人生真相的同样无知。而这却是人因为自己乃一受限的意识物原因所致。因为人意识被蒙上了一层薄纱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象及其表象之原理,却无法透视整个事物的内在及其核心——精神意识。因此,人就这样只认可了作为表象的物质而无视和否定着事物内在的本质——精神意识,这就是人的意识状态——只能依靠感官来感知事物及抽象思维来认识事物等便构成了人有限的意识模式。

  直观作为人、动物以及恢复为原本状态后的本体觉知方式,人与动物基本上只是仅从事物的表层次来观察,因而只能获得事物的表象认知。而没受到限制与束缚的纯本体则以3D全息图像来观看事物,故能全然的洞悉事物整体及其本质。高悟性的人运用直观也能挣脱感官的束缚跟本体觉知一般直接观察着事物的整体及本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意识       本质)(五明学佛网:意识       本质)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普献法师:意识下的潜藏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心意识相品第三 

 方立天教授: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说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化身与八个意识层次 

 胡晓光教授:略论中国禅观之本质 

 陈星桥居士: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弘扬佛教文化——“文物天地 

 陈兵教授: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的区别是什么?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三章 禅的本质与内涵 

 方立天教授: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其它法师:心净国土净——浅谈佛教的环保意识(坚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