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佛弟子对财富应有的五个观念


   日期:2018/1/4 1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于财富,我们都很渴望得到,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很多生活上的东西都是需要用财富来解决。然而对于财富的认识,我们都存在很多的误解。佛说财布施得财富,但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得”字上,而缺乏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布施”两字。很多人纯粹认为捐钱就是布施,事实上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个人色身的利益去造福众生,因为我们追求的各种个人利益都是为了满足我们这个色身的欲望。所以对于财富的认识,我们不仅要知道财富来源于布施,而且还有五个重要的观念需要了解。

  第一,财富的定义是无限广的。有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车子、房子,这样就很局限财富的定义,有人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然后买名车豪宅,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一番,让自己更有面子。人的福报是有限的,在我们追求所谓的成功富有过程中,也会让我们失去了其它的福报,如:健康、婚姻、子女。这些所谓的成功就是要拿自己的其它福报来做代价的。很多人认为有钱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然而这是错误的观念。钱可以买到营养补品,但是却买不了真正的健康,因为真正的健康是靠养好精气神,而不是靠补充营养素。有钱可以吸引更多异性的追求,但是却不是获得的幸福婚姻的主因,因为幸福的婚姻来源于对伴侣的忠诚。钱可以换取很多物质,但是更多的物质反而会消耗人的精气神,而且人在赚取金钱时也造出各种恶业。所以人对财富的观念出错了,就会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迷失人生的方向。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隐性的财富呈现,比如身体健康也是一笔财富,试想一下,那些重病人士,每天躺在医院病床上,既要付出高昂的医疗费,而且还要承受病带来的痛苦;我们一生无灾无难也是一笔财富,试想一下,一个地方如果发生地震,对当地的经济有多大的损失,对当地人的身体和心灵有多大的创伤;人贪嗔痴少,也是一笔财富,试想一下,人贪嗔痴重,会虚耗多少东西,会被多少物质牵着走,从而耗掉大量金钱,耗掉大量的精气神。人要是懂得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就会发现自己本来就是财富具足的。

  第二,财富进来的三个方向:正财,偏财,凶财。正财是通过体力或脑力的付出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而获得钱财;偏财是以极少的付出或者不付出而获得的钱财,如投资买卖;凶财是通过伤害众生而获得的钱财,如:通过杀生、偷盗、邪YIN、妄语和卖烟酒而赚取的,包括现代的网络游戏行业都是断人法身慧命的,赚来的钱也是属于凶财。古人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生存在这个世界需要赚取财富是对的,但是必需要符合正道,如果为了私欲,而赚取非分的钱财,就会感召到灾难。从事杀生行业的人,最终都以身体健康以偿还。通过邪YIN方式赚钱,最终导致自己家庭婚姻不顺。人的偏财和凶财过多都是不吉祥的,即使你是拿这些钱来布施意义也不大,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巧取钱财,布施无益。所以我个人也不建议佛弟子参与炒股、期货、现货等投资。

  第三,财富来源于十方,也含有十方的业力。今天你赚了很多钱,表面上看是你有能力才得到,事实上,是你的福德因缘具足感召而来的,财富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是大家的共业产生的,而钱财是来源于十方聚集在一起的,既然来源于十方,必然就有十方的业力,如果你占有太多,个人享用越多,就会积累更多的业力,所以有人有赚钱的命,却没有花钱的命,为什么呢?因为财富来源于十方,必然要归还于十方,如果你不归还十方,就会花太多钱在自己私欲上,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欲望,欲望大了,智慧就会失去,那么即使有福报得钱,也没智慧去花钱,所以总会遇上破财的事情,钱财自然留不住。我们把财富布施出去,其实也是减少业的积累,同时我们也不要积累太多物质,物质是通过钱财换来的,所以积累太多物质也是积累自己的业。

  第四,要求财,先断除悭贪心和偷盗心,如果你要求财,我先不跟你谈布施,而先跟你谈断悭贪,断偷盗,为什么呢?因为人要富,先要断贫穷的因,悭贪和偷盗是贫穷的因。悭贪和偷盗是一种索取的心理,我看过很多佛友很努力去施财,但是生活没多大转变,因为他布施背后的目的就是希望发财,之后享受生活,也就是他带着索取福报的心态去布施,这样布施虽然也是有福报的,但是容易漏福,也容易产生做生意的心态去学佛。佛门说,舍一得万报。但很多人误会了这句话,舍一的意思是一心利益众生,心无所求去布施,布施后,心无挂碍。我也看过一些佛友,一听说某个咒,某个法来钱快,就很努力去修这个法,这就是偷心的表现,索取好处的表现,我们的六根每天都往外索取一些好处,追求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这样就会加重我们六根的污染,增加我们的索取心,也会削弱我们付出的心。福报来自付出,而索取就是从福报银行中提取一些福,索取也会让人慢慢走向贫穷。

  第五,要有为利益众生受苦的愿,有些人对佛法的误解,他以为布施之后,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赚钱变得轻松。其实学佛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我们受苦的心态,而不是减少我们受苦的事情。所以学佛了,别以为可以少受苦,学佛是为了改变苦到来临时所呈现的心态。在这个世间有两个定律:一个叫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叫能量转换定律,人的福报是守恒的,同时人的苦也是守恒的,这辈子该受苦,还是要受的,只是我们可以转移,如生病了很苦,但是我们可以在佛前替众生磕头忏悔,去做寺院义工,用平和的心态受一些苦,就能把病的苦转移出去,又如:有烟瘾的人,戒烟很苦,但是戒烟过程中,受的这个苦,可以减少未来因抽烟带来重病的痛苦,这也叫受苦了苦,每个人过去造恶了,都要受一定的苦,但是苦的出现形式可以转换。人真正的财富来源于富贵之心,富贵之心就是一颗利益众生的心,那么要利益众生是要有为造福众生而受苦的愿力,包括体力、脑力的付出,身体会很苦,还有心理上的苦,比如:我们很努力、很认真做事却得不到他人认可,甚至还批评,还有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别人不理解还误会,甚至受到挨骂。如果我们能平静去接受这些苦,是能消除我们财富上的业障,提升我们包容、宽恕之心,也是开发我们的富贵之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