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下》:54、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日期:2018/1/27 2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在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麽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各认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却走入一个火坑中,把这条蛇烧死了。

  师徒之间也是这样,说师父年老了,却总是在前面主持著,也应让我辈年少的作引导的首领。这些年轻人不熟习戒律,时时有所违犯,于是师徒彼此都牵连著,堕入于地狱中。

  这故事比喻∶老师和徒弟,应该互相敬爱。可是有些徒弟往往以为老师年迈了,应该由徒弟来作领导,不肯尊敬师长,可是因为徒弟年轻不懂规矩,没有经验,做事常常犯错误,使事情搞不好,反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54、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譬如有蛇,尾语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①,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

  师徒弟子,亦复如是。言师耆老②,每恒在前;我诸年少,应为导首③。如是年少,不闲戒律④,多有所犯。因即相牵,入于地狱。

  注释:

  ①恒:长久;固定不变。

  ②耆老:耆,《晋书.食货志》:“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儒齿,可以养耆年。”耆老,耆宿,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人。

  ③导首:即尊师。即教化引导众生入于佛道之圣者。特指释尊、诸佛或菩萨之通称。《释氏要览》引《十位断结经》谓,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称导师;又引《华严经》谓,能为人说无生之道,故称导师。

  ④不闲戒律:闲,就木栏之类的遮拦物。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牦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百喻经卷下》:99、偈颂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百喻经卷下》:97.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百喻经卷下》:96、诈称眼盲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89、得金鼠狼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