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儿女能否走上学佛之路就看你的了!


   日期:2018/2/2 4: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语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呢?

  而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正值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他们长大以后,必然要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生存竞争,会经历各种沟沟坎坎,应对很多挑战和失败。如果孩子的精神世界过于脆弱,很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如何让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这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问题。

  佛教,正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正如一位大德所说:“要想拯救这个时代,佛法是最好的方法。”

  那么,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步入佛门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信佛的父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他们急于让孩子信佛,在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教他诵经、持咒、磕头、打坐,甚至强迫孩子吃素,吃饭前还要念供养文。却常常忽视道德教育,导致孩子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

  这是不正确的引导方式。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些佛法种子当然是好的,但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好人。

  好人是学佛最重要的基础。如《六祖坛经》所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好人,不仅能获得世间法的成功,学佛也很容易成就。

  汉地的六祖惠能大师和藏地的密勒日巴尊者就是最好的例子。

  惠能大师在出家之前,每天都要起早摸黑地进山砍柴,把卖柴所得的钱全用来赡养母亲。

  密勒日巴尊者的孝顺在藏地更是无人能比。

  他从小就对母亲言听计从,从不违背母亲的心意,母亲让他去学习咒术、杀死仇人,他就毅然决然地去求学,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

  学成以后,他遵从母亲的意愿杀害了三十五个仇人,造下了深重的罪业,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恐惧,极度渴望消除这些恶业。

  于是尊者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玛尔巴大师,接受了极为严厉的调教,最后通过苦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大手印成就。

  如果他不孝顺母亲,就不会杀害仇人,也就不会畏惧恶报,当然也就不会去找玛尔巴大师,更不会获得成就。因此,尊者的一切成就都是根源于孝顺。

  从这两位大师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好人对学佛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好人的素质?

  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佛教小故事,教他相信因果,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还可以给孩子讲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孝心。

  还应该让孩子背诵《弟子规》,并引导孩子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弟子规》在藏区也很受重视,已经翻译成藏文,很多藏族学校都开设了《弟子规》的课程,很多大堪布都曾亲自讲授《弟子规》。

  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放生,引导他建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生命的观念。

  还可以多给孩子看动物世界的视频,以及能培养爱心的动画片,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弱者的同情心,等等。

  等到孩子自己对佛法产生了兴趣时,再去教他如何持咒、念经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父母的“身教”往往比“言传”的效果更显著。

  父母口头教训孩子一百次,不如自身做一次榜样。如果父母总是嘴里教育孩子一套,自己却做另一套,这样的教育不会起什么作用。孩子即使被迫服从,稍微长大一点就会叛逆父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孩子在幼年时,表面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内心远比成年人清净,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里吸取很多信息,铭刻在内心之中,很深、很牢固地种在阿赖耶识里,产生长远的影响。

  比如说,看重钱财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自然会贪财;修养很高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自然会懂礼貌。

  所以,要想引导孩子步入佛门,父母最好通过自己的“身教”,让孩子感受到佛法的本质——慈悲和智慧,而不能只执着于佛法的外在形式。

  我常常看到有一些佛教徒,念诵了很多遍《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等,也能长年吃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脾气很坏,待人冷漠,缺乏包容心,做人的素质甚至还不如很多非佛教徒。

  这样学佛,不仅会背离佛法的核心——菩提心,更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信佛的父母责任很重,一定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给孩子做出榜样。

  学佛之后,要改造的并不是佛堂、法器和衣着等外在形式,而是要改造自己的身语意!

  平常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无论夫妻之间发生什么矛盾,都要冷静面对,彼此包容,互相理解,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

  佛陀曾说:“仇恨不能解决仇恨,爱心才能解决仇恨。”尤其当着孩子的面,父母千万不要吵架,即使心情很糟,也要努力装出一张笑脸,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一个好的修行人,不仅能给孩子做榜样,还能影响很多人。

  我曾经听朋友说起,他们家乡有一位非常好的修行人,在大家眼里他是最好的人,因为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没有得罪过任何人,也没有说过任何人的是非,他以实际行动给家乡人带来了温暖,做出了榜样,是家乡人的自豪和骄傲。

  这些话让我深深地感动。

  如果孩子看到学佛的父母除了拥有一间佛堂、手上戴着佛珠、经常念经修法之外,跟别人没什么不同——脾气一样暴躁、内心一样自私,总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孩子不可能对佛法产生向往。

  更严重的是,孩子本来不会吵架,却渐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吵架,长大以后接触社会时,自然会变成一个心态不健康的人。这样的人,何谈幸福的人生呢?

  相反,如果孩子发现父母学佛以后,变得热情、善良、包容、乐于助人、积极乐观,自己的家比以前更加温暖,总是会充满笑声,家人彼此都能关爱、体贴,孩子自然会对佛法产生仰慕之心。

  同时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成年以后就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心,勇敢地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很多孩子长大后之所以成为了杰出人物,不一定是父母言语管教的结果,而是因为父母自身很出色。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会自然而然地步入佛门,并精进修行。这样,孩子不仅能获得幸福的人生,更能走上解脱成佛的光明大道。

  因此,父母引导孩子步入佛门的最佳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敬畏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动孩子。感动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

  从更广阔的角度说,佛弟子不仅应当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想引导亲人、朋友、同事、陌生人乃至一切众生步入佛门,都应该这样做,这叫作“以身弘法”,这才是最有感染力的弘法方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以身弘法       太桥旦曾堪布)(五明学佛网:以身弘法       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都说善恶终有报,那到底是怎么个报法? 

 太桥旦曾堪布:是谁束缚了你 

 太桥旦曾堪布:造业越久 越难净除? 

 太桥旦曾堪布: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标准是什么? 

 太桥旦曾堪布: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太桥旦曾堪布:究竟什么才是修行? 

 太桥旦曾堪布:内心充实,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 

 太桥旦曾堪布:“自利”和“利他”,根​本不矛 

 太桥旦曾堪布:活了这么多年,你找到你的心​了 

 太桥旦曾堪布:世间所有相遇都​是因果 

 太桥旦曾堪布:修行不必攀比功课数量 重要的是能够调服内心 

 太桥旦曾堪布:都说善恶有报,你知道到底怎么个报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