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下》:65、五百欢喜丸喻


   日期:2018/2/21 2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

  从前有个女人,荒YIN无度,欲情既已煽旺了,就嫉恶起自己的丈夫来。时时想着办法,计谋着要残害他,设了种种计策,却得不到下手的机会。恰遇上丈夫受聘出使邻国,女人设法偷做了毒药丸,欲用来害死丈夫,骗说道:“如今你要远行了,恐怕有吃不上东西的时候,我做了五百个欢喜丸,用作路上的干粮,就拿这送你吧!你若是出国进了人家的地界,饿了,就可以取出来吃的。”

  丈夫听了她的话,出了国界,还没来得及吃掉,夜暗下来了,便停在林间,准备住一宿。因为畏惧恶兽,就上树去避,欢喜丸便忘记放在树下。就在这一夜,五百偷贼盗了国王五百匹马及诸多宝物,来到了树下。逃遁的缘故,都饥渴极了,见树下有欢喜丸,众贼拿了,各人吃下一丸去。药的毒力旺盛,五百个贼一时都死了。至天明,树上人见群贼死在树下,就以刀箭斫射死尸,伪装了一个场面,收领了鞍马和财宝,向国城驱赶而去。

  这时国王带了一群人马循迹逐来,恰好在中途遇上了。那国王问道:“你是什么人?哪里得的马?”这人答道:“我是某国人,在路上碰到这群贼,就与他们斫射起来。五百个贼如今都在树下同在一处死了,这才得了马和珍宝来投大王的都城。如若不信,可派人去查看杀贼的地方,满目疮痍呢!”国王即派亲信前去,果如其言。国王兴奋异常,叹说不曾有、不曾有。回到都城,便厚封爵位,重加赏赐,划了领地与他。国王的旧臣都生了嫉妒之情,进言道:“他是外方人,不可深信。对他的宠遇怎么一下子这样丰厚,封爵加赏竟然超过了旧臣?”外方人听闻了,说:“谁有勇气健力,敢与我比试一下,请到平旷之处较量一番。”旧臣愕然,没人敢站出来。

  后来这国的旷野之中有只凶猛的狮子,截道杀人,断绝了通路。那些旧臣就细细商议起来:“这外方人,自称勇健无敌,如今若是又能杀了那只狮子,为国除害,倒真是非凡的人了。”议罢,便去说给国王听。国王旋即赐给刀杖,派他去了。外方人受了命,硬是鼓起勇气,向狮子那儿行去。狮子见了,奋激鸣吼,腾跃而前。外方人惊怖万分,转身爬上树去。狮子仰头张口,盯着树上。这人慌乱急促之中,落了手中捉着的刀,恰好掉进狮子口中,狮子顷刻间死了。当时外方人大喜过望,急急地来对国王讲。国王倍加宠遇,国中人民顿时都敬服,赞叹不已。

  那女人的欢喜丸,譬喻以妄心求福报而行的不净施;国王派他作使者,譬喻导引人入正道的善知识;到得另一国,譬喻进入诸天;杀了群贼,譬喻得须陀洹道,坚定地断除了五欲及种种烦恼;遇上那位国王,譬喻遭逢圣贤;国中产生嫉妒的旧臣,譬喻诸外道见有智者断灭了烦恼及五欲,便进行诽谤,说没有这等事;外方人激励地说旧臣没人能是他的对手,譬喻外道无人敢抗衡;杀死狮子,譬喻破除恶魔;既断灭了烦恼,又降伏了恶魔,便得到无执着于事物之念的阿罗汉道果的封赏;常常惊怖退却,譬喻能以弱制强;那布施初先虽不存什么净心,然而,其布施时逢遇善知识,便获得了殊胜的果报;不净施尚且如此,何况又是善心欢喜地行布施呢?所以应当在可以生长出果报来的福田上动心修行布施。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65、五百欢喜丸喻

  昔有一妇,荒YIN无度,欲情既盛①,嫉恶其夫②。每思方策③,规欲残害④。种种设计,不得其便。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诈语夫言:“尔今远使,虑有乏短⑤。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⑥,用为资粮,以送于尔。尔若出国,至他境界,饥困之时,乃可取食。”夫用其言,至他界已,未及食之。于夜暗中,止宿林间⑦,畏惧恶兽,上树避之。其欢喜丸忘置树下。

  即以其夜值五百偷贼,盗彼国王五百匹马,并及宝物,来止树下。由其逃突,尽皆饥渴,于其树下,见欢喜丸,诸贼取已,各食一丸。药毒气盛,五百群贼一时俱死。时树上人至天明已,见此群贼死在树下,诈以刀箭斫射死尸,收其鞍马,并及财宝,驱向彼国。

  时彼国王,多将人众,案迹来逐⑧。会于中路,值于彼王。彼王问言:“尔是何人?何处得马?”其人答言:“我是某国人,而于道路值此群贼⑨,共相斫射。五百群贼今皆一处死在树下。由是之故,我得此马,及以珍宝,来投王国。若不见信,可遣往看贼之疮痍杀害处所⑩。”王时即遣亲信往看,果如其言。王时欣然,叹未曾有。既还国已,厚加爵赏,大赐珍宝,封以聚落。彼王旧臣,咸生嫉妒,而白王言:“彼是远人,未可服信。如何卒尔宠遇过厚?至于爵赏,逾越旧臣⑪。”远人闻已,而作是言:“谁有勇健,能共我试?请于平原校其伎能⑫。”旧人愕然⑬,无敢敌者⑭。

  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师子⑮,截道杀人,断绝王路。时彼旧臣详共议之:“彼远人者,自谓勇健,无能敌者。今复若能杀彼师子,为国除害,真为奇特。”作是议已,便白于王。王闻是已,给赐刀杖,寻即遣之。尔时远人既受敕已,坚强其意,向师子所。师子见之,奋激鸣吼,腾跃而前。远人惊怖,即便上树。师子张口,仰头向树。其人怖急,失所捉刀,值师子口,师子寻死。尔时远人欢喜踊跃,来白于王。王倍宠遇。时彼国人卒尔敬服⑯,咸皆赞叹。

  其妇人欢喜丸者,喻不敬施;王遣使者,喻善知识;至他国者,喻于诸天;杀群贼者,喻得须陀洹,强断五欲,并诸烦恼;遇彼国王者,喻遭值贤圣;国旧人等生嫉妒者,喻诸外道,见有智者能断烦恼、及以五欲,便生诽谤,言无此事;远人激厉而言旧臣无能与我共为敌者,喻于外道无敢抗衡;杀师子者喻,破恶魔既断烦恼又伏恶魔⑰,便得无著道果封赏;每常怖怯者,喻能以弱而制于强。其于初时虽无净心,然彼其施遇善知识便获胜报。

  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是故应当于福田所勤心修施。

  注释:

  ①欲情:性欲。

  ②嫉恶:极其讨厌。

  ③方策:谋画策略。

  ④规:他本作“频”字。

  ⑤乏短:缺乏;欠缺不够。

  ⑥欢喜丸:古代印度的一种食品,用面粉或者其他粮食伴合糖、香料做成,似饭团或者馒头。

  ⑦止宿:临时露宿过夜。

  ⑧案迹:他本作“鞍乘”。

  ⑨值:逢着。

  ⑩疮痍:创作或伤口。

  ⑪逾:超过。

  ⑫校:通“较”,比较。技:他本作“伎”。

  ⑬愕然:愕,陡然一惊。

  ⑭敌:抵挡;对抗。

  ⑮师子:通“狮子”。

  ⑯服:他本作“伏”。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五百欢喜丸喻)(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五百欢喜丸喻)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百喻经卷下》:99、偈颂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百喻经卷下》:97.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百喻经卷下》:96、诈称眼盲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89、得金鼠狼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