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人的佛性与魔性


   日期:2018/3/23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阿赖耶,它一直不停的储存着我们的业力。很多小孩,一生下来脾气就很好,笑咪咪的,是他父母教他怎么笑吗?虽然没有,但是他会笑。还有些小孩在娘胎里就一天到晚拳打脚踢。是谁教他的呢?其实,每个人前世带来的业力不是你能改变的,这就叫因果,这就能证明你有前世的存在。

  人们发现,虽然后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很多方面,但很多特点与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的阿赖耶从无始以来存储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就要学会将这些坏情绪洗干净。怎么才能洗干净?要靠谁呢?我们要靠伟大的佛陀,靠佛菩萨,去将自己情绪里最肮脏的一面,过去所造的所有恶事,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等洗干净,清洁会带给我们众多伤害的恶果之源。

  只有学会打扫阿赖耶,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越来越快乐,我们的福报才会越来越好。从无始以来,其实我们也曾囤积过一些福报的种子,但想要立竿见影,突然发财了,升官了,不健康变健康了……的确没那么快。其实,只要福报之种还在慢慢成熟,收获这些美好的果实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所要去追求的,真正要求的是心灵的寄托、快乐与健康。一旦你的心灵健康,那么外在拥有了多少,就是快快乐乐享受福报的问题。否则就像2500多年前的悉达多王子一样,虽然拥有了名利财富等世人所向往的一切,实际上他并不快乐。

  灵魂的不满足,会让人们一辈子为它受苦受难。灵魂驱动着欲壑难填,让人陷入迷惘与狂躁。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把它揪出来,去质问它,“你到底是谁?你穿插在我这个躯壳里,到底想要干什么?你从哪儿来?将来要去哪里?”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不清楚它,它会很膨胀,它是自大的、狂妄的。但当它沮丧泄气,有时会连生存的意志力都不存在,甚至想毁灭自己的躯壳。平常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都会大喊大叫;人家斜眼看你一下,你都不乐意;骂你一句,都会蹦跳起来。但是,当自己恨自己的时候,扇自己耳光的,给自己吃药的,割自己手腕的,自己跳楼的等等,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这就是表示,如果大家没有掌控它、了解它,这个灵魂会一直折磨我们。现在我们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它本身就像一个手掌的两面,一面是佛,一面是魔 。当它的魔性产生出来的时候,那种妒忌心发作时做出害人的事,那种发脾气时狰狞的面容,那种傲慢的以为自己能控制一切的自信……很多妖魔鬼怪,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

  魔性一起,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会拿刀砍人,把自己的父母杀掉,把自己儿女杀掉。可他们善良起来,可以为了别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更不要说金钱与权力了,一切都愿意奉献出来。这就是他们佛性的一面。

  在为人父母的身上,就完全具备并经常显现这两种功能。当你觉得自己的儿女很听话的时候,你对他们的那种爱,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当你觉得孩子所做的事不如你的意,刚开始,说为了孩子好,就动动嘴,然后就开始动手。动嘴动手之后,再歇斯底里狂喊乱叫一番,要么就哇哇哭起来,要么就默默流眼泪,各种情绪开始泛滥成灾。这时候,也许你都忘了,到底是为了他好,还是为了自己的发泄。最后往往把本来是一个慈悲的发心,转换成你的魔性,伤人伤己。短短几分钟,你就可能从一个很伟大的母爱或者父爱出发,却在过程中扭曲了发心,在孩子眼中,变成了一个不讲理的魔头。

  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只有佛教才做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善,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哪怕你只懂得一点皮毛,生命就已经有了方向。佛法永远如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原本黑暗的前路。当你内心深处真正有了佛,当你把自己的灵魂安放于佛菩萨处,从此你将不再迷盲,不再有痛苦或者无助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们要给自己的灵魂找个家,家的方向就是诸佛菩萨。

  有了佛菩萨,大家从此以后就可以学会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乃至解决自己生老病死所有的痛苦,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我。实际上,找来找去也许你最后会发现,它就像一个空洞,如梦如幻的存在。只要一层层去解剖它,会发现没有一个真实永恒不坏的“我”,一切随时随地在变化,随时随刻在无常。当找到“无我”的真义,你才能放下自私的小我,能够包容所有的众生,去慈悲为怀,视天下所有如母有情众生为父母。

  虚空广大无边,我们的心只有证悟空性时,才能真正包容万物,理解一切佛的境界。这需要不断开发我们的慈悲与智慧,两者并行,两者都隐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佛教里,称为意识。当意识上面的魔性越来越少,我们离佛性慈悲、智慧的一面,就越来越近,越来越闪光。当能够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众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了。整个世界全部照亮,全部净化,全部觉悟以后,我们就叫他:佛。

  一方面,我们要皈依感恩已觉悟了的伟大佛陀,为我们指引脱离轮回,解脱成佛的道路。同时,也要感恩自己,因为在我们的身心中,有一尊隐藏的佛,那就是真正圆满的“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阿赖耶       佛教知识)(五明学佛网:阿赖耶       佛教知识)  

 唐思鹏居士:阿赖耶识的伟大意义 

 胡晓光教授:阿赖耶识刍议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一节 第一 

 陈兵教授: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的区别是什么? 

 黄忏华居士:阿赖耶识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九章 阿赖耶识的能力不灭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八章 阿赖耶识的四分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七章 阿赖耶识的异名 

 严耀中教授:从阿赖耶识之染、熏说生命现象——对中土唯识学 

 韩廷杰教授:阿赖耶识探源 

 李尚全教授:真禅法师与当代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出版事业——以 

 池田大作:阿赖耶识—小宇宙第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