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06讲-2


   日期:2018/4/2 2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接着讲《法师品第十》,凡是宣扬《法华经》的正法者,都是大法师。“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这是大乘的根本。紧接着佛说:法师是这世上的大药。这又是个话头。依教理解释,佛为大医王,能医众生病。不错!心病能医,但生理的病能不能医呢?显教释迦牟尼佛不谈这个,他自己几次示病,表示生病了。比如涅槃时,表示因年轻时在雪山苦行,受了风寒,风湿发出来了,得了背痛而涅槃。他死了,他已经躺在棺材里头了,但还能把脚露出来给你看看呢!

  你说他不死可以吗?可以!可惜当时阿难没有留他。他死以前问阿难(他以阿难为代表):我的时间快要到了,不过我也有办法永远活在这个世界,留形住世,你看我怎样比较好?阿难闷声不响,失念,他闷住了。过一阵,佛又问阿难:我的时间要到了,你看留形住世怎么样?如此,三次问阿难,他都哑然不语。于是佛宣布了:某一天涅槃。这时阿难却哇啦哇啦哭了起来。佛说:我问过你三次,魔障了你的心窍,你一次也不回答。佛为什么要涅槃?佛种从缘起,这个缘不对了。佛说:算了!缘过了,只好走了。

  佛虽走了,他的四个大弟子倒留形住世了。第一个是迦叶尊者。第二个是宾头卢尊者。现在要请宾头卢尊者,他还是会来的,不过他走后你才会知道。说不定我们这里他也来了呢!佛的公子罗睺罗是第三个。另一个则是君屠钵叹。他们都是受佛的遗嘱吩咐而住世的,他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形态来教化。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因为这个与药王菩萨有关系,但是这部经典找不出这个道理。所以这部经典看起来没有什么,却问题重重,都是话头。

  佛告诉你,药在哪里: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若想住持——荷担如来大法,要成就根本智,那本有的是自然而来,不是任何人给你的,是人人都具有的。每个人本身都有,要把它找了来,要成就自然智。要如何成就呢?常常要供养受持法华法门者。又是法华——花。释迦牟尼佛为何拈花?迦叶尊者为何微笑?重要的经典处处讲到花,这是什么道理?

  这一品结束后,《法华经》的重点来了,是有名的“见宝塔品”。塔就是坟墓,也就是宝库。佛在说法时,地上涌出一个宝塔,坐了一个佛,是过去很早以前,尘点劫前成佛的。(尘点两个字,在数学上是最初的数字,在零以前那一点,一阳来复之初。)这个佛叫多宝如来。

  多宝如来向释迦牟尼佛招招手,门忽然开了,叫释迦牟尼佛进来,分半座给他坐。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啊!两个都是佛,所以分半座。然后,他方菩萨从各处都来了。这个故事如果光讲学理,可当成一个比方,但真讲修证,则确有其事。

  多宝如来可说是化身佛、报身佛,也可说是法身佛;也可说释迦牟尼佛就是他的化身佛。法、报、化三身合一。修持走禅宗路线的人,充其量,得一个法身境界而已。我可以大胆说一句,能够三身成就的,禅宗那么多人,一两千年来,没有几个。因为学禅容易走小乘境界,只得一点法身清净就跑掉的人,蛮多的,舍利弗就是如此。可是现在能如达摩祖师遗言所讲的:“说理者多,行证者少。”就不错了,后世连这个说理的也没有了。如果我们真正要学佛法,这一品要特别注意。

  我再讲一个故事,宋朝宰相张商英学佛、为政、又悟道。当张商英病重临走时,告诉儿子及女婿:我告诉你们,《法华经》上所讲,地上涌出多宝如来宝塔,多宝如来分半座给释迦牟尼佛坐,确有其事,不是学理上的。讲完后,把枕头一丢,两腿一伸走了。本来他生病,躺在床上,但他要走的时候,不想躺着走,所以把枕头随便一丢,打在窗上,空中响一声大雷,他就走了。由他临终嘱咐家人的话,证明他的公子及女婿,也都在参禅。

  所谓从地涌出,这个“地”就是心地法门真正达到某种境界时,真空生妙有,自然涌出的事物,这才叫成就,修成无缝之塔,也就是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宝塔是没有门的,也就是楞伽经所讲的无门为法门,并不是说理。

  打坐时,达到念头平静,清清净净,那不过是第六意识境界初步的初步而已,心地法门还没有摸到。唐朝贯休和尚的两句诗:“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又想到杜荀鹤的一首诗,我不是教大家学诗啊!诗里头,就是禅,也就是佛法,讲修证,这就是鞭子,杜荀鹤生在唐末五代的乱世,他的诗说:

  利门名路雨无凭 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心不了 为僧得了尽输僧

  大家要注意,真正的修持需要真切的反省,名与利可不容易除去;我说得太客气了,不是不易去,是去不掉啊!真除去了这个名与利,修证的“行”字才有一点像样,这一点没有去,不像样,不像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如何修证佛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如何修证佛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