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逆境如宝藏,劝众规善的智者一定是指引我们寻宝的向导


   日期:2018/4/9 3: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罗陀是个又老又穷,寄居在精舍里做些打杂工作的婆罗门,他很想出家加入僧团,但比丘们却不同意。

  
有天罗陀遇到佛陀,就向佛陀报告比丘们不让他加入僧伽的事,佛陀知道他的因缘已到,便问比丘们:「你们有没有接受过罗陀的服务?」舍利弗尊者说:「佛陀!我记得罗陀曾供养过我一些米。」佛陀接着说:「既然如此,你愿意帮助你的施主脱离世间的苦脑吗?」

舍利弗于是答应为罗陀剃度出家,让他成为比丘,从此以后,罗陀就正式加入僧伽,虚心接受舍利弗教导,并严格遵守戒律,精进用功,几天之后,他就证得阿罗汉果。

  
后来,佛陀再度来探视比丘们,比丘们向佛陀报告罗陀的学习状况。佛陀说:「比丘应该像罗陀尊者一样,严格遵守戒律和教导,在犯错受谴责时,也不可心生不满。」虚心接受别人善意劝诫,可提升自我的品德。出于善意规劝我们错误之人,犹如指引宝藏者,可帮助我们达到觉悟的境地,我们应该追随这样的智者。


  佛陀说世间法让世间运转。追逐世间,心就陷入世间,心被世间的一切所染污,永远无法维持满足。因为我们的颠倒妄想,总是让心和外尘互为混淆,所以心被身外的嘈杂、忙碌、浮夸的一切束缚时,我们不停的追逐虚妄中的构想,永不知足。我们偏执的锁定世间目标,聚积财物、追逐名利、寻求赞美,拒绝自己缺点的暴露和被人客观的评论,忙的不可开交,但是只愿意接受好的,不愿意承受坏的,殊不知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性和能量守恒的自然性,如此一团愚痴的状态,我们还都自觉是游戏世间的高手。

  常态的画面就是,一旦我们得到了某些东西,就有嫉妒、忧虑和自私。当内心感到有所威胁时,心就会本能的去防御。这种时刻备战的状态就会造成诸多的麻烦和难题。每个人都时刻准备受到攻击后,及时反击。过度的自我保护,只会使得世间人情更冷淡,矛盾和冲突更激化。其实这些都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不能放松自心从而平和处事。外尘如何硝烟弥漫,只要心静都不会被伤害,就怕看似外境柳暗花明、风平浪静,但是内心跌宕起伏如奔腾的大海一般。最终伤害自己的,可能还是我们自己。

  佛陀告知我们,如果生活在世间有两种可能:要么沉陷其中、要么勇于超越。佛陀本人是从世间法悟道获得自在的觉者。他的经验教授在于,我们要依世间法来修心、练心、砺心。由于每个人都有见慢,这种傲慢又充满邪见的心理,会分别执取自己所喜爱的一切为出发点,视善为恶或视恶为善。我们总会喜爱奉承、赞美、夸大其词的伪善语言,因为每个人都习惯放纵「我执」的膨胀,一旦这个「我」被客观的评论或是撕下伪善语言的批评击倒时,我们的嗔心就开始作用,是敌是友的分别开始触动内心,烦恼和躁动开始反应。我们总掉入自己妄想幻化的陷阱中,无法参透苦和乐的缘由,所以会沉陷在自造的痛苦里。

  超越世间法的方式,是我们必须学会舍弃一切不善法,放弃内心的防御系统,淡化一切会对我们造成敌意事物观点的偏见。世间人永远不明白,如果要战胜的那个敌人,应该是自己,而非外物、外境或别人。我们该与烦恼斗争,与贪念斗争、与嗔恨斗争、与痴迷和傲慢斗争。《六祖坛经》里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对于修持佛法的人来说,对治「我执」的一切,一定不是顺境和随顺纵容「我执」的花言巧语,逆境才更是我们需要视为珍宝的财富,劝导我们规善的智者,更是带领我们走向修行成就的向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劝善)(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劝善)  

 杨曾文教授:慧能的劝善止恶伦理思想试析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