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观心的诀窍


   日期:2018/4/16 4: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出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

  每个人返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受用,那一点点受用就是禅。

  从古到今,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不以语言文字取胜,但是从来没有完全屏弃语言文字。所以,以语言文字做为入道的方便,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使用。今天,我们更不能不借助于这种方便来共同地学习,体会,修行。

  “观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因此,这可以说是个大总持,是一个总的法门……佛教里面,不仅是佛教,世法也是如此,讲来讲去,讲的便是我们这颗心。

  世法里讲,做事要凭良心,这个人心好,这个人心不好,这是个有心人,一天到晚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颗心。佛法里更是如此。

  佛经,正式翻译过来的七、八千卷,加上历代祖师的著作,一共是两万多卷。打开这些经卷,可以发现使用得最多的便是“心”字,描绘得最多的是我们心的状态。禅宗,叫做“心宗”,禅宗法门是“心地法门”。所以,今天讲一讲要怎样来观察我们这颗心。

  实际上,修一切的法门都是在观心,都离不开观心,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观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因此,这可以说是个大总持,是一个总的法门。

  观心——以“念心所”来观察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从而最终去妄显真……讲到心,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心的状态也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大体上来讲,心可以分为“真心”与“妄心”。

  我们观心就是把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对象化、客体化,这是个念心所。心有各种活动,这种现象在佛教中称为“心所”,即心所发挥作用的那种状态。那么,我们平常作用最多的,是“念心所”——十个善心所里最为主要的一个。以念心所来观察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

  观心,是一个手段,目的是要去妄显真。无始以来,我们轮回六道不得解脱,便是缘于这一念妄心的主宰。观察这一念妄心有种种方便。上根利智的人可以直接以念心所看破当下一念,让它不思前不想后,不思善不思恶,让这一念心孤立起来。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了,就逐渐产生定力,能够不被烦恼、无明、妄想所缠绕。

  我们难就难在这一念心孤立不起来,总是和各种各样的杂念妄想联系在一起。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用这种方法来观心,则非有大智慧、大善根、大毅力之人才能做得到。

  参禅这一法,就是上根利智的人所修的法门。它叫做单刀直入,或者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最直接了当的法门。

  一心不乱——让当下一念心和色声香味触法脱离关系,使心恢复到它的原态……我们不可能人人都与这种比较难的法门相应,因此,也可以借助其它的方法来达到观心的目的,达到集中意念,孤立这一念心的目的。

  为什么说念佛不可以有杂念?一有杂念,其心则难以孤立。所谓杂念,就是和色声香味触法发生了染着,一经染着要使我们很快地去妄显真是不可能的。色声香味触法是染污我们意念心的染法而不是净法,心要能够恢复到它的原态,则必须从六尘中完全脱离出来。

  那么是否说,我们这一念心,就完完全全地和六尘根本不发生关系呢?大家可想而知,只要有生活,不和六尘发生关系,那也是不可能的。又要和六尘发生关系,又要使你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不受染着,这就相当相当地困难,但是,又必须如此,否则,要获得禅定、智慧、解脱,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很多人是经常诵《金刚经》的。《金刚经》告诉我们用功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可以注意到,不是不起心,不是不生心,而是要起那个无住的心,要生起那个不被染着的心。这就是禅宗里所讲的初步功夫,对境不起心。

  而对客观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使当下这一念心孤明历历。孤明历历,就是不和过去心、未来心发生联系,就是当下一念能时时把着,念念提斯,日久天长自自然然地达到去妄显真的目的。

  所以说,修行——观心——是个根本的法门。观心的诀窍,就是让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心孤立起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长老       观心)(五明学佛网:净慧长老       观心)  

 杨曾文教授:天台智顗的中道实相论和观心论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 

 徐恒志居士:观心、念佛、人事磨炼 

 沈海燕教授:观心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六、观心问题 

 曾其海教授:观心问题 

 达照法师:禅修要义 第十一章 观心十门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三十五节 观心 

 杨曾文教授:痛悼净慧长老 

 黄夏年教授:学问僧净慧长老 

 王雷泉教授: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