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日期:2018/4/30 9: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列位朋友:

  如下经文进入了实质性修行阶段,佛陀语重心长地讲述了愚痴无闻凡夫与如来圣弟子,在对待一切自然物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宇宙覌;是分辩圣人与凡夫的分水岭,由是生成凡夫众生世界与圣人高尚世界。经文浅显易懂,且来听听圣哲先贤的亲切教诲吧!

  第6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生我见系着;使心系着而生贪欲。比丘: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于此五受阴不为见我系着、使心结缚而起贪欲。

  云何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见我系着、使心结缚而生贪欲?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見我系着、使心结缚而生贪欲。

  比丘:云何圣弟子有慧有明,不见我系着、使心结缚而生贪欲?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于五受阴不见我系着、使心结缚而生贪欲。

  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60经译文:内容大致从前,翻译略。

  久見婆罗门,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过,永超世恩爱。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列位朋友:

  “条件反射” 一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说得是六触感应器官(眼、耳、鼻、舌、身、意),一但接触到外界自然存在的事物,便会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这是愚痴无闻凡夫的无明行动开始的关键一步。无明缘(有生起之意)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乃至纯大苦聚集。于是无明世间生,说三道四,各种思想、观点、事物纷繁复杂;眼花缭乱,也便形成了五蘊世界,乐由此生;苦亦由此生。

  然而,尚有与此相反的多闻圣弟子,出于对五蕴事物远离贪欲,不喜、不乐、不住、不著清凈思维的事实,于六触入处无喜、无乐、无住、无着、无有条件反射。常驻明生世界,无苦、亦无乐!

  下面切来倾听先哲圣贤的亲切教诲吧!

  第61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

  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

  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集起。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61经译文:

  注解:①相在:深著色像,铭记在心,色像印心。

  当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园时,一天世尊告诉诸位比丘,有五种“受蕴”,分别为色受蕴,受受蕴,想受蕴,行受蕴,识受蕴。世尊说比丘,凡是有沙门、婆罗门计著有个“我”的人,他们的思想根源都是来自于五种“受蕴”。

  究竟有哪五种呢?诸沙门、婆罗门於色见生是我,異我,相在的分别心;以至于受受蕴生是我,異我,相在的分别心;于想受蕴生是我,異我,相在的分别心;至“行受蕴”、“识受蕴”也都生起是我,異我,相在的分别心,总是算计有个我。有这样见解的愚痴无闻凡夫,计著有我、无明、分别。以这样的思想、观点处世,凡事不离我所(个人利益),这样思想影响支配诸根(用于思考、指导行动),所生成的触入、所触,苦乐感受由此而生,以及生成其它种种感受的六触身。具体是①眼触入处②耳触入处③鼻触入处④舌触入处⑤身触入处⑥意触入处有苦乐生。于是有①意界(思想意识)②法界(亊物、外在环境)③无明界(世界观)产生。

  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所触,产生见解思想认为:①或言有,②或言无,③或言有无,④或言非有非无;⑤或言我最胜(最好最优),⑥言我相似(一样、差不多),⑦我知、⑧我见(覌点)等一系列无明见解。

  世尊继续说:比丘,然而亦不尽然,多闻圣弟子与愚痴无闻凡夫相反,他们住六触入处,能做到厌离无明,而且能生于明(光明),他们能做到无明离欲,生起光明!①不认为有,②不认为无,③不认为是非有无、非不有无;④非有我胜,⑤亦非有我劣,⑥非有我相似,⑦非有我知、⑧非有我见等一系列无明之谈。具备这样的思想观点的多闻圣弟子,以前所起的无明触灭,以后升起光明(清净无染)触集起。佛说完此经,诸比丘闻说欢喜奉行。

  小结:本经讲述了“触“的重要性,无明生亦在它,无明灭亦在它。久見婆罗门,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过,永超世恩爱。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圣人       凡夫)(五明学佛网:圣人       凡夫)  

 净界法师: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万行法师:圣人有妄想吗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六、下机渐道凡 

 戒法法师:从凡夫到成佛的转变原理 

 仁焕法师:凡夫错在没有认识自己 

 大安法师:四十八大愿对凡夫众生的意义所在 

 大安法师:九品往生皆凡夫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真有其事?圣人为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雪漠:成就者的快乐与凡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