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孩子没有志向怎么办


   日期:2011/3/1 8: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营造好的薰习环境

    孩子没有志向,我们做父母的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在孩子的心里表现出有志向的态度?因为要培养孩子有志向,是要在父母、长者立志的环境中去薰习。我在高中念书的时候,对中文很惧怕,因为在念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发了一篇作文范本,让我们做参考。我的老师介绍这篇文章时说:“这篇作文的作者是我们初三的学生写的,她叫蔡蓉青,在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语文程度为何如此悬殊?”我听了老师的话,真是无地自容,因为蔡蓉青是我的二姐。老师这么说,对我的内心是很大的冲击,从此我上国文课,头都抬不起来。所以,当老师的人不能用很犀利的言词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

    我从念初中起,就一直对语文没有信心。上了高中,有一次上课,我的老师叫着我的名字说:“蔡礼旭,你站起来,上国文课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确实在求学过程中,我的语文一直都不好,但是在学习古文当中,我对两篇文章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孔明的《出师表》。当我读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时,本来还不大清醒的我,突然立即感觉到眼前一片光明,但这个光明只有几十秒的时间就熄灭了。当我又读到孔明的《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眼前又放光明了,但还是几十秒又不见了。虽然这个光芒没有持续,但是我从此喜欢上了圣贤学问,所以在十多年之后,当我又重新学习圣贤之教时,真的是法喜充满。因此,当孩子没有志向的时候,做父母、做老师的就一定要营造机会,让孩子去薰习圣贤的风范,孩子才会有远大的志向。

    我想,假如从小老师就把范仲淹的故事、孔明的故事告诉我,我今天的成就一定更加不同。我们都是在升学主义、应试教育之下长大的,愈读书心量愈狭窄。回想起求学的过程,看到同学考得比我们的分数高时,自己的内心就不舒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之下,把我们的心胸变小了。

    在深圳有些孩子从小就读诵经典,他们在这种圣贤胸怀的氛围中薰习。有一天,老师问这些孩子说:“假如你有一亿元,你要做什么事情?”第一个,孩子说:“我要盖一间学校,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圣贤的教诲。”第二个,孩子说:“我要盖一间医院,能让病苦的人得到好的医治。”第三个,孩子说:“我要成立一个电视台,能播放好的教育影响更多的人。”第四个,孩子说:“我以后要当蔡老师。”因为这个孩子六岁多的时候,我到深圳讲课,他常常都来听。有一位母亲听到她孩子的志向之后,也没有表现得很高兴,而是立刻问孩子:“你一定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这些事情吗?”让孩子去思考,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有钱的时候才能做。接着母亲又说:“请问蔡老师有没有一亿?”孩子就明白了,很多事你当下觉得可以做的,就要立刻去做。所以,我们引导孩子立志,绝对不是让他的志向立得很遥远。我们会告诉他,你可以当下立志做个孝子,当下立志做个好学生,当下立志做个好公民,这些都是让孩子有个人生目标,他就会积极学习。

    您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志向?为什么这些孩子有这样的志向?环境的薰陶,环境的教育。因为他们的父母让孩子所接触到的,都是这些学习圣贤学问的长辈和小朋友,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有这样的志向。教育有言教、身教,还有环境的薰陶也很重要。

    学习圣贤经典引导孩子见贤思齐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我们在海口主办教师课程,第一节课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常常在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个结果,要先种什么因?要在每个人的心中先种下仁爱思想的因。我们要把圣贤的仁爱思想观、圣贤的智慧承传给下一代。“开太平”是结果,“继绝学”是种因;为往圣继绝学,才能承先启后,要承先自己就要先学好。

    有一位教小学五年级的老师,他有“继绝学”的使命,每天除了教书以外,还安排三个小时深入圣贤经典。每天早上他很早到教室,读诵《弟子规》、《孝经》。他的学生一进门,本来还拎着早餐准备坐着慢慢吃,当看到老师正襟危坐在读经时,学生们立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把经书拿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读诵。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由于他的用心,他们班的成绩还有礼貌都有很大的进步。校长看到以后问他:“你们班是如何教的,怎么会教得这样好?”老师跟校长说:“因为我请了数 百位古圣先贤来教我们的孩子。”

    中国有一套书叫做《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多位圣哲人的故事,分为八个单元,就是“八德”,依据“孝、 、
忠、信、礼、义、廉、耻”而编纂出来的。他每天跟学生讲两、三个德育故事,这些孩子看了以后懂得见贤思齐。然后又以《弟子规》作为班规,学生犯错不需要老师开口,自己就知道错在哪一句。譬如在教室奔跑撞到椅子,学生会说什么?“宽转弯,勿触棱”、“事勿忙,忙多错”。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会想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所以孩子懂得勇于认错,勇于改过,不会推诿,不会掩饰,也会想到“德有伤,贻亲羞”。

    由于他们班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又得到校长的肯定和重视,后来就邀请我们中心的老师去跟全校的老师做了两次演讲,我们也把《弟子规》发送到他们学校。所以,一个人立定志向要为往圣继绝学,他的影响力就会不断扩展,自我的要求就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位老师跟我们接触了半年时间,他就开始跟着我到中国大陆去演讲,把他的经验贡献给其他地区的老师跟家长。

    当我们的下一代遇到事情都能提起《弟子规》的教诲,他这一生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踏实,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力。为往圣继绝学,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有这一念真心,而且真正发出来,就可以立志做到为往圣继绝学。这不是一句口号,是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如此才能带动孩子学习和落实,我们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可以先立志做孩子们的好榜样。

    除此之外,我们在家庭要立志做好父母,在公司要立志做好长官、好同事,在社会中要立志做好公民。有位老师坐公车,看到一位长者上来,他立刻站起来让座。结果接连有四个人让座,他看了很受感动,眼泪差点掉下来,由此他印证了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当我们有这分志向要去改善社会风气,相信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谨小慎微,会克制自己,我们的道德、学问也因立志而不断地提升。

    我们在深圳面对的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我们问孩子们,读书要做什么?他们的答案会很标准:“要做圣人!”他们说不做圣人,为何还要读书?他们在幼儿园外面时,一路上会争先恐后,做什么?捡垃圾。他们一看到垃圾就好像看到宝贝一样,觉得我可以为社会付出。刚好在路上遇到了一群下课的初中生,这些初中生手上拿着雪糕,边吃边丢垃圾。当他们突然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捡垃圾时,本来要丢垃圾突然停住,然后有一个初中生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别丢了,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捡。”这些小朋友的内心感觉到,原来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社会,所以我立志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志向就好像人生的一个目标、一个终点,志立对了,这一生才不会白来一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