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什么是富


   日期:2011/3/2 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这是受了谁的影响?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富的含义绝对不是钱很多,真正的富在于“知足”。假如孩子在生活上不知道满足,纵使钱再多,他也不会觉得快乐;一个人真正知足,他的内心就常常会觉得很快乐,知足者才能常乐,所以真正的富在于知足。人的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所谓“欲为深渊”,这个深渊踏下去就深不见底。所以,我们不要羡慕虚华的人生,应该追求真实、知足才是真正的富。当我们能这样去引导孩子,孩子这一生就会懂得知足常乐,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才不会崇尚虚华。

   
欲是败家亡国因

    在古代,楚王很喜欢腰肢纤细的女子,结果宫中的女子很多都饿死了。上有所好,下面的人就会投其所好,因此所带动的就是错误的风气。家长带错风气,家会垮;国君带错风气,国会垮。所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个国君假如贪爱钱财,最后的下场很可能是跟人民发生冲突。古代纣王宠爱妲己,其实在纣王那个时代有没有贤臣辅佐?有!当朝很多贤臣,都是很有学问的。其中有一位叫箕子,箕子见到纣王的行为,他立刻就想,商朝保不住了。古代读书人都可以见微知着,看到一些细微之处,就能预知结果。

    箕子看到纣王送给妲己一双象牙做的筷子,就断定商朝要灭亡了。我们会说:“有如此严重吗”?我们细细来推敲一下,当妲己拿着象牙筷子,请问她会用什么酒杯饮酒?可能是犀牛玉杯。当她所配用的是犀牛玉杯,她又会使用什么样的盘子?很可能是用金银打造出来的盘子。若是用金银打造出来的盘子是不会盛豆腐青菜的,所盛的一定是山珍海味。试问,她是否会穿T恤衫吃山珍海味?不会!她会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住豪华的宫殿。然而这些都需要钱,钱又从何而来?对人民不断的压榨,掠取民脂民膏,到最后人民一定会起而与之反抗,所以一人贪戾,一国就作乱。古代贤哲们确实很有智慧,懂得抽丝剥茧,看出往后不好的影响。

    商朝被周武王推翻了,古代这些起义军的君王,事实上也都很仁厚。他把商朝灭掉,没有对商朝的子民、对纣王的子孙进行杀害。而是特别赐给纣王的子孙一块领地,让他的后代继续在那里生存。周朝因为有这样的胸襟,也很快赢得天下人的归顺。

    当为人父母爱好的是名是利,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也是很不好的影响。世间人说,人生的目标就是在追求富贵,人生忙忙碌碌就是要享受富贵,他究竟有没有享受到真正富贵?现代人的人生都被误导了,我们去看看市面上的书籍,那些写如何赚进生命的第一个五百万、第一个一千万这些书都是畅销书;而如何把夫妻关系处好、把孩子教育好的这些书,相比之下却很少有人问津。所以,人的专注点都在钱,觉得一有钱人生就很快乐,殊不知欲望一打开,见不到底,欲是深渊。

    没有智慧 钱是祸患

    很多人觉得有钱就是富,其实愈有钱愈担心钱会变少。譬如看到别人有五千万,他才一千万,会觉得自己很穷;等自己有五千万,又看到别人有一亿,他又觉得自己很穷。这样的人有没有富?当他不知足,再有钱,他也会觉得很匮乏。

    我曾经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说企业家假如没有接受圣贤教诲,这一生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而已。当人生有钱而没有智慧,钱可能就会变成祸患。你有钱之后,外面又常常遇到种种诱惑,可能会因为钱,就开始糟蹋自己的人生。

    大富之人的四种命运

    1、劳心劳力
    第一种情况是劳心劳力,每天工作很努力,超过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正值中年却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或生了重病;辛苦了一、二十年,最后什么也带不走,这就是劳心劳力。他躺在医院,心里是否快活?不快活!“我赚了大半辈子的钱都花不到,太太还很年轻,不知道这么一大笔财产会到哪个男人的手里?”想到就会捶胸顿足。这个结果好不好?不好!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确实在往这里面冲。

    2、锒铛入狱
    第二种情况是锒铛入狱,有些人在赚钱的过程中常常铤而走险,触犯了国法。我从北京坐飞机回来,在飞机上看到一则新闻,就是俄罗斯的首富现在变成了阶下囚,他还很年轻,只有四十岁左右。所以,人生绝对不能贪婪,应该诚信去经营事业,老老实实去付出,相信会有很好的回报。所以,要教育孩子往后不要铤而走险,更重要的是从小教导孩子要“物虽小,勿私藏”,教导孩子要廉洁守本,这才是做人的根本。

    3、失去健康
    第三种情况是失去健康,有很多人为了赚钱,根本不顾自己的身体,都是通宵达旦的忙于应酬,结果是钱赚到了,而身体也毁坏了。当一个人中晚年身体不好,他还能坐享其福吗?可能一辈子或后半生都要跟药物为伍,这样也不是好的人生。

    4、家业事业圆满
    能将事业与家庭兼顾的企业家,才算是完美成功的企业家。我认识一位长者,我叫他卢叔叔,他曾经是雅马哈的总裁,手下员工有八万人,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他做事很有原则,星期日会把所有的应酬都推辞掉,一定要陪太太跟孩子一起吃饭。他坚持这样做,所带给妻子跟子女的感受是什么?温暖。当爸爸的、当先生的如果非常在乎家庭,这个家庭的凝聚力就很强。当我们认知到家庭的重要,自然而然就会积极去呵护家庭,事在人为,绝对不会找借口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你有所坚持,身旁的朋友自然会随着你的原则去调整。

    财富是果报 真因是布施

    我们必须要知道财富的真正原因,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得到财富?不然可能一辈子都在赚钱,但是一辈子也没有剩下多少钱。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生命中的财富,绝对不是你去争就可以得到的,我们要知道如何去种富,才能收获财富。得到财富的真正原因,就是要多行布施,多为社会付出,自然财布施就能得到财富。香港的首富李嘉诚是汕头人,他每年所捐献的款项都非常大,都是捐献公共设施回馈乡里。

    在古代,中国的财神是范蠡,俗名陶朱公,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范蠡跟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恢复了越国。后来范蠡跟文种说,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同富贵。范蠡很会看人,会看人很重要,不会看人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好的结果。文种不会看人,他看到荣华富贵来了,怎么可以把现在的富贵舍弃?不愿意!后来,果然越王勾践赐文种自杀。而范蠡带着西施离开了越王勾践,改名换姓叫陶朱公,他到了江南一带开始做生意,范蠡从小生意开始做起。做了没多久就发了大财,范蠡马上把财富统统捐献出去,然后又从小生意做起;过了几年又发财了,他又把钱全捐给贫穷困苦的人,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后来范蠡的财富越来越多。这段史实,历史上记载叫做“三聚财,三散财”。

    人能有财富,真正的原因是他懂得将财布施出去。范蠡的做法和成就,也是谨遵圣贤教诲的善果。《大学》提到“财散则人聚”,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什么聚过来了?所有人对你的爱戴,人心都向着你,无论你做什么生意,他们都要来买你的,来支援你,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不是说财散出去就没有了,不是看不到就是没有,它无形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财富有因、有缘才会结果,“因”在于财布施,“缘”是你的努力、加上贵人相助、加上机会来了,自然而然就会结出财富之“果”。所以,经营人生的财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不然你一生的努力最终可能都是枉然。

    人生有舍就有得

    我的姐姐怀孕以后就把公职辞掉,很多亲戚朋友都觉得很可惜。连她的婆婆也常常跟她说:“你去工作,我来帮你带孩子。”但是人生有舍有得,她辞掉公职就在家待产做月子,到后来小孩都是自己带。姐姐辞掉工作以后,就是姐夫一个人赚钱,但是愈赚愈多。为什么会愈赚愈多?因为姐夫给姐姐的钱,姐姐常常会拿来给我,她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没什么用,帮我拿去印经书,做些善事。”姐姐懂得帮助先生布施财,所以她的先生愈赚愈多。有一次,他们夫妻一起出去买东西,刚好遇到大卖场开幕可以抽奖,第一特等奖是一台轿车,我姐姐也参加了这个抽奖活动。没过多久,大卖场打电话来说:“蔡女士,你抽到了一台轿车。”所以,要懂得布施,要懂得种财布施的因。

    对于物质的东西,我们不是不需要,而是够用就好。真正的富在于知足,知足者富。“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人不知足时,会觉得自己很穷,就一直在追求。“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所有追求的东西都带不走,而且在追求的过程中又造了一身罪业,非常冤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