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


   日期:2018/5/18 17: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

  【宋卫仲达。初为馆职。被摄至冥。核善恶二录。恶录盈庭。善录只一小轴。冥官色变。索秤称之。小轴反压起恶录。官喜曰。君可出矣。】

  宋朝有这么一个官员叫卫仲达,「初为馆职」,这个官不大,做个小官的时候,大概是当一个政府里的秘书工作,那个时候很年轻,三十多岁。「被摄至冥」,魂魄就被小鬼抓到阴曹地府去了,冥间地府,判官要审判他,阎王爷判官专门是审判人,把他的善恶录拿出来核查。一个人造做的善,造做的恶鬼神都有记录,阎王爷那里都有档案,档案很齐全,比我们现在电脑还要完整,它绝对不会漏掉,也不会出差错。那么核查他的善恶两个本子,发现「恶录盈庭」,记载他恶的那个本子很多很多,把整个庭院都布满了,不是一本两本,肯定是好几百本。善录只一小轴,一个小本子记的,过去是用竹简写字,所以用轴把它卷起来,一小轴。「冥官色变」,这个判官脸色很不好看,生气了,这是个恶人,你看恶录这么多,善录只有这么一点点,不成比例,命小鬼「索秤称之」,拿秤来称一下,看哪个重,善录重还是恶录重。结果「小轴反压起恶录」,记录善的那一小轴竟然还比那个恶的所有的本子加在一起还重,那天秤上那善的压起那恶的,这个判官才转怒为喜,「喜曰:"君可出矣"。」,好吧,可以放你走了。

  这时候卫仲达就说了,【仲达曰。某未四十。安得如许恶状。】我还没到四十岁,怎么会得这么多的恶录,就是记录我恶的账簿这么多?【官曰。】这个冥官就说了,【但一念不正。鬼神无不知。知即书之。不待为也。】只要一念不正,有邪思邪念,鬼神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把真实话跟他讲了。鬼神知道之后,马上把他的恶念记录下来,还不等你去犯那个恶,那已经被记录。我们看到了这句话,会不会毛骨悚然,汗毛直竖,真的我自己都是汗毛直竖,我们相信他绝不骗人,真的天地鬼神就在头顶,天天监察我们。

  过去卫仲达犯了这么多恶,他没到四十,我今年四十了,我想我的恶录也很多很多啊,只要有一念私心,肯定就造恶。这时候必须要痛改前非了,所以小朋友从小就能听到这种圣贤教诲好,自然就不敢造恶,不敢起坏念头,有机会能够学到这种圣贤教诲,终身都受益。我们很可惜就是小的时候没学这些,没有,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候别说《太上感应篇》了,《弟子规》也没有,什么都没有,纯粹就是靠家里父母、老人身教的影响,圣贤书是没有机会读了。假如从小学因果,父母能带着我们读《感应篇》,扎这个因果的根,知道「一念不正鬼神无不知,知即书之,不待为也」。你知道这样,还敢造吗?孩子自然从小就规规矩矩,不敢起恶念头,不敢得罪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绝对是真的,你看历史上这么多的记录,如果是假的,早就被推翻了。

  所以这卫仲达,这时候又问了,【曰。小轴中何事。】看到自己记录善的有一小轴,那小轴里记的是什么事啊?

  【官曰。朝廷尝大兴工役。修三山石桥。君力谏之。此疏稿也。】

  这冥官告诉他,有一次朝廷要大兴土木工程,修什么呢?修三山石桥,劳民伤财。君,就是对卫仲达的尊称了,就是您啊,力谏之,你奋力写了一个疏稿去力劝皇上不要去大兴土木,这就是你的疏稿。

  【曰谏之未从。善力何能至此。】卫仲达又说了,我当时是劝谏了,是有这么回事,但是皇上没听从呀,我这善力怎么能这么大,你看把所有的,你看那些恶的记录都压过去了。

  【官曰。】冥官就说了:

  【公用念甚真。言可训世。向使听从。功德何量。乘此度世何难。奈恶念太多。善力减半。不可复望大拜。后果官止吏部尚书。】

  卫仲达问我这么一点点善还没有成就,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冥官就跟他回答,回答的特别好,冥官说「公」,这时候也是用尊称了,「公用念甚真」,你当时写这个劝谏的疏稿,那个念头是很真的,真诚,不为自己,只考虑天下万民,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没有想我这个劝谏给皇上,皇上要是不高兴了,我就会不会得罪皇上了,没有想这些,没有私心,所以用念甚真。人有真诚心,那写出来的文稿就「言可训世」,你的那个语言,你的那个文字,可以作为教导世人的好文章。所以最重要是要无我,特别是从事圣贤教育,弘法利生的人,最重要是要无我,无私,你有私心,你绝对不可能明白圣贤教诲,你更不可能给世人纯真无妄的教诲,所以自己要真修,要养大公无私的心,处处为别人着想,不要为自己着想,有好的东西首先想到给别人,不要想到先自私自利,养成这个善心了,自然就有机会做大功德。卫仲达当时发起这一个念头来,大公无私写了这篇文稿,递上去给皇上,可是皇上没听。

  「向使听从」。假使皇上听从了你的劝谏,「功德何量」,功德还有限量吗?无量啊,无边啊。当然你即使现在这个善念没有成就,但是你发了那是真心,你这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能盖过所有的恶。

  「乘此度世何难」。「乘此」就是借着这种善念,你可以度世,救度世间,愚痴颠倒的人们,这都不难。换句话说你能成圣人,这都不难,难就难在你这个念头不能保持,奈何「恶念太多」,起了这个善念,没多久就忘失掉了,恶念就起来了,自己私心夹念就起来了,善力减半了,所以你的命运,就不可能很好。本来你可以做宰相,但不可复望大拜,大拜就是拜相,就做到总理这样的高位,你现在没有了,不要再望了。后来果然「官至吏部尚书」,吏部也是很重要的部门,专门主官员的升降任免,就像我们现在中国讲组织部,组织部的尚书就是部长,这个官很大,但是比总理要低,宰相是总理。

  底下有句感叹说: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仲达之善。空有其言。即压盈庭之恶录。况实作善恶者乎。可见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也。】

  这是画龙点睛,「呜呼」,是感叹。卫仲达的恶,只是空有其念,只是念头而已,他没做什么坏事,尚且损他做宰相的现生福报。那卫仲达的善呢?「空有其言」,劝谏也没有落实,皇上没听他的,即能够「压盈庭之恶录」,充满庭院的恶录都抵不过他那一念善,更何况实际上作善作恶呢,这个例子很说明问题。可见得「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也。」原来祸福真的就惟心,你这一念善就招来福,一念恶就招来祸,祸福之门就是你的念头,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实例摘自《感应篇汇编》(定弘法师讲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感应篇       卫仲达)(五明学佛网:感应篇       卫仲达)  

 《感应篇直讲》:正己化人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感应篇直讲》:友悌 

 《感应篇直讲》:孝,是万善的头 

 《感应篇直讲》忠字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感应篇》:祸与福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奉行《感应篇》得到长寿的果报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