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古人邪YIN因果实例警示14


   日期:2018/6/17 13: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31、山东某考生,在进考场的头天晚上,陪他来考试的仆人忽然死了,考生只好将仆人的尸体暂放在另一个房间。第一场考试出来,仆人已经苏醒,告诉某生说:“昨天我随你进考场里去,听到你已考中第几名,考中人的考房都插有红旗,我见你的考房也有。”某生听了大喜。仆人要求某生考中后,给他娶一个妻子。某生说:“对门家的女儿好吗?”仆人谦让不敢当。某生说:“我考中后,还怕他不将女儿送上门来?”

  第二场考试时,仆人又死了。苏醒后却面带怒色说:“主人考不中了。”某生大惊,询问原因,仆人说:“我见考官点到主人的名字时,忽然说:‘此人尚未考中,暗中已有作孽的念头。’接着就命令改填赵某。主人的名下已经没有红旗了。”

  某生半信半疑,待到榜发,第几名果然是姓赵的考生。原来阅卷的老师将某生考卷呈送上去时,七篇文章都是满圈,没想到第三场考试的考卷被灯火烧坏半页,不能呈送,于是抽一份落第卷补上。某生为此懊悔不已。此是莱阳宋荔裳先生讲的一件实事,因与某生是同乡,所以隐去了他的真实姓名。

  132、有人在冬天里喝酒大醉,在回家的路途中,忽然地就倒在路旁。刚好,当地的里长从旁经过,以为此人已经死了,于是找了两个人来守著尸体,自己就到县城里去报官。

  当天晚上下起了大雪,守尸的人觉得太冷了,于是就拿了张草席盖著尸体, 两个人就跑到附近的小屋去睡觉,到了半夜时,酒醉的人突然醒了过来,便自己走回家去。后来,守尸的人回来时,发现尸体不见了,因为怕被县官处罚,便想到某家的男子,刚死几天,就葬在附近,于是两人就合力挖开坟墓,把尸体背了回来。 回来之后,仍然还是用草席盖著尸体,继续守尸。

  天明之后,县官将来验尸,先前 酒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去向县官报告说,昨天只是偶然醉倒在路旁,实际上并没有死。县官就问守尸的人:「那这尸体是从何而来?」守尸的人知道无法再隐瞒了,只好据实以报。县官于是就检验尸体,发现死者发际间有伤痕,就下令拘提死者的妻子来问话,以了解死者是如何死的,后来竟查出,原来是死者的妻子有外遇, 因而杀害了她丈夫,这妇人也因此而被判了死刑。

  133、王志仁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岁尚无子。有相士告诉他说十月份他有大难。王一向觉得该相士的话很准,于是急忙往苏州清理帐务,然后准备回家。傍晚到河边散步,恰巧见到一名妇女投河自杀,王立刻拿出十两银子,呼叫渔船将该妇救起。

  问为何自杀,妇人说:“丈夫替人做佣工,我在家中养猪,以此来偿还欠债。昨天卖猪,收到的却是假银,深怕丈夫回家责骂,难以过日,所以自杀。” 王志仁听了很同情,赠她比猪钱还多一倍的银两。

  妇人回家后告诉丈夫,丈夫不但不信,反而怀疑妻子和王有不正当的行为。于是带着妻子,深夜到王的寄宿住所责问。此时王已入睡,妇人敲门叫说:“投水妇来道谢。”王志仁听了,马上严厉地说:“你少妇,我孤客,深夜怎可相见?”

  妇人的丈夫听了,惊喜而肃然起敬地说:“我夫妇二人一同来拜谢。”王才披上衣服出门相见。才开门,墙壁忽然倒塌,床被压碎,王因此逃过劫难。

  回家后,相士见到他惊喜地说:“你满面阴骘纹,一定曾救过他人性命,将来必后福无穷,不可限量。”果然王志仁后来连生了十一个儿子,而且九十六岁时,身体依然康健。

  134、清朝某公,是先辈名人,家庭本来是名门望族,他孩提时就与富翁家订下亲事。他父亲慷慨好施,把积蓄都施舍空了,临终时家徒四壁,只把阴德留给某公。

  某公非常贫困,考上秀才后,东求西借才筹到一笔钱把媳妇娶进门。富翁却嫌女婿太穷,偷偷反悔,用一个婢女把小姐掉包。那位婢女倒也端庄温婉,某公不知道她是替身。后来某公前往岳丈人家,乡里无赖们不怀好意,群起嘲弄他,叫他婢女的女婿,某公非常愤怒,要无赖们闭嘴赔礼,却遭到无赖们的嘲笑奚落。某公回家偷偷问妻子,妻子据实相告,某公才如梦初醒。

  之前,某公曾梦中到一处地方,朱栏碧瓦,完全不是人间景象,有几位女郎在一起绣一件锦袍。某公问她们,她们说:“这是新科状元穿的衣服。”某公仔细一看,锦袍襟袖间用红笔写了两个字,正是自己姓名。某公醒后欢喜不已,颇为自负。

  如今某公知道自己竟然娶了一个贱婢,丢人现眼,非常气恨,暗想他年我富贵之后,一定重娶名门闺秀扬眉吐气。

  一天晚上,某公又梦到之前的地方,刺绣女郎却态度冷漠,不予理睬,再看襟袖间的字,模糊不清,就要消失了。某公大吃一惊,急忙问为什么。女郎随口说:“这小子刚刚萌生了弃妻一念,上帝命令状元换别人做了。”

  某公猛然惊醒,深深后悔不已,从此与妻子和谐恩爱,发誓白头偕老。几年后某公中了状元,担任了京城要职。

  135、郎纶绶,明朝人,为人聪明而敏达,但生性好YIN,凡是不正经的妇女,都乐于接近他,年龄过了四十,自己深知好YIN成性,常**他人妻女,必以获罪于天。虽然有想悔过补罪,但又不知如何补过挽回天心,因此,只有听天由命,等候惩罚,有一次生病,偶然读文昌帝君感应篇,看到书内有一页写着:“如果有人犯了**恶行,后来能知过悔改,行善补过,久而久之必能灭罪得福。因为天道祸YIN不加悔罪之人。”

  他反覆看后,即高兴的跳起来,并很欢喜的自言自语说:“我因以前犯了**的罪过,心理常怀恐惧,怕上天会突然的降灾祸惩罚。时时心存后悔,幸而能在病中见到感应篇,因而获之悔罪补过的道理,此后我可以不必再怀恐惧了。”

  于是自那时起,即向神前恳切忏悔,力誓改过自新,并且力行众善。凡有所着作,常借圣贤经教以劝诫人。尤其对于戒YIN一事,更事谆谆劝诫。如此经过了数年,以忏尽前非,而行善日着。有一年终于获选由府学而升入太学。后来由于儿子的贵显,而蒙封官,享年九十多岁,无疾而终。

  136、福建省福州县,有一生员姓林名涛,年少貌美,有一日到乡下向佃农索取田租,某次抽闲出去散步,回来后看见自己书桌上突然多一株兰花,开过一会儿,忽然出来一位少女探头偷看,林涛问她兰花是不是她拿来的?

  少女笑着说:“这兰花是我姐姐要赠送给你的。”又问:“为什么要赠花给我呢?”回答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请问公子是否可以与姐姐相会呢?”少女还没等他回答就进去了。

  不一会儿,又走出未一位带着笑容的美丽少女,林公子一见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胜钟情销魂,於是乘机向她道谢并用言语挑戏她,少女约他说:“明天我父兄都要进城,须过夜才回来,黄昏后你可以从我家屋后偷偷进来,我当不锁门以等待您。”

  当天林涛如期赶约,进到屋内,但见绣房清洁,芳香扑鼻,二人坐在床前细语,两相慕悦,爱情悖发,欲火马上炽烈起来,正想越礼之际,林涛忽然想起家中的妻子而暗中自言说:“我已有妻子,而她尚未出嫁,虽然两相恋爱,但如此,岂不是亏损了阴德,枉费我读了这么多圣贤书,明年科考已近了,功名怎有希望呢?”

  这念头一转,就如冰雪泡身,欲火全消,於是改对小姐婉转言说,辞别出来。自从那夜回来后,便不再前往,那少女等他不来,得了一场病,险些儿病死,林某闻知也丝毫不痛惜。

  以常人的情理来衡量,林涛虽然近乎绝情,但“情逢多处必生YIN”,多情往往容易犯YIN过,只有能意念端正,不妄动情爱,才称得上是奇男子。次年林涛即考上举人,后来更步步高升。

  137、尉迟恭之妻,外貌平庸。唐太宗念及他是共创唐朝国基有功之臣而嘉许他,想把幼女赐与尉迟恭为妾,尉迟恭委婉而恭敬的答曰:‘皇上厚爱,微臣铭感于内,实因下官内人虽妇容丑陋,但善守妇德。古有名训:“富贵不YIN,乃仁者德行。”微臣慕此德行而仰之;祈请皇上原谅,臣不敢领旨。’唐太宗虽被拒绝,反而更加赞叹其仁者之风,不以妻妾攀结权贵、纳妾联姻,这种人之行为必光明磊落,可以辅君并且忠君;因此更加尊重与信任尉迟恭。尉迟恭子孙兴旺富贵,绵延千年。

  138、刘廷式是北宋齐州人氏,在苏轼任密州(今山东青岛市高密)太守之时,前来接风洗尘的正是密州通守刘廷式。当时年约四十岁,河南口音,衣着朴素,为人忠厚、老成。在他年轻时发生了这么一段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因此苏轼为文赞美他人品的高洁。

  刘廷式年轻时与一位邻家女子订下婚约,后来他进入太学,经过五年的苦读终于考取了进士。心情雀跃的他迫不及待地回家乡准备成亲,谁知等他回到家乡时,早已人事全非,邻家老翁已经过世,家道顿然中落,邻家女子伤心悲痛以致双目失明。

  刘廷式明白了这个情形,却不因此违背婚约,依然选择吉日良辰要举行婚礼。邻女却推辞说:「我如今双目失明,形同废人,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嫁你为妻呢?」

  刘廷式回答说:「既然我早与令尊翁有约,岂可因为尊翁已死、孝女哭瞎了双眼,而违约忘信呢?这可是一生的承诺啊!」

  刘廷式有情有义的一番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两人终成眷属,婚姻生活和谐而幸福,并且生了两个儿子。一直到刘廷式到密州城任官时,夫人因病而逝世,他哭得很伤心。

  当时任太守的苏轼安慰刘廷式说:「我听说悲哀是由爱念才产生的,爱念又是由于美色所引起的。你娶了盲女,爱从何而生呢?」

  刘廷式回答:「我只知道死去的是妻子,所哭的也是妻子而已,她是否目盲并不重要啊!如果真是因为美色而产生爱念,因为爱情而产生悲哀,当美色衰退而爱念断绝时,哪里还有所谓的情与义呢?难道在街市上倚门卖笑,骚首弄姿的风尘女子,都可以娶回家做妻子吗?」

  苏轼听了,十分感叹佩服。后来盲女所生的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也都登第。

  139、王曾宋朝益都(今山东省昌乐县)人,字孝先,为人正直,心地仁慈,为宋代名臣。宋真宗咸平年间,参加省城乡试,名列第一。

  其后又以乡贡(会试中式的贡士),前往京都参加礼部廷试,途中住宿一家旅馆,听见附近人家有母女二人,哭声非常悲切,王曾探问邻居,得知因为欠官债四万,家中贫困,一时无法偿还,由于官方追逼很急,迫不得已,只有将女儿卖给商人,母女就要远别,从此永远不得相见了,因此哀伤痛哭,王曾听了,怜悯母女处境凄凉,对其母说:“你的女儿可以卖给我,我在官宦中往来,你们母女也可有相见的机会。”于是拿出银钱来,退还商人,并清还所欠的官债,约定三天之后前来迎娶。

  过了三天,其母不见王曾前来,心中感到奇怪,便到旅馆去访问,旅馆主人对她说:“王曾已经离开了,留下一封书信,托我转交给你。”不料信里并不提到钱的事,只是叫她选择好人家婚配。这才知道原来王曾是一位仁人君子,有心相助,母女感激万分。

  王曾到达京都,应试礼部及殿试应对,都名列第一,先后连登三元,亲友临门道贺,有人对王曾说:“恭喜士子,状元及第,今后一生吃穿享用不尽了。”王曾以严正的态度回答说:“我王曾生平,志不在温饱,难道做官,就是为了讲求个人的温饱享受吗?”

  不久,王曾入直史馆,又转任翰林学士,其后又升任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正直立朝,一丝不苟,政事功业,高超特立。到了仁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封沂国公,去世后赐谥号文正。

  140、五代时,蜀国罗城兵马使程颜宾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军人,当他率兵攻下宁县的时候,部属们为了庆祝胜利,在民间物色了三位年轻貌美的小姐,献给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当时他虽喝醉了酒,但并没有丧失理智,面对如花如月的绝色佳人,并没有动一丝一毫的邪念,他庄严和蔼的对三位小姐说:‘你们都好像我自己的女儿一样,我应当保护你们,怎敢违背良心,妄想侵犯你们呢?明天我一定通知你们的家长,领你们回去。’

  说罢,令部属把三位小姐妥善的安置一室。第二天早晨,立刻寻访她们的父母,把他们的女儿分别领回家中。

  当地的民众,对于这位人格高尚的军官,都十分爱戴,树立了真正英雄不好色的正确观念。因为他的声誉日隆,深为上级器重,不久升任巡察使。享寿九十三岁,临终以前,预知时至,告别亲友,含笑而逝。他有几个儿子,都很显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除邪YIN       积德改命)(五明学佛网:戒除邪YIN       积德改命)  

 积德改命,放生救物得子 

 这七种情况下绝不能杀生,护生放生积德改命 

 这七种情况下绝不能杀生,护生放生积德改命 

 一名医学博士关于因果的见闻:断恶向善,积德改命 

 积德改命:你的性格、你的福报、都写在你的脸上! 

 行善积德改命一定要有恒心和耐心,忍耐行德的人必定成功 

 窦燕山五子登科(积德改命的最成功案例) 

 我爷爷行善积德改命的真实经历! 

 积德改命别不信! 

 一位医学博士关于因果的见闻:断恶向善,积德改命 

 一个真实故事:我爷爷行善积德改命的真实经历 

 12种具体可行的“做善事、种福因”积德改命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