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远离恶友


   日期:2018/6/22 21: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关于恶友,莲花生大士说 「性格恶劣的人,犹如木炭,你怎能用清净的水来洗净他?因为越洗只会越黑」。

  佛法里说的恶劣朋友,最严重的是持邪见者。这种人完全否定善恶因果,否认有轮回,这是一般所谓的恶友。当你对他说,人应该积德行善,但他所赞美的却往往是负面的事物;当你对他讲因果轮回不虚时,他却不相信因果轮回。

  第二种恶友是毁谤三宝者。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因为不了解之故,也可能会毁谤三宝。像很多人对和尚、喇嘛和佛教居士所做的事情或是行为,看不順眼时,就会说佛教真是一无是处。例如,曾经有个没有信仰的人对我说,他曾在某段时间先后遇到两个人,分別是佛教居士和其他宗教徒。佛教徒与他认识没多久,就向他募款,说是师父要盖庙。而那位宗教徒则跟他说,我们的教会很好,如果你有需要帮助之处,记得要告诉我。 他跟我说:「两个宗教,我一接触,马上就把他们分类了——佛教是敛财的,那个宗教助人为乐,所以我现在比较倾向认同他们的宗教。」从这个例子可看到,有人向他劝募时,他立刻就把这个人所信仰的宗教,直接判定是敛财的宗教,而对于说「如果你有需要,我们可以帮助你」的人,他就认定对方所信仰的,就是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宗教。

  像这样只凭着单一事件的接触,不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或并没有进一步接触或了解那个宗教的教理,马上就完全否定,不屑一顾,这样是不是毁谤三宝呢?是啊!是藐视佛法。他是因为不懂而毁谤,但毁谤的主因,是我们佛教徒的行为所造成的。

  在密法里,毁谤上师者也是应远离的恶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学佛法肯定要跟着一个上师学。在佛陀时代,佛弟子的上师就是佛陀;历代的佛教徒都有他们的上师。有人毁谤你的上师,你却还跟他作朋友,如果你可以劝解他,倒也还好;但如果他不听你的劝解,那你就要常常听他毁谤自己的上师,时常觉得不舒服,甚至让自心陷于挣扎的痛苦中。

  还有一种恶友,就是赞叹「黑法(恶行)」者。 这种人总是将杀生、做坏事等恶行,当作理所当然,也就是认同不善业,却毁谤正法,这种人便是恶友。一般我们要远离的恶友,也就是这些人。

  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长时间累积了不满的情绪,我们就应该远离他了。作为佛教修行人,最应该敬仰的,是佛陀,是佛法,是把佛法传播给自己的上师。但如果对三宝有「是非对错」的念头,就要谨慎了。如果只是偶然在心中生起,持续的时间也不长,那就好好忏悔,这也还好。但如果把自己对上师三宝的批评或不满,以语言告知他人,那么这种恶友就应该远离,因为他会影响自己,甚至会像传染病的病源一样,迅速造成广大的影响。就像将一只患有传染病的动物,放在一群健康的动物里,很快的,只要谁与他互相碰触,谁就会得病。

  同样的,一个对上师三宝怀有不满情绪或恶分别念的人,会以他的情绪影响周边的人,如果没有尽快远离他,慢慢的,不知不觉当中就受影响,毕竟我们的定力还不足,比较习惯于倾向恶的面向。不要以为我们学佛很久了,自己会倾向于善良的面向,其实,仔细观察,我们的言语或念头,往往是向恶的方面靠拢的机会比较多,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影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远离恶友)(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远离恶友)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雪漠:擦亮双眼,远离恶友 

 卢志丹居士:远离恶友少烦恼 

 超然法师:远离恶友,常随佛学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