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为人处事

 什么是孝心?怎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日期:2018/7/1 1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孝心】什么是孝心?怎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心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顺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孝顺之人得到众人称赞,反之,忤逆之人众人指责;天地鬼神敬重孝顺父母之人,而惩罚不孝之辈!世间孝顺之中,也有真孝与假孝之分。何为真孝?发自内心的尊重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者称之为真孝;而假孝虽然从外表上看则和真孝无异,但其内心若是只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并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到众人的指责而伪做孝顺,此则称之为假孝。那么,我们怎样做才是有孝心的呢?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

  在生活上,物质所需、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欠缺。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

  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里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呢?所以中国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难,顺父母的心意更难。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他。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如:养老院、孤儿院或者办学校,办一些对社会福利的事业机构,为人子女者不能让它中断,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

  孝心的实际行动

  1、学会节日的问候,懂得在节日时要向长辈送上一份祝福。

  2、初步学会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如当父母吵架时怎么办?妈妈和奶奶吵架时怎么办?

  3、初步学会和父母沟通,懂得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批评。

  4、初步学会保护自己,让父母放心。

  5、掌握基本家务技能——洗碗等。

  孝心的文化教育

  确定了“孝敬日”,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重阳节和国际老人节作为全校学生的孝敬日,要求每位学生用劳动向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表一份爱意。学校还通过开展知心家庭学校、制作“家庭生日卡”、“给父母过生日”和亲子乐园等活动,沟通家长和子女的亲情,使孩子和家长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在知心家庭学校之中,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开展同写知心家信、同读好书好报、同诵中华美文、同做环保益事、同做孝敬标兵、同练强健体魄活动。制作“家庭生日卡”活动,通过问、写、记、做、想、搞、评七步曲展开。“问一问”就是每人了解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生日、岁数、属相;“写一写”就是把了解到的情况写在纸上;“记一记”就是把生日时间记在心里;“做一做”就是人人动手制作“家庭生日卡”,上面写上全家人的情况,周围画上精美的图案;“想一想”就是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给长辈过个好生日的金点子;“搞一搞”,就是通过搞生日祝福活动把金点子变成现实;“评一评”就是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和反映一起评评“十佳小孝星”。

  1、挖掘典型,树立榜样。

  2、正面引导 让孩子理解父母谋生的艰辛。

  3、肯定好行为 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4、父母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5、坦然接受孩子表达孝心的行为。

  6、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吸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如今,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形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7、 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注意天气变化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让他知道父母养育了他,他应为父母多做事。

  探索孝道

  中国自古有教导人们要行孝道的美德,故出现了三不孝的教育格言,从而奠定了行孝道的基本规则。

  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深明大义,博学广闻,才能指导父母向善为本的孝道。

  二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办事挣钱得到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自立自强,勤于业务,不要依赖他人,才能有能力养活父母和自己的孝道。

  三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男育女,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这是教导我们要有责任之心,结好良缘,娶得贤妻共同孝养父母的孝道。

  三不孝教育理念妙不可言,为中国历代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故古今人们都非常推崇“三不孝”教育理念为孝道的法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孝心       理念)(五明学佛网:孝心       理念)  

 周贵华博士:佛教与“和谐”理念 

 李利安教授:佛教的和谐理念 

 楞严悲华法师:楞严禅师及其慈宗理念 

 杨惠南教授: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 

 林克智居士: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 

 如孝法师:如孝法师关于准提道场的建设理念和规划 

 如孝法师:佛法理念的解释(节选) 

 董群教授: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以《普门学报》为 

 杨曾文教授:慧思大师成就佛国净土的理念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华方田教授: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