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口业警示集43(第七章 谨言慎行 九、勿要辩论)


   日期:2018/8/4 1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九 勿要辩论

  ○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只可自知,不可与彼相辩。何以故?以彼欲藉此以得名闻利养,不但不肯依从,或反增彼魔力。轻则肆口谤毁,重则或招暗祸,不可不知。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上·复应脱大师书三》)

  ○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1936年阴历十二月初六,弘一法师由鼓浪屿日光岩移住厦门南普陀寺。当天,看到高胜进在厦门《星光日报》为他出的特刊,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他看了,沉默不语。到晚上,才皱着眉头,对随侍弟子传贯说了一番极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胜进他们虽然是出于好意,但其实是对我的诽谤。古人说:声名是诽谤的媒介。看来,我以后在闽南恐怕难于容身了。说到这里,静默了好一会儿,又转了语气说:“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辨解释,多受了亏。你不分辨,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他回忆了当年在日本,为要公演《黑奴吁天录》,曾读过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那时候领导解放黑奴的林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倘若我要尽读报纸对我的诽谤,势必没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办事,这办公室就只好关门了。我尽我所知而认为是最善的,便尽我所能去做。我就这么拿定主意直做到底。倘若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就是有十个天使称赞我,于我无益;要是结果是对的,那么,即使现在人人说我坏话,于我无损。”我们为人做事,要有成效,必须宁静以致远。要训练自己任劳任怨,置诽谤于不计。

  喜闻褒奖,畏听讥议,这也是人之常情。要做到毫不介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然而,我们要把自己提到“常情”的水平之上。须知误会势所必有,我们亦无法尽使人人都满意。但是,一个人要能养成这样宽宏的风度,心可无疑,诽谤亦安。

  此后不久,即1937年晚春,法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讲律,头一天开示《律己》时,也讲到“息谤”。他说,怎样息谤呢?就是“无辩”。人要是受了诽谤,千万不可分辩,因为你越分辩,诽谤反而弄得越深。比如一张白纸,偶然误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再动它。你不动它,它就不会再向四周洇(yīn因)开。倘若你立时想要它干净,一个劲地去揩拭,那么,结果墨水一定会扩大面积,玷污了一大片。 (《弘一法师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驳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但这未必是好事。 (王军云《一生要明白的八种处世哲学》)

  ○人们虽然在言语上不敢和你交锋,但对于辩论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大家都这样,你只能做孤家寡人了。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下不了台,那么你已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王军云《一生要明白的八种处世哲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口业警示集       谨言慎行)(五明学佛网:口业警示集       谨言慎行)  

 做人要谨言慎行,​少说多做也是一种智慧 

 口业警示集66​(附录格言警语6 其它格言选 

 口业警示集65(附录格言警语5感善梯航选) 

 口业警示集64(附录格言警语 四集善录选) 

 口业警示集63(附录格言警语3重订增广贤文选) 

 口业警示集62(附录格言警语2佛光菜根谭) 

 口业警示集61(附录格言警语1) 

 口业警示集60(第九章求出苦轮 二念佛) 

 口业警示集59(第九章求出苦轮一忏悔) 

 口业警示集58(第八章学会说话 七规劝谨记) 

 口业警示集57(第八章学会说话 六时节因缘) 

 口业警示集56(第八章学会说话 五恰当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