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关于“德与才”的思考


   日期:2019/2/17 16: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论语上有句名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词语不多,意思也很好理解,总的是说让每个弟子都做个好人。只是,早些年,读了这句话很是纳闷,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做人顺序。

  自古“百善孝为先”,把孝放到第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偏偏把读书放在最后,还来个如果有余力的话,再学点文化。这似乎与当今的教育理念相差太大了,现在的教育都是分数至上,当今的家长可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呀,怎么把学习放在了最后?

  现在,从当今教育的是是非非,细细品味,还是我们的先贤说的好,非常好。

  试想想,假如一个大孝之人,但是偏偏没上过学,没有学问,出门不知道与邻里沟通,说话大大咧咧,又不善于与有文化修养的人交往,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老实”,说的重一点是“愚钝”,不过,大家一般的会因为他的孝顺而原谅他的愚钝。

  再反过来说,一个学问很好的人,他可能说话八面玲珑,善于交际,圈子经常高朋满座。但是,偏偏他不知道孝道,经常对父母恶言相向,甚至侮辱打骂父母。那么这样的人会怎么样呢?大家会说,这样的人会不得好死。

  前面说过“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之徒一定是个无德之辈。

  有人说,“无德之人,学问越高越混蛋”,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育人,育什么样的人呢,应该是育出有德之人,在有德的前提下增长才干,德为先,才次之。

  如果把“德与才”颠倒过来培养,就会培育出诸多有才而无德之辈,有才而无德之辈很可怕,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想象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德       孝道)(五明学佛网:道德       孝道)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道坚法师: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如瑞法师:培养道德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潘宗光教授:佛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 

 董群教授:完人的追求——佛教道德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