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问问自己,初心还在吗?


   日期:2019/3/20 5: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不被世界改变,比改变世界更难 |

  请问:我以前看过一部电影,讲一个聋哑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性侵,有好心人想帮助那些学生,但是因为警察、律师、法官的各种利益纠结,最后恶人并没有得到惩罚,反而是一个受害的孩子,选择了跟侵犯她的老师同归于尽。

  电影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请问您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如果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内心不被世界改变,是否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人能不能成为菩萨?

  索达吉堪布:你问得很好。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希望坚持初心,但是往往到最后,世界会改变你,因为环境的力量很强大,人群的力量很强大。

  特别是年轻人,刚开始可能过于激情化,觉得改变世界、改变家庭、改变生活都很容易。但我经常对一些大学生说:“等你毕业了,工作两年之后再看看,如果当时的心还在,说明这个理想可能会实现。”

  但有些人一毕业,还没开始工作,自己就先变了。

  我认识一个藏族学生,他在大学的时候天天拿着念珠,说将来一定要弘扬佛法,复兴传统文化。毕业之后,他去了一个单位,里面的人都喜欢喝酒、抽烟。后来我在街上碰到他,他喝了酒,对我态度不是很好。我故意说:“你不是要复兴传统文化吗?”他就特别不高兴。当时他工作的时间还很短,但是到了社会上,周围这些人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你想改变他们,但不一定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要努力。

  我也发过愿,帮助一些众生,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还是希望有生之年不要放弃当初的愿望,哪怕对一个人,也尽量去帮助。可能社会会改变我,但如果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应该不会被改变很多。

  | 不要太理想,才能坚持理想 |

  请问:您刚才讲到的一点,我很有共鸣。人生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走过来,在大学里,我们可能有很好的发心、愿望,以后怎样去利益大众、奉献社会,想法非常多。但是踏出校门之后,会发现现实跟理想不一样,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会冲击自己善良的心、美好的愿望。我想问,该如何将这样一颗心,在社会上继续保持下去?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做菩萨,去帮助别人,要怎么区别于救世主心态?因为做大、做强,救这个世界,无形中可能有一个歧途,就是养大“自我”。

  索达吉堪布:在现实生活中,的确,美梦往往不能成真。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容易把愿望、目标定得太高。好比一个跳高运动员,本来身体素质一般,还把横杆放得特别高,那他肯定跳不过去,非常痛苦。

  刚才听一位名人讲,香港前段时间在招聘,岗位是操作电脑的售货员,每个月工资有一万多元港币。起初报名的大概有六百多人,但因为单位没有空调,结果只有11个人愿意留下来。其实在香港,月薪一万对毕业生来讲是很不错的,但大家都不愿吃苦。

  前两天的辩论赛上,正方说社会应该多给机会,反方说自己应该从低处做起,后来反方胜了。虽然在辩论场上,“从低处做起”的人赢得了胜利,但在人生的赛场上,你会不会被“没有空调”打败?其实没有空调也很好,我这次出来,不管在汉地还是香港,都没有开空调,感觉非常舒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刚毕业、刚工作的人,更应该一步一步地做。虽然你有美好的愿望,但如果眼光放得太高,会很难实现。

  你们可以看看俞敏洪、马云的创业史,还有一些明星、名人,包括宗教人士,他们都不是一夜成名,而是在很多年中,始终不放弃努力,到了一定时候,自然会有成效。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就把之前的梦想放弃了?这跟自己的心态很有关系,有些人是自暴自弃,有些人是不想再努力。

  至于第二个问题,任何时候,我们都会对“自我”有所执著、完善,尤其在经济社会中,对此更加倡导。但自我的过度膨胀是没有必要的,这是重点。

  佛教并不是要大家抛弃家庭、工作,全都去寂静地出家,全都去念“阿弥陀佛”,或者全都去做慈善,不是这样的。不管是研究佛法的人,还是研究其他宗教的人,对佛教的理解都不要极端。现在有些人,要么完全不学,对佛教嗤之以鼻;要么学得太痴迷,把其他事情全都放弃,结果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大家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抉择。在这个推崇成功学的经济社会,不要把自己太理想化了,否则,一旦你达不到那个境界,会非常痛苦。因此,先要掌握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要为之奋斗。

  佛教中也是,并没有要求一开始就放弃自我。作为凡夫,要先发菩提心,一步一步做,才会慢慢有一些境界,而不是所有的境界,一天就修出来了。

  | 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

  请问:我在生活中遇到两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办。第一种是,修习佛法之后,我们想发善心普度众生,就去帮助一些比较穷苦的人,但对方因为本身的性格,或者说一些劣根性,受到帮助之后反而更加不思进取,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还有一种是,对于身边不相信因果轮回的人,想跟他介绍佛法,又怕他对佛不恭敬,这又怎么解决?

  索达吉堪布:这两个问题,我一起回答。

  不管是学习佛法,还是学习任何宗教,都要有一种善巧方便。智慧很重要,没有智慧的人在世间法、出世间法当中,都很难成事,更不用说做成一些有意义的事。如果有了善巧方便,懂得分清时间、场合,找准对方基本的爱好和根基,就可以应机施教,这并不难。

  在座的年轻人,有时候是出于个性,对自我的一种信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在任何环境中,自己的思想一定会被别人接纳,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一个家庭中都可能有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可以办“跨宗教”的活动,将来在其他环境中更加可能遇到这种情况,甚至可以开我们这样的研讨会。

  所以大家要分清场合,真正懂得真理的含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初心)(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初心)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己事早办、初心勿变、哭泣生前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后记 禅心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3 人人都可以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2 心也需要休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1 真正的佛教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0 佛法是一种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9 安静地坐禅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8 万物本一体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6 当下的一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