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神通敌不过业力!知因识果,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日期:2019/7/30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神通抵不过业力

  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成就六通的时候,就想去救度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他观察到母亲堕落到饿鬼道,皮连着骨头到处找不到饮食。

  目犍连很是悲痛,赶紧用钵盛了饭食去奉养母亲,但是当母亲把食物拿起来还没放入口中,食物就被火烧成炭灰了,吃不到东西。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目犍连尊者悲伤不已,涕泪交加,立刻回到佛陀那里,向佛讲说这个因缘。他想去救母亲,但是救不了。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这等于是当头一棒,佛陀用他的智慧知道目犍连母亲的罪业太深重,就直接告诉他了,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救度的。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对于罪业深重者是很难救度的,需要有修行的十方众生,才能搭救。

  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因为十分严重的悭贪吝啬、谤佛毁法、自私自利、不结善缘,所以罪根深结,好比民间讲的病入膏肓,积习难返。病到一定的程度,普通的办法救不了了,根深蒂固的罪业,就像打了死结,一般是解不开的。

  一个人解救不了,那怎么办呢?要转变你母亲的业力,需要十方助缘,有修行的圣众,和合僧,有修有持的大德僧,通过十方的力量才能搭救——这是后面讲的。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你虽然很孝顺,感天动地,甚至天龙八部,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这些龙天鬼神都来帮忙,他们的力量也搭救不了,不能化解你母亲的罪根深结。

  目犍连尊者虽然是十大圣位弟子里边的“神通第一”,但是神通抵不过业力,因果现前时,业力比神通还要厉害。

  所以“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有这些用功办道、威仪庄严、功德深厚的众僧,他们集体的力量,才足以搭救你的母亲。

  对三宝保持恭敬心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有意见。说我去寺院做佛事、去供斋,但是我看到一些寺院里面的居士言行举止不太庄重,有些师父诵经的时候好像也没精打采,还没有我做居士的这么有威仪,这么庄严,那我这个供养,不是没有功德吗?

  有人就这么问我,因为他看到那些自己觉得不如法的行为,就不高兴,不欢喜。

  当时这个供养心,就打了个折扣,这样下去的话,可能慢慢就没有恭敬供养的心了。

  我告诉你,我们学佛法要了解佛陀说法的大事因缘,核心是“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的知见是什么?不执着于一切相,佛教我们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不是让你见到什么事情就起烦恼。

  你要学佛的智慧,要能转化自己的心念,你的菩提心要精进,不要退步。

  如果你遇到出家人,他能够威仪具足,那很好,皆大欢喜。

  如果他做的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你也不要不开心,不要因此就不供养三宝了。为什么?

  只要他如理如法地出家,现比丘相,他就表示佛法在延续,他在荷担如来家业,他是有一份功德的,那份功德值得我们去供养,去结缘。

  他个人修学的境界,威仪举止是不是到位,那都有一个修学进步的过程。

  我们暂时做不到最好不要紧,大家都是发菩提心学佛的,首先起码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家人见到师父,应该恭恭敬敬、欢欢喜喜,该供养就供养。

  供养不是说一定要拿钱,你合掌恭敬地问候一句,都是供养。

  或者帮师父做一些事情,比如简单地跑跑腿,帮忙拿个东西,你有这份心就是供养。

  不是说一定要给红包才是供养。好比现在我这样一说,几个居士就觉得还挺好,对我露出一个微笑,他就是在对我布施。

  布施有功德,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做布施供养,如果能经常保持这种状态,那你修学佛法就是真正的契机契理,能把握到佛法的要点。

  就算某位出家人真的修行不好,他这辈子没有成就,随顺业力继续轮回了,你供养的功德也不会有丝毫减少,因为你供养的是僧团。

  如果你能够保持恭敬三宝的心态来作供养,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恭敬柔顺,别人看到了他可能就起惭愧心,他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要你尽量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生埋怨心,不起负能量,那么你的身心环境就会越来越清净庄严。

-02-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第二:若每天都会看见众生过失或是非,那就要赶快去忏悔,因为这就是业障。

  所以要先这样认为,别人的不好都是我的缺点,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所以妈妈看到儿子有缺点妈妈心痛。妈妈要如何替他弥补,首先为什么要这样讲,就是说,你要有个悲心,有个悲心。不能有个排斥,因为别人的不好是我的责任,发菩提心以后,你就不能说他的错我不管,他的错我必须要承担。所以,我自己要生起一个惭愧心,如果我成佛了,我能够显现智慧与神通,他一定可以改的,所以要把别人的过错,成为自己精进的动力。

  但是话有讲回来,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偏偏这个做的人喜欢接近你,喜欢接近你的劝告,因为别人骂他,伤害他,但是你照顾他,所以你就可以感化他,所以这就是一种菩萨的特点,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拜,拜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温柔、慈悲,所以他给对方这种感受。

  观音菩萨叫我们做什么,各位、你本来在吃肉,结果晚上作梦,梦到观世音菩萨说;你该吃素了,你会不会吃素,观世音菩萨说的,因为他是你的信仰。你对他有信心,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想,你要做菩萨,首先就是不要讥嫌对方,讨厌对方的缺点,你要显现一个好的人格才可以改造。

  第三: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所以各位,千万不要抱怨,这个抱怨久了就是病,变成一种忧郁症,忧郁症就是对什么都不满,对不对,后来变成强迫症,我要做什么。

  所以你要改变你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态不改变,然后一直去诉说,社会的不圆满,哪里。

  所以各位看到很多这样,有些人受不了,后来就自杀对不对,他要自杀还没关系,还邀好几个一起死,因为它表达他对社会的不满,但这个不满,不能用这个来表达。

  曾经看过很多报纸,先生对老婆不满,就拿了小孩要丢下楼,要报复对方,要威胁,因为他就是这样、他不满,他不能安忍,本来这个世间就不圆满了,你要怎么去要求女生变男生呢?对不对。

  女生就女生、男生就男生,小孩就小孩、大人就大人,本来小孩就这样了,男人就是这样了,女孩子就是这样了,他不懂,结婚以后才懂,然后他就开始有问题了。

  第四:同理、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对。我们要听的是佛法甘露,对不对,讲的是不好的都可以变好。

  但是福报不够的每天在斗争,所以各位意思说,叫我们不要去做警察,就是这个意思。哪一个是小偷,叫我们不要去做那种,什么刽子手,那个亨仔,私家侦探,这个要怎么剁才会好剁,这个要如何才比较好偷拍,如果你去做这些工作,对你有伤害,因为什么?

  就像叫我们不要去开葬仪社,等人早一点死,看有没有钱可以赚,所以有一些行业是专门找缺点的,那不能用,我们要希望清净观,专门如何让别人好的,所以说做医生还不错,我要如何让你的病好,对不对,想尽办法去研究那可以。

  第五:有人说,还没学佛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但是学佛之后,看什么都很顺,能有这样的心境,表示佛法有点入心了。

  这个叫柔顺忍。你今天学佛以后,什么都是好、都好,你还没学佛,什么都不好。

  所以有很多人要出家,我说,你为什么要出家?我家里很麻烦,如何……,当然可以出家,这个叫修解脱道,逃避心来出家,但他不可能修菩萨道。

  有一种人出家是,我很感谢我的先生,感谢我的太太,更感恩我的父母,也感谢我的儿女,感谢这个社会给我的,我不能再自私了,我要出家来奉献,来报恩。

  这个叫大乘心,所以大乘的是以这种积极心态,而不是负面的,小乘的是厌离,这个世间没有一处是好的,没有快乐的事情,他有这个消极的心态。但是我们学佛就是,看什么都是佛法。

  第六:世间总有不如己意的时候,但是要包容那些,意见跟我们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如果我们老是想改变对方,就只会徒增烦恼。

  就像我们放生一样,很多团体一直要来改变我们,不要放了,我有时候碰到他们我说,你们做什么我都随喜,我们做什么你都不随喜,还要找麻烦,利用什么各种方法也要阻止,何苦呢,我说,你应该站在那些鱼的立场想一想,我说,这样好不好,你来参加两次也好,你不要想说你在做什么,那些鱼就把它倒到水里,让它游出去你看多快乐,因为它如果没有游出去,就会被杀死。你这样想就好了。

  但是如果你不想参加那就没办法,你一直批评就没办法,就像各位现在会做烟供,会做药供,会做的人这样很香,众生一定很欢喜,对不对,你光想就很欢喜,但是批评的人,你们这个不是佛教,什么慈悲施食,东西都烧掉了浪费,我说,你东西吃下去也很浪费,你干脆不要吃,你要知道,人吃了也是浪费,鬼吃你认为是浪费吗?因为你眼睛看不到。明明佛经说的,中阴身、鬼道,甚至以气味,甚至以火里面烧的,他们才吃得到。我们就要这样想才对,为了利他,所以承担,各位,换个角度看很重要。

  恭录自 HT法师 主讲 台中五方讲堂 佛法是什么

-03-


  无论哪一位,来到万佛圣城,一定要谨言慎行,把好名好利的心收拾起来。

  不要目空一切,认为自己了不起,把自己举得高高在上,轻视其他人,这就是贡高我慢的行为。

  有这些邋遢东西,在心里负担,在身上负担,在精神上负担,怎能成就道业?

  我常对你们说: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要看每个人和自己是一样。人家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人家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人家做善事,等于我做善事一样的高兴;人家做恶事,等于我做恶事一样的悲痛。

  要有这样的思想,才能和人和平相处。

  规劝犯戒的人,勉励守戒的人,不可有妒贤忌能的心,不可障碍他人发菩提心。

  我出家之后,在道场工作,总是争先恐后去做,绝对不到处宣扬,我做了什么工?我做了什么活?如果这样表功,反而无功德。

  不像现在的人,做点工怕吃亏,做点事怕上当。自己觉得很聪明,其实是傻瓜。

  你一天所做的工,不用说,护法神记得清清楚楚。功德圆满,自然有所感应,所谓

  “有麝自然香,何须大风扬。”

  芸芸众生,所犯的毛病,到做工的时候,就无我相;到吃饭的时候,就无人相;到打架的时候,就无众生相;到吃肉的时候,就无寿者相。

  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吃你的肉,超度你上西天。”有这种思想的人,自己认为是聪明,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上了大当,自己犹不知而已。

  我们修行人,时时刻刻要摄心律己,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

  不离家就是不找人家的毛病,不说人家的是非,也就是谨言慎行。

  时时回光返照,刻刻反求诸己。

  去掉自己古怪脾气,保留自己的忍辱功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