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四章)02


   日期:2019/8/19 10: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二十四章命如电影生已灭02

  刚才举过一个例子,大家坐在这里,当我讲‘现在’这一声时,这一念之间,生理上全部的感觉都在其内,但是因为没有别的(外境)刺激、没有反应,自己不知道,这其中不只四百生灭,在一刹那之间同时俱在,讲‘现在’早就过去,在刹那之间生灭变化有如此之快。

  大家学佛打坐,美其名说坐了半个钟头,甚至有些人借用名词,说定了半个钟头,什么定?你坐在那里乱想了半个钟头而已!事实上,坐在那里即使一念不生,已经不只经过八万四千的生灭变化。最后佛说,在这么快速的时间,你把它停留住了,换言之,使速度减疑,而且把慢的速度定住了,就是所求的效果、功夫。我们详细讨论这个文字,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是关于第一个问题简单的答覆,好像我说的有点语焉不详,但是现在只说到这里。

  这位道友的第二个问题,提到上次讲过的‘智者观命系属死生。我若能离如是死生,则得永断无常寿命’。道友问‘智者观命,系属死生’这句话的‘系属死生’四个字,是否是指众生的寿命在流注中的意思。‘流注’二字原文出于《楞伽经》,所谓生命妄想像流注,流注像什么东西呢?就在我们今天所看的河流,一百年以后,看到的还是一条河流,实际上,后浪推前浪,每一个水分子不断过去,后面的就接上来,表面上看似在流,事实上都过去了,当我们第一眼看这一滴水时,再看第二眼不晓得已经跑多远了!《三国演义》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切永远不断地过去,这是流注的道理。

  《楞伽经》上说,生命的存在,意识(意念)看起来好像有个我,实际上本来没有一个我,说现在,现在早已成过去,没有现在。说未来,未来变成现在,一说现在、未来,它又成过去了,前一个思想一讲,早已过去,流注式地在动。实际上,中间体空,然而也不能叫它空,当流注有的时候,它这股水永远看到生命是有。

  佛经说:‘智者观命’,观察人生的生命:‘系属死生’,翻译得非常好。‘系’一个绳子打个结挂在上面,属于它的叫‘属’。比如两只手是属于我的,如果残废砍掉,两只手不属于我的,但是我还是我,不过两只手没有用了,这个叫附属于我。如果照这样来讲,今天活著的生命、身体也不附属我,这个身体也不附属于我;真正的我,不属于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系属于生灭,生命的作用,系属于寿命。也可以说,寿命的存在,是因为这个身体生灭流注的存在。因此,看起来有一个生命,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生命,这个说法是小乘的说法。

  ‘性’‘命’要紧

  大乘的说法则不然,我的这个身体,一切的生灭作用,系属这个寿命。寿命是个什么东西?问题来了!暂时不谈佛家文化,以中国固有文化来讲,孔子已经在《易经系传》上提出这个问题:‘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人要修道了生死,先要‘穷理’,等于禅宗的参话头,也等于佛教所言,要把一切经教道理通达透了。‘尽性’,然而才会了解到宇宙与人生的本来是什么。明心见性以后,才知道‘命’,生命的奥秘道理在什么地方。所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以说是孔子提出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先‘穷理’,后‘尽性’再生命‘以至于命’,才懂得命。

  我们看孔子一生,‘十五岁而志于学’,知道这个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才确定向这个学问上努力修养;‘四十而不惑’,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当中,还有怀疑,到了四十岁确定不怀疑;‘五十而知天命’,他才知道命,‘六十而耳顺’,善恶是非一切无分别,一切皆是顺缘,到了‘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勉强拿这一段来作注解。那么,由明心见性而达到真正了解这个命的学问,太不容易。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孔子的说法。

  佛法不大提这个事,不过,在密宗、在禅宗许多祖师的隐语里,在有些大乘经典如《华严经》里有提过。

  ‘智者观命,系属死生’,有智慧的人观我们现在的寿命,是‘系属死生’,本来我们有个永恒不断的寿命,那个就是真我。本来无我,勉强叫它‘我’,那个是生命的真我。等于‘阿弥陀佛’四个字,翻成中文就是‘无量寿光’,寿即寿命,光即性光,有相之光是子光,无相之光,常寂光是母光,自己本身的光明。子母光明会合而产生这个光。譬如眼睛所见的电灯光是子光,电的功能是母光,为无相之光。所以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寿命,又翻成无量寿佛。道士看到和尚念‘阿弥陀佛’,首士也念,他们念‘无量寿佛’。

  无量寿是真命,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无量寿,都在生死中,念念被生灭牵留了,换句话说,被生灭的流注迷糊了,找不到流注本来的功能,找到本来的功能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那就是佛最后涅槃时说的四个字‘常、乐、我、净’。佛从开始说法,到中年都说:‘世间一切无常、世间一切是苦、世间一切是空、世间一切是无我’。到了八十一岁涅槃时说:‘不然,世法是常、乐、我、净’。这就是无量寿命。现在,因为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奥秘,所以把无量寿光、常乐我净涅槃本身,给生死系缚住。

  因此禅宗提出了生死,了现在的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人在六道轮回是分段生死。什么叫分段?比如人活到六、七十岁死了再来投胎,或者变牛、变马、变狗、变男人、女人?不知道。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生命分段存在,好比一节长面包切成一片一片还是面包。凡夫是分段生死,了了分段生死后,高一层进入‘变易生死’,就是罗汉。什么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父母所生之躯死了再投胎;‘变易生死’则能靠禅定的功力,把肉体修到留形后住世,古人能留形住世五百年的很普通。

  譬如龙树菩萨有一弟子,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碰到它,已经活了八百年。另外,印度有一个和尚,在印度活了五百年,到中国活了五百年,叫宝掌千岁,在中国修了好几个庙子,他与达摩祖师在异乡客地相逢,了了道以后才圆寂。他在四川以及其他地方的好几个庙子,我都住过,像杭州西湖有一个中印庵,也是宝掌千岁挂单住过的茅棚,后来盖成庙子。类似这样的人很多。那么,留开住世是不是了了生死?还没有。变易生死可以把生死的快速形态减缓、延长,也就是刚才讲的,箭射出去,中途截住,停一下,把它停留住,就是这个道理。这八个字告诉诸位‘应作如是观’。

  接下来另有一句,也是这位道友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若能离如是死生’,我若能离开现象的分段生死,不随生灭的形态,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本源。‘则得永断无常寿命’,无常寿命是指人世间、三界、六道的寿命无常,那么,无常寿命断除了,不随生灭法,永得真常,真常也是假定说法。常乐我净就是无量寿佛,永远达到这个境界。

  以上所言,据我所知,如果详细讨论这位道友的三个问题,再引经据典发挥起来则更多,我们暂时到此为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