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五讲02


   日期:2019/10/29 11: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

  第五讲精进为降魔的根本02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若没有精进的精神,何能做到?地藏王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不是大仁大智的精进精神吗?

  在世俗里,若有人劝你打牌赌钱,你如不打,他就会说你消极;劝你吃喝跳舞,你如不应邀,他就说你懈怠。修学菩萨道的圣者,为了度众生、了生死,其积极精进的精神,实在不是一个非佛教徒所能知道的!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路经八百里流沙,途中失水,几乎死在沙漠之中,但他宁愿向西天一步死,也不愿往东土一步生,若非宗教的热情,为教的精进,何能至此?慧可大师参拜达摩祖师,立雪断臂,不退初心,若非有精进求法之心,何能至此?在佛教中,六度是以精进为主,无论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若无精进,也无法完成波罗蜜。

  经里说,精进有十种利益:一不为他力折伏,二获得诸佛摄受,三人天等众敬仰,四听闻正法不忘,五未知者能求知,六增长无碍辩才,七得进住于禅定,八少病少恼少患,九饮食容易消化,十如优昙花开放。

  精进如钻木取火,不可中途停顿,菩提心好发,恒常的精进心确难维持,无论做什么,若无恒心、精进、毅力,中途停止,一定不会收到实益。常听到人说:‘五分钟热度’,没有恒常的精进,以五分钟的热度来做事,怎么能够成功?要使精进持久,要有孔明先生‘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否则,只求速成的心,或是希求近利的心,一不达目的就后退,一遇挫折就灰心。那些做事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人,就是没有百折不挠的精进精神。

  在经里有一段寓言说,有一只鹦鹉,见到一座山林失火焚烧,火势非常猛烈,它见了非常不忍,即刻飞到河边用口衔水前来救火,像这样‘杯水车薪’都不如的救火方法,当然无济于事,但这只鹦鹉仍然精进不息的为救火而忙。

  这时,天上的火神知道了,就对鹦鹉道:

  ‘鹦鹉!火势这么大,你以口衔的这一点点水,怎么能救火呢?这不是徒劳无功吗?’

  鹦鹉回答道:‘救火是大家应尽的责任,明知我的力量很小,但我不能不尽心尽力而为!’鹦鹉的话很平凡,但鹦鹉的壮志是不平凡的,这种见难不退的精进勇猛,竟感动了天神为它熄灭山林的火灾。

  在《四十二章经》里就有六章说学道的人应如何精进,精进共分三种:一披甲精进,二摄善法精进,三利乐有情精进。所谓披甲精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修道者好像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阵,意如怯弱,就会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如精进勇锐,不畏前境,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破灭众魔而得道果。这披甲精进,就是说修行必须要有战斗的精神。

  披甲精进是除恶,但精进中还要完成善法,是名摄善法精进。这是说无论出家在家,修习善法不宜过急,也不宜过缓,一切要以适可为主。因为急则由反动而退,缓则由怠惰而退。好像弹琴,弦松就会不鸣,弦紧又会声断。所以为善修行不要太缓,也不要太急,缓急都会出毛病,佛法的第一义是在中道!

  利乐有情精进,这是说学佛的人要大发慈悲,普渡众生,但三界众生无量无数,若不精进,何能实践度生之志?怀著无限的悲心,具有广大的志愿,才能精进不退。

  我人在修道的过程中,常常容易犯根身疲倦,心识放纵的毛病,这是我们还没有了知时间和生命的宝贵。我们在时间中生活,想到今天完了还有明天,今年不做还有明年,少年不修还有老年,就这样在悠悠时光中蹉跎岁月,结果在懈怠依赖的习性下堕落了。

  若是知道生命的宝贵,时间岁月的不再来,把无常记在心头,就会一刻不停留,一刻不犹豫,真心向道了。

  过去,佛陀问诸弟子道:

  ‘人命在几间?’

  ‘在数日间!’弟子甲回答。

  ‘子未知道!’佛陀不以为然,再问道:

  ‘人命在几间?’

  ‘在饭食间!’弟子乙回答。

  ‘子未知道!’佛陀仍不以为然,又再问道:

  ‘人命在几间?’

  ‘在呼吸间!’弟子丙回答。

  人命在呼吸间,佛陀听了非常欢喜,就称赞道:

  ‘善哉!子知道矣!’

  人能觉悟到生命在呼吸间,对于修道,对于行善,还敢懈怠吗?对于修道,对于行善,还不赶快精进去完成吗?

  精进是纯而不杂曰精,前而不退曰进,精进的目的是要‘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五明学佛网: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 

 净界法师:八大人觉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