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真正最有价值的补品和修身养性的秘诀


   日期:2019/11/3 17: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些人外表长得斯斯文文,穿着干干净净,相貌又端庄,可常有强烈的嫉妒心。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你的脸蛋身材再好,别人也不会赞美你,反而会批评你,说你的性格不好、脾气恶劣等等;只有第一次见面时可能会给人一点表面的好印象,过后大家都忘了你长得什么样子,只记得你让人厌恶的言行。

  相对地,一个人不管他长得多难看,只要有善良的慈悲心,虽然在感官上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是很亮眼,但是慢慢地由于良善内心和得体的言行也会感染他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们说只要有善心,那么在生命的道路上和在心中成佛的道路上,都会很顺遂,前途平坦;但如果我们带着恶念,这样做什么事也都不会很顺的。宗喀巴大师曾说过:“如果你有颗善心,那么见和道都是平坦的;要是你有恶劣的嗔恨心,那么见和道都是凶恶的。”

  所以,善和恶的主要来源在于心,而不是言语和行为,因为心是主导,言行则是配合心的意念来行事的。

  当然,如果一个人心地很善良,但常常嘴巴不饶人,也会让人很讨厌。若有人对你说“我对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每次都对你恶口相向,久而久之你也会讨厌这个人。所以,我们不但要有美丽的心,同时也要改善我们的语言。佛陀教导我们要说“善巧语言”,也就是美好的语言。

  借由自己心念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尽量让自己的言语和身体随着善良的心走,这样就避免伤害别人。

  你不伤害别人,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伤害你。如果别人伤害你一次,你对他不起嗔恨心,第二次、第三次之后,他会很愧疚的;而如果别人伤害了你一次,你反过来伤害他一次,对方又来伤害你,像这样冤冤相报,就像古人讲的“何时了”啊!

  当一个人要欺负你时,就像一个手掌在天空中摇来摇去,你就不要伸手接他的掌;他的手独自在那里摇来摇去,最后疲倦了,自然会放下来。如果他对你不满意,你不要理他、不在乎他,视而不见,等到他疲倦之后,就没有那个能力了。

  碰到有些人对我们不满意,或有诽谤的情形,我们能慈悲就慈悲,不能慈悲的就不要管他,久而久之对我们的不满意或诽谤就没有了。有时邻居关系不好、夫妻相处不好、小孩跟父母相处不好、老板跟员工相处不好的时候,如果觉得是对方无理取闹,就应该告诉对方事实是怎么一回事,把事情说清楚。如果负面的情况一直继续、重复,成了伤害,你就暂时不要见他——这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如果你有能力调伏对方,把他不好的习性改掉,或者也可以让他跟着你好好修行,改变他的思维,这样是最好的。

  如果他改变不了,而你还想方设法要改变他,那就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依能力而行。

  如果做不到,你就不要去接他的掌,这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中国人讲忍让,佛陀也是如此说。

  因为最难修行的是忍,能忍则忍,忍不了就尽量暂时让一让。

  要熟知对方的习性就是这样,过了就会没事的,这样才不会造成对你更大的伤害。这是我们作为佛教徒需要具备的心态,也是改善自己情绪的一个简单方法。

  修身养性的秘诀就是是要从养心开始。一个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人,如果不从心灵层面去净化自己,那么负面的情绪也会使得自己常常身心不得安宁或是病苦不断,如此吃再多的补品也是无用的。

  所以,世间真正最有价值的补品,就是心灵向善,并且豁达地去看待世间的一切无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最有价值的补品)(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最有价值的补品)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