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嘎玛仁波切:我心中有佛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走皈依的形式?


   日期:2019/11/22 17: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祈请上师开示,我觉得只要心中有佛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走皈依的形式?

  答: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这跟我们入门学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没有受皈依的戒律,我们就不会约束自己;不约束自己,造作了恶业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自己也会得到恶果感受苦痛。

  如果不皈依,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表面上你可能喜欢供佛、点灯、烧香、拜佛、念经等等,但佛陀让我们不要去伤害众生,要约束自己的时候,就会开始做不到了。约束我们的语言不要去骂人,你做不到;约束你不要去贪婪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你也做不到;约束你不要嗔恨他人,还是做不到。

  所以,真正要做一个佛弟子,必须要从入门皈依开始。皈依的戒律,是别解脱戒里最基础的戒律,而所有戒律的基础就是皈依。皈依之后,修八关斋戒可以,修出家的戒律可以,修菩萨戒可以,修密乘的戒也可以。如果没有皈依的话,什么戒律都谈不上,因为没有基础。

  所以,信佛不是说说而已,不是你说自己信佛就可以了,是要有戒律戒条的。皈依后,通过佛陀的身口意传给他的弟子们,受身口意的戒律,身体上不去杀生、偷盗、邪YIN;语言上不去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心不去贪嗔痴慢疑等等。伟大的佛陀传了无上殊胜的佛法给我们,我们也愿意追随佛陀去闻思修佛法,如此,我们才能从一个信佛的人变成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就如同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而制定校规校纪,国家为了保护人民而制定法律法规一样,佛陀为了让弟子能够从险恶痛苦的轮回中脱离,慈悲善巧地通过戒律之方式来保护弟子。守戒,就是对自他最大的保护。

  无始以来,人们习惯了囤积负面的能量,佛教管它们叫“不善业”,杀生、偷窃、邪YIN、恶口、挑拨离间、讲是非,讲谎言,贪念、嗔恨,妒嫉、傲慢、疑心病等等这些都是负面能量,不把这些净化、消除掉,将会带给我们无尽的苦难。

  比如杀生会带来短命多病,前世杀生今生就短命;今生继续造业杀生,疾病就会不断,生命也会短暂。如果你的言语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你会收到越来越多语言上的攻击,你的语言会越来越没有分量,得不到大众的尊重与爱戴。

  所以,从信佛到学佛,要从约束、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开始。负面的能量曾经带给你巨大的伤害,是痛苦的根源,你现在还要紧紧抱着它们不肯放吗?有多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明明知道哪些是恶,哪些是不善,就是不肯给自己一个真正改过向善的机会。

  佛,不需要我们去拜,不需要我们去点香点蜡烛来照亮他,佛已觉悟。为什么我们要跪在佛菩萨面前,跪在上师面前?佛菩萨不需要你跪,上师不需要你跪,是我们自己需要。五毒炽盛的凡夫俗子们,什么时候可以消业呢?就是在你最谦卑的时候,简单来讲,就是说你能彻底看透自己的时候,懂得知错改错的时候。当你傲慢狂妄目中无人的时候,当你血气方刚得意洋洋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甚至不会觉察到身口意造作恶业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烦恼和痛苦。

  当我们发自内心懂得谦卑之时,当我们真正成熟低头弯腰之时,才能看到自己身体、语言、内心中所有的缺点。

  从整个东方来看,谦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象征与标志。平时我们磕头礼拜佛菩萨,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与感恩之情。其实,我们真正在拜谁?是在拜我们自己啊。

  为什么要拜自己?因为你已经誓愿要跟着佛陀学习,把你身口意深处最肮脏的一面洗干净,放下你自以为是的身段,放下你那污浊不堪的缺点。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福报和快乐,你才能因为福报和智慧的增长,拥有长寿健康喜悦的身心。

  很简单,如果一个学生比老师还傲慢,怎么可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真正的本领?皈依,戒律,跪拜等等这些你认为的形式,就是让你开始找到谦卑的自己,并在每个谦卑的当下,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把它们完完整整地彻底放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