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两种熏习义④


   日期:2020/1/23 2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熏习的相状

  万法唯识的法字,其义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就是说宇宙万物的每一物(法)都能保持(任持)自己的相状(自性,即自体),使人对其生起理解。熏习一法,既是法,又能让人产生理解,说明熏习也有相状。熏习的相状有二种:就是见分熏和相分熏。宇宙万有,不外就是精神与物质,亦即十二因缘的“名色”,《百法明门论》里的心法与色法,也就是能缘的精神作用——见分,所缘的境界——相分。所以万法的亲因缘——种子,即熏习,也就有两种:

  1.见分熏

  前七转只及其相应心所的自体分为能熏,第八阿赖耶识的自体分不要说必是所熏。当前七转识及其相应心所的自体分生起现行的时候,便有向外的能缘作用,这种作用即名见分。如果自体分不是力量极劣弱的无记性,就具有能熏的四义,则能熏习自己的习气在第八识中,成为前七识及其心所自体分的新种子,或使其本有的种子力量增盛,为后时各各自体分生起之亲因(内因外缘之内因)。倘若将唯识四分合聚为二分,则第四之证自证分,第三的自证分便摄入第一之见分,因此三分都有能缘胜用的缘故。此见分熏习各自的见分种子,不熏他种,故名见分熏。

  2.相分熏

  能熏的法只有自证分或者见分。相分因没有能缘胜用,本不能自熏成种子,因仗托见分的力量,在见分熏习时,亦能熏成自己的种子在藏识中,所以说相分亦能熏。

  熏习的种类

  熏习的种类无量无边,若归纳起来,不外三种:

  1.新熏的种子

  有分熏习,亦名有支熏习。即是吾人的身口意三种行为的熏习,所熏习成的种子,是新生的。这新熏的种子,能招感三界一切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

  2.熏习的相续

  言说熏习,是人们感觉的熏习,这类熏习都是本有的、相续的,如果在本识上根本没有这类本有种子的存在,便没有这样的感觉或思想产生了。由这类熏习所需长的种子,当来便能生起语言文字等的一切知识。如佛子此生此世学习了某些佛经论典,在此生成新熏种子,在来生便成了本有种子,所以后世一接触到这些前生读过的经论,便象很熟悉似的,易学易理解。

  3.破人法我见

  我见熏习,我见有两种。一是人我见;二为法我见。人我见是粗显的,执著有一个能主宰一切、支配一切的实在我体。人我见熏习有本有与新熏的两种,本有的人我见叫“俱生我执”,新熏的人我见名“分别我执”。法我见是细密的,执著有一个真实的,固定不变的真常法体。如小乘有部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法有见熏习也有本有与新熏的二种:本有的法我见即“俱生法执”,新熏的法我见是“分别法执”。从人法我见生起的情况看,法我见可能独自生起,人我见必须同法我见同时生起。若从修断方面说,若断法我见,必须先断人我见。若断了人我见,不一定能同时断除法我执,这在《我唯识论》卷一卷二破人法我见时,说得最清楚详细。

  熏习的结果

  熏习的结果便是摄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种子有杂染种子和清净种子。此二类种子都有本有和新熏的二种。关于种子的学说,在《摄大乘论》和《成唯识论》中说得很透彻,学者欲明究竟。

  两种熏习学说的比较

  以《大乘起信论》为代表的性宗真心熏习义和以《成唯识论》为代表的相宗妄心熏习义等诸意义,已如上述。现就两种熏习学说,作一简单的比较说明,以便更方便学者在修学佛法中选择其一而修习之。

  性宗的真如缘起论,相宗的赖耶缘起说,这便是两种学说的根本差异之处。

  相宗说,阿赖耶识刹那变化而又一类相续,无始以来恒转如流水。恒表非断,以遮断见;转谓非常,以遣常见。非常非断而远离二边契中道义,因果理成。阿赖耶识能够执持世出世间一切染净种子令不散失,此诸种子起现行时,于是正觉世间,有情世间得以建立。

  真如是无为法,凝然不动,没有生灭变化,按理说不能接受熏习,又无势力熏习他法。但性宗说,真如为能熏时,熏习无明而成正觉世间;真如为所熏时,接受无明的熏习而成有情世间。从熏习的角度上,可看出性相二宗的熏习义有很大的不同。

  约能熏说,第一要有生灭义,无生无灭的真如就不能为能熏。《大乘起信论》的能熏义贯通无为法和有为法,许可真如为能熏。第二要有胜用义,相宗认为无覆无记的阿赖耶识,没有善恶二性的胜用,不能为能熏。有能熏力量的是前七转识及其相应心所。《大乘起信论》则许可第八识为能熏。第三要有增减义,唯识宗安立能熏义但通因位不通位果位,认为佛果圆满,不增不减,所以佛佛道同,不能为能熏,若为能熏,前后佛果应有差别。性宗的能熏义贯通因位果位,许可佛果有能熏义。

  从所熏论,作为所熏,第一要有坚住性,相宗认为像前七转识那样的法,有间断故无坚住性,不能持种,不能为所熏。《起信论》则许可之。作为所熏,第二要是无记性,相宗认为染净二法互为违背敌对,不能为所熏。性宗则许可极染的无明与极净的真如能互相熏习,作为所熏。第三要有可熏性,相宗认为,真如无为法,体性坚密而不虚疏,没有接受熏习的可能性,不能为所熏。《起信论》主张真如随缘之说,许可真如为所熏。第四相宗主张所熏之法,一要是有为法;二要是有体之法。《起信论》则把所熏贯通于无为法,和无体的无明一样。

  熏习的道理通于染净善恶,世出世间,如果我们修学佛法的佛弟子,把它的道理彻底明白了,对于我们学佛大有帮助,并且能稳速的达到学佛的目的。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祜,尔虞我作。拜金银不拜父母,要珠宝不要兄弟等丑恶现象充满着大都市,袭击着乡下农村。

  佛弟子懂得四大皆空,五蕴非有而勤勤于修学佛法,孜孜于利济群生。且不论远在那高山云雾中潜心修道的佛子,至于说处在繁华都市的丛林,因受社会思潮的冲击,不良现象的影响,多数佛子能洁身自好,一心向道,出于淤泥而不染。

  极少数的偏偏向坏的方面看,染的东西学,所熏习的是恶法、染种,结果越熏习染种越多,净种日少(道心退失),住在寺院,看这看那不顺眼,认为寺院不如社会,僧人不如俗人,由此大错特错的观念影响,善根越来越少,信心越来越薄,最终变成不僧不俗,甚而至于半僧半俗。这都是染污熏习的结果。

  佛弟子远离杂染熏习,接受净种熏习,象那些发心布施持戒、讲因果、讲行持的在各大丛林还是很多的。这样长期的净种熏习,善根越积越厚,有朝一日功圆果满,不负出家之志,达到学佛目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熏习       熏习佛法)(五明学佛网:熏习       熏习佛法)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三章 名言的熏习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信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要通过不断地 

 慧光法师:般若甚深 须长时熏习 

 智德法师:浅述真心熏习与妄心熏习的两种熏习义 

 继程法师:熏习净化 

 星云法师:「熏习」的力量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大乘起信论》的真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② 

 净土法门法师:没有佛法的熏习,你​想想是不是 

 了然法师法汇增补:欲得临终正念现前须要现在熏习得力 

 宏圆法师:恶习种子与现行互相熏习,纤毫便至无量 

 熏习的力量!老实念佛,老实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