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I 第45经(觉经)


   日期:2020/4/7 16: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四十五经(觉经):

  本经所讲的问题似乎更深了一步,因为它涉及到了“无明”这一本源性问题。我们在前面的经典中,反复地见到佛陀谈到愚痴凡夫以五阴为实我实有的颠倒知见。那么众生为什么会生起这些颠倒知见呢?我们若往上进一步溯源,便发涉及到十二因缘的起始点(相对而言),即“无明”。无明为一切烦恼的根本所在,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的。但是究竟什么叫无明,唯识学家们的说法也是各有不同。根据我的理解,这个无明,应该是宿世烦恼的累积总称。但是这些无明是如何累积形成,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而且,这个无明是如何跨越三世的?而且,我们人身一旦失去后,它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存在的?这些都是十分抽象的话题,光靠几句话是远远说不清楚的。

  很多自称为大乘的佛教信徒对于十二因缘几乎不屑一顾,声称这是小乘罗汉所学的法门,大乘菩萨不会理会这些。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浅薄的无知之见。十二因缘如果一一细究起来,简直如同天书一般,其深奥难懂常人难以领悟的。比如说无明,促使无明产生、累积并发挥作用的原动力是什么?也就是说,意识运动的最原始动因在何处?我们所有的善恶种子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而蓄藏的,当因缘成熟时,它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凡此问题,如果对佛法没有精湛深入的研习,根本是不知所云。用大乘佛教的话讲,这个靠我们去“悟”。然而,有时候,纵然我们“悟”上个千百年,也未必能悟出个名堂来,更不用说靠什么“顿悟”了。有时候,“顿悟”也只是讲阶段(层阶)的,那种“顿悟成佛”之类的话,绝不可信。我们见到释迦佛夜睹明星而“顿悟”,然而殊不知佛陀不知道为了此次“顿悟”刻苦修习了多少大劫,他是靠累劫的不断艰苦修行而换来了今世的“顿悟”。我们若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层而去妄谈什么“顿悟”,岂不是投机钻营、懒散成性之辈乎?

  佛陀在此经中,谈到了我们受到无明的无情驱使,而“见色为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正因为这个“不舍”,便使得诸根不舍之情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处,愚痴无闻凡夫起若乐觉,从触入处起”。这里的“触”,共分为六触。所谓六触,就是我们六根与六尘相接触后,所产生六种不同的认知。而我们产生的这六种认知基本上都是颠倒的,并没有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这种错误知见覆盖面很大,遍满三界——意界、法界、无明界。结果,它们导致了我们产生了种种颠倒的知觉,即所谓的“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凡些等等,都是因无明而引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六触六处,“舍离无明而生明”,则这些颠倒知觉便不复产生。因此,解决的根本目标是无明,而解决的途径,则需要通过六触六入。至于如何解决,则涉及的范围又太大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09.11.3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