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G 第95经(生闻经)


   日期:2020/4/8 6: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九十五经(生闻经):

  本经是阐解有关布施功德以及如何选择布施对象的话题。

  说起布施,实际上行大乘菩萨道的六度,其首要条件便是要多行布施,目的是要对治我们的吝啬与悭贪。布施有多种,一般而言为三种布施,即财布施、法布施以及无畏布施。这个财施,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我个人认为是居家信士对于寺院常住或出家僧人的一种物质布施。所谓“财施”,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货币捐赠”(金、银、钞票或其他有价证券之类赠送),而应该将其理解为“偏重于物质、有形方面”的一种布施。在原始佛教时期,由于出家二众持“不捉金银戒”,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接受信众的现金布施,而主要的布施品则是饭食、衣物、卧具之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而法施则主要体现为出家众对于居家众的一种佛法布施(即趋向解脱道的种种法门或精神上的某种心理慰藉)。而无畏施则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行为,比如说见义勇为,乐于奉献,在别在危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使别人消除恐怖;或为了大众的利益而忍辱负重甚至卧薪尝胆,等等,这些都属于无畏施的范畴。比如说观世音菩萨就有种大无畏的精神,时常布施给众生于无畏:“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离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而本经中所讲的内容,是涉及到布施的对象问题。有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到佛所,他特地向佛陀证实一件事情,此事为:

  “瞿昙!我闻瞿昙说言:唯应施我,不应施余人;施我得大果,非施余人而得大果。应施我弟子,不应施余弟子;施我弟子得大果报,非施余弟子得大果报。云何,瞿昙!作是语者,为实说耶?非为谤毁瞿昙乎?为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不为余人以同法来诃责耶?”

  我将上面一段经文的大意翻译一下:“大师!我曾经听人说您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大家要布施,那么最好要布施给我(供养佛),不要布施给其他人;要布施给我的弟子,而不要布施给其他人的弟子,因为布施给佛以及佛的弟子,会获得大果报;若布施给别人以及别人的弟子,则不可能获得大善果报。’现在我要问您一下,这话是您亲口说的吗?如果是您亲口说的,那么您能解释一下吗?如果不是您说的,那么说这种话的人,是在毁谤您吗?”

  佛陀听后,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彼如是说者,谤毁我耳!”意思是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为什么呢?在佛陀看来,如果他真的是说了这种话,那么他将会“作二种障——障施者施、障受者利”。佛陀是位智慧圆满的圣者,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话,他怎么会去说呢?因此佛陀说:“婆罗门乃至士夫,以洗器余食著于净地,令彼处众生即得利乐,我说斯等亦入福门,况复施人?”由此可知,这种是非颠倒的话,佛陀是断断不会说的。但是佛陀又声明,他的确说过这样的话,即“施持戒者得果报,不同犯戒”这句话,他是的确说过的。

  “施持戒者得果报,不同犯戒”——这句经文,乃是本经的经目。我个人的观点是,佛陀在某时某刻,曾经很郑重地说过这句话,当时也是在教诫那些布施者们,如果要行布施,首先应该布施给比丘中的严持净戒者。比丘如果持戒精严,今后定然得道,如果布施给这样的精进比丘,所获功德必然殊胜。相反,如果布施给那些整天只知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比丘,则根本上就无果报可言。佛陀的本意是在劝诫居家布施者们,若要布施,持戒比丘为布施首选,而不要布施给那些不持戒甚至犯戒的比丘。一些居心不良的家伙(此处为假设,外道或犯戒比丘)听了佛陀的这番话,心里便十分恐慌,于是刻意篡改佛陀教诫,企图让佛陀背黑锅。在阿含诸经之中,类似以讹传讹的例子很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于“持戒”是多么的重视!菩萨的六度法门中,“持戒”位居第二,可见无论大乘小乘,对于持戒都是格外强调。在《长阿含经·十上经》中,佛陀如此说:“云何六修法?谓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从这里可以看出,“戒”在佛教的整个传承体系中,十分关键。因此佛陀在临涅槃之前,曾嘱咐弟子们以后要“以戒为师”,时时记念之,不可遗忘。

  在这里我要啰嗦一句,即对于广大的佛教居家众来说,到寺院里行布施,为了图个方便,绝大数多都是以“红包”作为布施供养的替代品,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但在布施对象上,我们似乎还是需要运用些“分别心”——虽然大乘佛教主张不要有“分别心”——尽量布施给那些道心好一点的、持戒认真一点的师父们。但是这样又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惑:作为布施者,如何甄别那些道心好、持戒严的师父呢?头上多几个官样头衔,或者混一顶博士帽,恐怕不能位列其中。对于这个难题,我也同样困惑,甚至惭愧:我就是属于那种既道心不好,持戒也十分懈怠的群类啊!因此谈到如何如法地行布施,我真的没有话语权,甚至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最后,还是看看佛陀是如何教诫我们的——

  但使持净戒,离重担烦恼;

  纯一修梵行,漏尽阿罗汉;

  于世间善逝,施彼得大果。

  愚者无智慧,未尝闻正法;

  施彼无大果,不近善友故。

  若习善知识,如来及声闻;

  清净信善逝,根生坚固力。

  所往之善趣,及生大姓家;

  究竟般涅槃,大仙如是说。(元月26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