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四)~H 第252经、253经、254经(沙门婆罗门经)


   日期:2020/4/10 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252经、253经、254经(沙门婆罗门经):

  252经叙述如不如实知法者,虽为沙门,亦非沙门;虽为婆罗门,亦非婆罗门。

  佛陀对诸比丘说:“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法不如实知,法集、法灭、法灭道迹不如实知,彼非沙门、沙门数,非婆罗门、婆罗门数,彼亦非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这里的“法”、“法集”、“法灭”、“法灭道迹”如实知,是指“于老死法不如实知,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不如实知”,继而对“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等不如实而知。

  这里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待沙门与婆罗门的。“沙门”泛指古印度一切出家修行者,并非专指比丘(或比丘尼);“婆罗门”既是四种姓之一,也是古印度正统信仰出家修行者,它与我们平常所讲的“沙门”义略有差异。按照本经中所述,对于诸法若不如实而知者,沙门便算不上是沙门,婆罗门也算不上是婆罗门(起码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沙门、婆罗门)。所谓法、法集、法灭、法灭道迹,以及生、有等集灭道,实际上就是指的是十二因缘。当然,从实际情形而言,古印度的多数沙门修行者是,对于因缘法则并不是很在意,每个教派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信仰规则,不太可能全部奉行佛教的义理。彼此相互吸收是可能的,若全盘照搬,势必使自己信奉的宗教,落入衰落甚至湮灭。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沙门非沙门、婆罗门非婆罗门”也是相对而言。

  253经与252经基本相同,只是将阐述的重点落在“六入处”,即沙门婆罗门若于六入处不如实知,而欲超拔因缘法,乃是“无有是处”。

  254经同样是阐述六入处,即沙门婆罗门对于六入处不如实知,而欲度脱触乃至老死,乃“无有是处”;反之,则“斯有是处”。

  第255经(老死经):本经叙述应当觉知老死乃至行,以及行集、行灭、行之灭道迹。其中的“行觉知”,主要指的是三行,即身行、口行、意行。我们种种造作之举,无非就是通过三行的途径而产生。

  252~255四部经所讲的内容大体相仿,内容较为抽象,在此不作多述。(8月1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