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六)~F 第435~437经:此三经所述为修学次第问题。


   日期:2020/4/10 12: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435~437经:此三经所述为修学次第问题。

  在中国禅宗史上,有南北二宗。五祖弘忍有两位得意高足,分别为慧能、神秀。慧能在江南布化,被称做南宗;神秀在北方布化,叫做北宗。一般而言,慧能系主张渐修顿悟,其主张在“菩提本无树”之偈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具体可参阅《六祖法宝坛经》)。而神秀系则主张渐修渐悟,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两种修习法门,孰优孰劣?依后世修禅情况来看,南宗似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北宗则逐渐式微。不过依我个人愚见,修行法门本无高下之分,就好像吃饭,饭量小的一碗足矣;而饭量大的,三碗五碗也填不饱肚皮。修禅可以成道,念佛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一个根机本来就不怎么样的人,你让他去顿悟,拼命去“棒喝”他、让他“参话头”,就算你用棒子将他敲个半死,用吐沫淹他,他也未必能悟出个啥名堂来。

  如果从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立场上来说,我个人以为佛陀更倾向于“渐修渐悟”。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说原始佛教时期比丘们的机性都很低劣,而是说这是佛陀一贯的教导。佛陀一再强调比丘需要具备务实心态和扎实的功底,不要老是琢磨着走所谓的“南山捷径”。佛陀的这种观点在《杂阿含经》中,我们不止一次地见到经文记载。比如说在435经中,须达长者向佛陀请教:“世尊!此四圣谛为渐次无间等?为一顿无间等?”须达的问话,表面上只涉及修习四谛的次第问题,实质上可以推演出一切修习法门的步骤究竟是怎样的。

  佛陀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回答的?很显然,在修习四谛法门时,佛陀主张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妥地去渐修,而不要去跳跃式发展,搞什么一步登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四圣谛渐次无间,非顿无间等。”这里的“无间等”(突破、现观),是指由突破凡夫而进入圣域,一般是指证入阿罗汉的情境。修习四谛是渐次修行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迹谛四者之间,是讲究次第的,不是说方知晓了苦谛,就一下子进入到苦灭道谛的修习——这是无法实现的。佛陀在这里作个譬喻:“犹如有人,两细叶树叶连合为器,盛水持行,无有是处。”用两个细小的树叶合起来去盛水,水很快就漏光了,因为这两片树叶中间有缝隙,无法储存住水(有漏)。相反,“譬如有人,取莲华叶连合为器,盛水游行,斯有是处”,用巨大的莲叶来盛水,不仅可以盛很多水,而且可以做到经久储存,无有遗漏。为什么,因为莲叶不仅巨大,而且莲叶很厚实,没有缝隙漏洞。对于四谛而言,若从苦谛渐次修至道谛,一步步地搞明白,毫厘之间都清清爽爽,就好像莲叶无有间隙,虽说道途艰险且遥远,却容易取得成功,十分保险。倘若贪图便利,脚根不著地,就很容易将所盛之水漏个精光,因为“两细树叶连合为器”,是根本存不住水的。

  在436经、437经中,佛陀用另一譬喻来说明:“如有四登阶道,升于殿堂。若有说言不登初阶,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堂殿者,无有是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其中要义,还是讲渐修渐悟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将佛陀的这种说法称作标准的、唯一的修行模式。佛陀针对不同的闻法对象,会施设出各种说法内容,这点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可谓同工异曲,相得益彰。在当代的修习法门上,“持名念佛”可谓渐修渐悟的典型代表。“持名”虽说收效比较缓慢,但是十分稳妥保险,不容易出偏差(除非方法确有问题)。时下普通民众乃至佛家四众弟子,皆有心虚浮躁之嫌(我本人也不例外)。若间有闲暇,心中可默念几句佛号,便是一剂不错的清凉抚慰良药。“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赵朴老的《宽心谣》,料想是其生前长期持名念佛的智慧结晶,诸位不妨一看。(9月2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