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常善法师:单独闭关训练要点


   日期:2020/4/12 14: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单独闭关训练要点

  常善师父:你再概述一下你自己认为修行、体解的重点?你现在要解决哪些问题?

  演捷:最难解决的,就是到了最难忍受的时候,没有那种誓死不退、死也不退的(精神和干劲),最后就……

  常善师父:注意啊,勇猛精进,就是精进的够勇、够猛,精进是相续态,勇猛是它的性态、细致状态。要有勇、有猛,才能突破万重关。勇猛精进到什么程度呢?誓死不退!誓死不退、死也不退、永远不退。三个,三重意思,誓死不退、死也不退、永远不退。誓死就是在死之前不退,任何状态下都不退转;死也不退,在死的过程当中,还是不退;死了、不死、怎么死、怎么痛苦,都不退;永远不退就是誓愿永不退转。只有这个心地才是个最圆满的心地。

  你要这个心地,你训练般舟训练什么呢?就是训练这个心地。难行能行干啥呢?难行能行就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不要怕遇到任何难题,欢喜遇到各种难题。像苦痛一样的,不怕苦、怕不苦;不怕难行、怕不难行。为什么呢?每难行一次,就是你淬炼一次,就是你涅磐一次,就是你再生一次,就是你再造一次,就是你受提炼一次。

  要作如是观,作如是想,做如是受用,那么任何逆缘,都能转成你成长的增上缘。然后通过这越来越多的增上缘的考验,究竟是百炼成钢…,千炼成精,万炼成虚,亿炼入道,成道了。这几个啊,百炼成钢是世间的,千炼成精,精钢,就是百炼之上还有一个千炼的概念,知道吧?百炼成钢、千炼成精,万炼成虚,虚啊;亿炼入道,这几个方便表达方式。你要在成钢之上还有很高的层次,这些层次中有不同的境界,很多、很多的妙境。不要认为一成钢就完了,何况现在还没成钢。

  这个心量无限的深邃、无限的广大、无限的微妙、无限的博大。这才能和三千大千世界,和尽虚空、遍法界相应,不要被一个地球所束缚,不要被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束缚,不要被那种210亿也好、多少亿也好(所束缚),无量佛刹、尽虚空、遍法界,这个世界观要对应上,这百炼成钢、千炼成精、万炼成虚、亿炼入道,还虚入道。那么这样对应的训练层次,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要百炼成钢就好了,何况现在还没百炼成钢。

  最好的养料是什么?难行能行!是养料、是砥砺、是成就,其他都没有这种感受。找那种,被那种舒服的感受、神圣的感受和微妙的感受,所欺骗。这个感受是什么?这个感受是我越难行、越要行;越难行、越能行;越难行、越去行;怕不难行,不怕难行、怕不难行。然后,认为每一次难行都是自己最好的一份浇灌,自己最好的一次成长,从心里当中一直达到无限。你要训练自己,不管碰到什么难题,这个难题是随机的,然后在每个难题中是这样成就自己的,成就自己难行能行的心、心地啊,成就自己不退转的心地。这个是一个训练的重点。

  在这个训练具足的时候,就可以面对任何难题,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就可以面对任何逆缘,这是真正的不动转地、不动心地、如如不动地。如来如来,如如而来、如如而去,这个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且,不要绕捷径、不要有侥幸心,你就准备百炼、千炼、万炼、亿炼,重重励炼、不尽励炼,越励炼、越高兴,一点儿投机的心都没有,我练好了如何等。我练的再好,我还想练;练的再好,我还要练;不练而练,练而无练,本来就如是,无所谓练和不练,对不对?就这样子啊。这是讲的核心区,就是这个心地。

  具体过程来讲,就是碰到一个难题,你现在出现的就是,比如心力化难题,是个心力不够,过不了关,身体难受、或其他种种感受,被这个受所左右,被心里的动力不足所左右,被心里的种种感受所欺骗、所左右,被那种痛苦的感受所左右。折磨的感受、痛苦的感受是很粗的一个东西,无聊的、寂寞的、没什么意义的那种感受,就是若有若无的、空无所有的那一种感受,也会是一种欺骗,这是更微妙层次上的感受。什么第三感受,觉得非常微妙、非常神圣,大光明相,种种奥妙显圣,那个时候,还要突破它,还要不被这种圣境所限制。

  苦境对应的什么呢?是恐惧心,是侥幸心,是逃离心,是那个偷懒的心。圣境对应的是什么呢?对应的是不懈的心、永无休止的心,是一个真正不染着的心。从根本上训练自己,这样从心底上,最终是心底上的突破。这个心底如果突破了,像不坐不卧是小事情。

  你说你怎么样算心地完整了?对应90天如弹指间,没有世间思想如毛发许,没有疑惑如毛发许。对吧?然后不坐不卧,这个经行状态,入定,90天入定,无所谓90天、不90 天,这就是定啊。就是这个心地的完整,一定要通过事项的检验,这个事项紧接的是你的心地,那么所有的训练都是心地法门,就是这个心地的法门,就是训练这个心地。

  那么具体到你现在来讲的话,除了这个心地之外呢,要去探讨一些方便啊。什么方便呢?比方说,你要探讨这几个问题,你自己要去体证。呼吸、身形、重心、声音、脚步,这几个如何完整地组合?

  演捷:我没有太管过呼吸,只是觉得脚步和丹田气的配合。

  常善师父:丹田气就是呼吸。你逐项体会,不要一下子全部来。比如,体会脚步和声音的关系,脚步和声音怎么配合的。单独脚步是什么情况,单独声音是什么,配合起来是什么。大声配合是什么样,小声配合是什么样,中声配合是什么样,无声配合是什么样,默声配合是什么样。外动是什么样,内动是什么样。体会这些种种配合的不同,这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师父给讲这、讲那,最后都要落实到自己的修行上。每一道关都走过,轻的走过、重的走过、大的走过、小的也走过,这个配合走过、那个配合走过。你自己就知道,就见道了,就入不二法门了,说的就都是自己的东西了。而不是师父这里讲了一个大步、一个小步,这你就变成学舌,或者是学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你只有自己走了以后才知道,为什么这样?步伐为什么是这样,呼吸为什么是这样,声音为什么是这样,脚步为什么这样,重心为什么这样,心态为什么这样。到底体会什么心地,这个心地对应的、对峙的凡夫俗谛上那些心地,是个什么关系?

  俗谛上来讲,一个是浮躁心,浮躁心体现在那儿?脚步都是大的、都是快的,都是抢拍子的,然后都是不换气的,都是情绪状态、作意非常重的。作意重就容易累啊,都不是敛字诀,等等等等。体会这里面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这个心地。从这个心地的角度看,现在讲无上的微妙之处,根本之地、内在之处揭示出来了,而这个内在揭示了自己的心地,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体证。

  你把这个体证过去以后,明白这其中的道理,90天不证也证了。你如果没有明白这里面的道理,90天过了,也没过。知道了吧?你把这些东西都体证清楚了,90天随便你过。给个技巧啊,这样子教育人的时候,就很清晰。

  然后你还要注意,在教导人家步伐的时候,也是个方便、善巧。30分钟怎么教他,三小时怎么教他,三天三夜怎么教他,这就讲步法和行法。行法里面再讲,怎样面对冤亲债主,这他是个什么心态,像现在这个行法是什么心态,我讲过很多,记得吧?讲四个至诚,四个至诚之间的关系,至诚忏悔这个心,怎样能发挥出来,忏悔什么东西呢?

  常善师父:(前面)讲了步法、我们讲的那个理论,忏悔业障,然后呢,怎么样忏?能够忏悔的心安、心定,心能够老实接受一切,心能够生出至诚的精进心出来。你要体会这个东西,这个忏悔的要义讲给大家听,让大家能真正生出忏悔的心。你要做什么呢?领着大家唱忏悔偈的时候,能把所有的人都唱哭了。为什么?唱的是这个曲子,但真正的心地也是这个心地,能摄受人,而不是唱的这个调。明白了这个,你唱完了,大家能哭的一塌糊涂,让人的心地能真忏出来,至心忏悔是这样的。

  至诚接受,你要分析他为什么不肯接受啊?一般人不能生至诚接受心。要不老太太让她忏悔,忏悔!至诚接受不?不接受。…你要分析世俗人,为什么不肯接受?不肯接受的心态表现在哪里?怎样至诚接受?为什么至诚接受?至诚接受的奥妙在哪里?…

  至诚接受的奥妙在哪里?至诚接受的真正奥妙,就在于能让冤亲债主缴械投降!这是无中生有、无为之法,无为而无不为之法。真正你明白这个战略意义、这个奥妙所在以后,就肯接受了。接受,而且是身体的接受。身体的接受,一点点的接受而已,身体的一点点的不计较而已,带来的是什么?冤亲债主的全面满足、冤亲债主的全面投降、冤亲债主的全面缴械,冤亲债主缴械投降、一下子他就不斗了。解决斗争心,解决斗争心的根本就是接受。而且接受了你又有什么损失呢?你要把接受的利益给他讲清楚。接受的利益,至诚接受,等等、等等,你要体会里面的奥妙。

  至心回向,为什么要发出一个首先解脱冤亲债主的心?它的重要性在哪里?人为什么不能发这个心出来?不能发这个心,有几种情况?不能发这个心的损失在哪里?发了这个心的利益在哪里?

  让人真正心开意解以后,真正发出无论如何也要救拔冤亲债主的心。真正发出这个心以后,这是超拔成就的关键所在。

  至诚回向,般舟行人的至诚回向,和临终者的至诚回向是什么关系?般舟行人的发心,和临终者的发心是什么关系?好好体证它,好好体解它,至诚回向!

  至诚精进,誓死不退、死也不退、死了也不退,同样的道理,何为精进?精进的标准是什么?尤其是体现在微妙之处的精进,相续上的精进。实际上就是什么呢?就是相续、相续、再相续、再相续、还是相续。是不断相续、永远相续、永恒相续、不退相续、精进相续、圆满相续。

  …没有止尽,再没有止尽,就是让它相续下去。

  傻人傻念解决什么呢?解决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最根本的信心问题。相续啊,就是个流动,就是个示现。说傻念,就能让所有的人,无论任何时候都能安住,这是无上的安定之王。如何能做到傻念,傻人就能傻念!你要不傻,就老是有分别心。那你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不傻呢?会分别哪些东西呢?这类人分别什么、那类人分别什么?告诉他,你这样分别没有意义,把分别心抹掉了,当然就变傻了。就体现了真正的智慧了,不再被分别心所左右了。

  傻人就是傻念,傻念,平常人为什么不爱傻念?对不对?怎样生出对傻念无上的信心?如果你真能对任何一个人说出对傻念无上的信心,那是最高的境界。

  傻念,你给自己出个课题,七天七夜就是两字:傻念!你走三个七天七夜,傻念,走一个,再走一个,再走一个。走到什么程度呢?七天七夜,无分别心。这傻念关过了,这是实实在在过关了。…然后再走到什么程度呢?自己心绪非常不宁的时候,你要过一个关,在最不适合过关的时候,傻念、就念两个字:傻念,念出来。自己情绪状态不对,思想状态也不对,环境状态不对,特别受委屈、特别受侮辱、特别逆境的时候,傻念就管用。这样的七天七夜…。

  然后,再其次,随时随地,随时随地拿起来,七天七夜就进去,傻念不管。不捡好坏、不捡难行不难行,按照当时条件,当下是什么,就是什么。当下好,就好的走;当下坏,就坏的走;当下不好不坏,就不好不坏的走,就是傻念。不用非得找最好的时候,也不用非得找最不好的时候,不挑时候。知道吧?要达到这个境界,傻念才得力。自己体会体会、体证,傻念。这是傻念关。

  再比方说,你能体会到止语这个关的配合,念的再好、再坏,出现再多的情况,我都不讲话。七天七夜,我就不讲话,一句话不讲。吃着饭、吃不着饭,有饭没饭都没差别。

  当然,再进一步来讲,七天七夜不吃饭,打饿七;再进一步,不吃不喝,不语、傻念,这个境界好了。你把这几个七天七夜境界都行出来了以后,这几个层次、关口都过了,再过九十天就容易,念佛的关就好过了。这是讲傻念。

  刚才讲忏悔吧,那么讲步法、心法这一块。

  假如他遇到问题和境界、某种状态的时候,如何觉照、如何观想?觉照自己啊,比如说,你要觉照,现在的苦,如果不吃,真的觉照我将来怎么办?这个观想绝对能过任何难关。现在不弄,至少要多还冤亲债主一千六百万年的代价,要不就是六亿年的代价,那值吗?

  我不是讲了吗,一秒钟的精进能顶三点三年多,一天顶一百万年!一日一夜的精进能减少一百万年的功夫。你把这个关学习了,你就知道了,不精进就太不应该了、太愚痴了。

  再比如过时间相的关,你这样看这周围的云彩,看多了,你就不分别了。但是如果说,在云彩里呆上一年、二年,你就会明白云彩里边的事。从这到那儿,飞两个小时,中间你不分别了。你想啊,时间是个假象,人生百年,我们生命其实不过弹指间而已。百年都弹指间,一天一夜算啥?七天七夜算啥?90天又算啥?你不要分别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分别。就做如此觉照、如此观想,你就会笑自己,傻吧?

  再比如说,你去区分中午的时候,12点和1点钟,温度到底差零点零几度?区分这个有意义、没意义啊?太没意义了。今天比昨天到底降了几度?有意义吗?也没有意义,这个分别相太没意义了。把时间相一抽象掉,此刻的感受和下一刻的感受,有什么意义啊?钟表的重量和现实,有什么关系啊?无聊、无聊点儿,有聊、有聊点儿,有什么关系呢?人家看得起我、看不起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自己头痛点儿、牙痛点儿,有什么关系呢?就是牙痛,七天七夜、49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是受不了,我心仍然在念佛,有什么关系呢?时间上有什么关系,要觉照,是不是?

  然后反过来,释迦牟尼佛,般舟经上对世人有很多讲法。比如说,做一头牛想。不是讲,这个法,好是好,用一头牛换,我就换。就一头牛,要换则换,不换则休。世人就是执着自己所愿意付的代价。那你说我现在要证如此无上之法,就要付这点儿代价就行了?做代价想。

  你说我昏沉成这个样子,我就不干了。我窝囊成这个样子,我就不干了。这就是我对佛法的认识?这是我对释迦牟尼佛的信心吗?这就是我的决心吗?这就是我的愿行吗?如此一观照自己,就解决了。那么,碰到任何难题,你就觉照一下,噢,难在哪里啊?难在我嘴巴不能唱了,我脚不能走了,是不是?难在我呼吸不均匀了,…这时候难了,所以我就不能念佛了,是不是难了?

  然后你就想了,这算难吗?也就是说,超过这个代价,我就不愿意付吗?等等、等等,你可以做很多觉照、观想,都可以破,破苦痛关的。你可以去思维它,用实践去体证它。然后呢,昏沉关也一样。

  常善师父:昏沉关,你要能相续不断,随时随地走一天一夜,随时随地走两天两宿、三天三夜都没有关系。首先第一步,是要走一天一夜,哪天难行,哪天就走一天一夜!看看能不能做一天一夜难行的事。

  昏沉,你要不怕面临任何昏沉的情形,任何昏沉的状态,任何昏沉的沉误。于任何昏沉、清醒状态、时间状态当中,不生退心,都有一颗顽强的心。那你昏沉关就能过了。面对境界相也一样。

  如何面对境界相?在境界相中,一定要觉照自己,这段时间你有什么境界相?如何破这个境界相?…为什么会有境界相?噢,一切境界相都与我的念头有关系,什么关系啊?特别想吃、特别想喝,噢,境界相。一切境界相都是,因为我的要喜欢心安(念头)而起、要喜欢省劲而起;一切境界相都是。我对师父有这种要求、那种要求,因这种知见、那种知见而起;对师父不恭敬而起。为什么会接受别人种种示现的影响呢?…对,为什么出现一个前世的印象呢?因为我有一个求神通的心、求宿命通的心,就会有显示宿命通的示现。如果你有一个求这个、那个的心,你就会显现这个人为什么这样、那个人为什么那样,这样的心都会显示。

  然后,你如果有一个求甚深法意的心,就会出现很多人给你讲法,很多法意、很多微妙境界相的心,等等、等等,你去体会啊。一切唯心造里面,起码有二十种、三十种、三百种心地,对应你的境界相。等所有的境界相都通过了,都能理解到了,从心里上把这些关过了,心亡罪灭两俱空。就这样过境界关,把心地的念都空掉了。

  演捷:那个求微妙之法的心,也不应该生?

  常善师父:应该生!但不应该生染着。你要真正体会,一个是不染着;二是,你要真正认识到,傻人傻念其实是(具有)无上功德的,…无分别的智慧,无差别的智慧,大圆境智其实就是傻人傻念的这种境界,修无量功德的心要法门,而且要很执着、很执着。但是,执着过了后,要把它扔下来。你不执着,到不了砌入里面去,但到了境界后,要把它放下来。

  就好比,打仗归打仗,打仗胜了,打完仗不往心里去。就好像师父骂徒弟,骂归骂,骂完后根本不往心里去,因为骂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一种教育的手段。慈悲也一样,也是一种教育、调动的手段,为了调动他的心而已。都是方便、善巧。

  境界相里面起码对应两、三百种境界,你要觉照两、三百次后,觉照一次,就把一种层面的境界破掉;觉照一次,就把一种心地破掉。最后你就觉照到,噢,原来我的思维是无形的。我的思维是依此世界而立,我的知见??——思维的参照系是依此世界而立,思维的程序是依此世界而立,思维、知见的标准是依此世界而立。本来就是此世界的东西,非要去求彼世界的真理,一无是处。

  最后你发现语言是无相的,思维是无相的,念头是无相的,自然就生无生法忍。就无想、就无思、就无念。无想、无思、无念,然后,自然而然就,心不寂也寂,心自然而寂,自然远离颠倒梦想,自然心无任何挂碍,自然心无任何恐怖。

  就境界相来讲,你要过千重关、万重关一样,这样去一步一个脚印,把所有境界相都过掉,最后你就自然而然得到无生法忍、无生法的境界。

  这个念头,袁了凡往那里一坐,无念头、无分别,他知道任何念头都是虚的,知道任何思维都是没有意义的,知道任何染着都是空悲伤、都是空、徒劳无意义的,所以,自然就无念头了。

  比如说睡盖,睡盖达到哪种境界呢?比如像现在善翠这种境界的,就是散念念佛,念到晚上想睡都睡不着,不睡了。神满、气满、法喜充满,因为心上没有负担,她心上太没有负担了,她既不要讲法,也不要度人,也不要做事,也不要挣钱。她只知道傻乎乎地念佛。

  演捷:是不是那个出家人,走了多个九十天的,也是这种状态?

  常善师父:还达不到这种状态。

  演捷:还达不到?这么多个九十天啊。

  常善师父:这多个九十天,你一定要实行九十天,不能有任何辅助措施。你还去吊绳子去,你去拜佛去。都不是一个完整的、都不是具足身心的,都还在干什么?都还在照顾身体。知道吊绳子吧?…

  说哪个地方有人不得了,行九十天,搞一个钢圈,就像坛城一样,搞一个圆圈是钢栏杆的。他在栏杆里走,出溜下来了就可以架在栏杆上。说他功夫高,不用靠栏杆,而随喜的人没办法了靠栏杆,这随时随地给自己的偷心创造条件了。这就不能究竟、不能圆满。

  这一念是靠法喜过关的,靠真正的功夫去过关的,不是说靠这种方便手段去过关的。确实到后来,看他们都累的慌。

  就是说你要培养自己一颗笃定的心,不要着急去过九十天的关,也不要着急去成就。你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过。这么多关口,你就一个一个去清除,一个一个去攻,一个一个去仔细体证,一个一个去实践,一个一个去仔细体味。

  昏沉关一下子过了五十个,…境界关根本就没有数了。不要指望三个字、六个字,你就把这个关过了,三次、两次就把关过了。那个是骗人的。这个心地本身就不是个老实的心、不是定心,那是方便说说而已。

  境界关过个三百次、两百次,最后,体证,…任何境界都可以过,任何境界都不是难受,因为苦痛关都过了。心地中自然产生这个心,那样你带人(行法)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为你对任何的境界现前都了然于心,不担心。

  你看就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弄到啥时候算啥时候,早一年成就,早十年成就,晚十年成就,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心下来后,就是一个定的心,超越时间相的心、一个实实在在的心,这就是个圆满的心。有这个心,不成就也是成就。没有这个心地,你再走90天多少遍,也不是成就。那是个起伏不定、取巧的、有所作为、强烈作意的心。

  演捷:师父,你说这个过程当中,和度众生是什么关系呢?

  常善师父:好,先要把度众生的相要破掉。为什么?千万不要着急度众生。你要知道,你行法当下就是度众生,度众生不要有度众生的相。第一个,度众生一定要随缘;你不随顺因缘,你度不了他。方便才是究竟,没有方便你根本度不了众生。

  演捷:是要先成就自己,然后再去度众生?

  常善师父:不是,没有这个先成就自己的事。在利他的过程中,既是度众生,又是利自己,这是一合相。

  利他,不在于利他行,而在于利他的心。心地,一切流自这个心地就是真的。

  为了利益大家,宁可我推迟十年、推迟一百年成就,都没有关系。这就是利他心,这完全是一合相。所以,我们这个利他也很简单,就是带着大家念佛。没有别的其他事情,这就是利他行。

  度众生一定要随顺因缘,来而无粘、去而无留,没有遇到因缘,就不着急。今年度和六十年以后度,一样能成就。这一辈子度和另一辈子度,有差别吗?有因缘的话,六十辈子以后再度他,一样成就,和现在度他,一回事。实际上没有时间相,时间是个假象。

  所以,这样把度众生这件事放下。既放下来,又捡起来,来了有机会就度他,听了就听了,没听就没听。没有分别相,无非度、无非不度,不要刻意去求,不要有一副度众生的样子,如何如何地…。

  像我现在就是这样。你来,我给你机会,我对你尽责任,对不对?但如果因缘(不成熟),如果你现在对师父,没有一个恭敬的心,增加了一个挑剔的心,增加了一个不以为然的心,…路是自己选的,这个法一定要你来求,一定要你来敬,这才能度你。…不是我不慈悲,而是…来而无粘、去而无留,走就走。

  就像有的人过来,明明知道他会咬人的,也会救他。你咬我也没有怨言,只要有机会成就你,我就一定要成就你。明明知道他是一条毒蛇,我也一定要救你。我被你咬一口、咬两口,咬死都无所谓。一句话,真身是不死的。对不对?

  总之,要把这个相破掉,要把言语相破掉,思维相破掉,心无挂碍。

  这样的话,你对整个行法要过多少关,心里有个整体思路,慢慢去体证。

  演捷:体证过程当中,是否还要读楞严经?

  常善师父:不用。我给你讲的心法中,已经包括楞严经、楞伽经,所有的经都在里面。你和师父什么关系?你一有状况,就拜师父。行法之前要拜师父三拜,行法之后要拜师父三拜,这是授信,这是你对师父依止的心、依恋的心、恭敬的心,这个心始终内证。心有愿,师父就能帮到你。因为你是在求法、在敬法,你是把师父和佛看成是一合相,和法看成一合相。这个是你得法的一个前提条件。

  然后呢,你不要局限于语言层面的沟通交流。你看蓉岩那个菩萨——善莲,回家以后,有事就问师父,就觉得师父就在跟前,而且每次答上去都非常…,师父的法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是真实的、是微妙的、细致的,是无所不包的,是详实…是无微不至的,是没有分别的,是随时随地的。就看你的心地了,你的心地很至诚,在这个层面相应,就得这个层面法的照顾。这必须要和师父有当面交流,当面请教,只管受用,不要管其他的,不要琢磨其他的,尤其不要琢磨师父如何方便的。

  放下自己的知见,法都是因人而显,应机而现的。以你们现在的境界和层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没法体现的,…都是方便的。如果你以一个测度的心,以你的状态、以妄念的心,去测度师父,评价师父,对法的心不圆。非常可惜啊,可是因缘如是,谁也没办法。等有一天觉悟了、成就了、体会到了,那就好了。因缘如是,师父有时候想避免也无法避免。

  你看那个演s,当时,没来之前联系出家,说我死活都要出家,死活我都不离开道场。我说,好。一阵子过了,然后,非要离开,…结果,一走掉,…

  后来,回去以后和师父讲,我一定回来。我说,你答应的我不走,你却走了。他说,师父,我答应的你白天不走,没有说晚上不走的。我一定回来。回去以后,马上就回来。

  第二天讲了,师父,过二十年以后,我一定回道场。我要先敬孝。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半年后问,我可以回道场吗?我说,来吧!结果,来了三、四次,都没来成。因缘的原因,很可惜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