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F 810经~812经:此三经叙述比丘若修习出入息念,能令四念处、七觉支、明、解脱满足。


   日期:2020/4/14 11: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810经~812经:此三经叙述比丘若修习出入息念,能令四念处、七觉支、明、解脱满足。经中为阿难尊者向佛陀请教:“我独一静处,思惟禅思,作是念:颇有一法,多修习已,令四法满足,乃至二法满足?我今问世尊,宁有一法,多修习已,能令乃至二法满足耶?”

  阿难在禅思之中,虽然已经思惟到有“一法”的作用很大,但是他并不太明白究竟是哪种法。佛陀认为此“一法”便是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一法?谓安那般那念。”所谓四法,就是四念处。“(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不仅如此,“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对于四念处和七觉支我们都很熟悉;所谓“明”,乃是无明的对立面,即对人生终极真理的彻底洞察与明了,或者觉悟到世间因缘所生法的真谛所在。既已“明”,便即“解脱”;既“解脱”,自然也就已“明”。

  经中与安那般那念的四个名相有着次第的关系,比如说修安那般那念,能满足四念处,说明修习四念处是一定要修习安那般那念的,即安那般那念是成就四念处的要件之一;而四念处一旦满足,即可使得七觉支满足;七觉支满足,即可获得“明”;既已明,当然也就获得了究竟解脱。安那般那念、四念处、七觉支、明与解脱,上述共为十三个要件,称之为十三法。经末说:“是名法法相类,法法相润。如是十三法,一法为增上,一法为门,次第增进,修习满足。”从这里可以看出,修学的确是有次第的。作为凡夫俗子来说,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靠就想一步到位,实际上是很危险的。我们现在不少法师张口闭口总是“性空缘起”,将大乘“般若实相”作为口头禅,而对于“无我”、“无常”等基本理念却是嗤之以鼻,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对于修学者来说,“一法为门,次第增进”是完全必要的。

  813经叙述比丘当精勤修习四念处,正观出入息。在本经中,佛陀在谈到四念处时,作了一些譬喻。

  身念处:“譬如有人乘车舆从东方颠沛而来,当于尔时践蹈诸土堆垄不?”

  受念处:“譬如有人乘车舆从南方颠沛而来,当践蹈土堆垄不?”

  心念处:“譬如有人乘车舆从西方颠沛而来,彼当践蹈土堆垄不?”

  法念处:“譬如四衢道有土堆垄,有人乘车舆从北方颠沛而来,当践蹈土堆垄不?”

  经中所述便是修习四念处时,一定要正观出入息,否则容易陷入散入不定之中。(3.3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