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


   日期:2020/4/14 16: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故名其为“四正断经”。四正断又名四正勤——北传译为四正断,南传译为四正勤。经中列出了四正断的名称,但何谓四正断,并未给予十分详细的解释。“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在877经中,对于四正断分别有了简略的阐释,分别为:

  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通过上面的经句,我们不难看出,四正断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四句,即“已起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益”。而在879经中,对四正断又作了一些解释,其中对律仪断的叙述:“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对于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净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此处着眼于修定,并在定中树立起不净观,重点是对色身的观想以及对饮食贪欲的观照;而关于修断:“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断”,则主要着眼于四念处的修习,其他诸如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等,皆可列为修习之中。

  关于四正勤,参考一下相关资料(《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主要表述为:

  1、为断已生之恶法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若有懈怠心、五盖等诸烦恼覆蔽心,使远离信等五种善根,为断除这类已生之恶,须一心勤精进,以方便除断。

  2、为使未生之恶法不生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懈怠心、五盖等烦恼心虽未生,因恐其后生起而遮蔽信等五种善根,遂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使令不生。

  3、为使未生之善法生起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为使未生起的善根生起,一心勤精进而方便修习,使彼善根生起。

  4、为使已生善法增长而一心勤精进。即于信等善根生起时,为使之增长而勤精进方便修习,令无退失而得以增长成就。

  前两种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断”,即令恶法断灭(止恶);后两种也许称为“勤”更为合适,即勤修善法(修善)。(4.1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