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K 1006经、1007经和1008经皆是佛陀为天人解答有关“第一最”的话题。


   日期:2020/4/15 16: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006经、1007经和1008经皆是佛陀为天人解答有关“第一最”的话题。

  1006经中天子说偈:“所爱无过子,财无贵于牛,光明无过日,萨罗无过海。”从父母的角度讲,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心底无私”。父母对于孩子的那种父母之爱,已经完全超越了功利的成份。因此,世间之爱,皆莫过于父母给予子女的那种爱。古印度以牛为贵,将牛奉若神灵,家中拥有白牛无数,乃为大富大贵的象征,故称“财无贵于牛”。而世间的一切光明皆来源于太阳(包括月亮),故说“光明无过日”;而世间一切江河湖泊,最后无一不是归流于大海,所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论长江黄河,其最后归宿无一例外地流向大海的怀抱,故称其为“萨罗(湖泊)无过海”。在天人看来,世间之爱莫过于子女,家财第一莫过于牛群,世间光明无过于太阳,世间湖泊莫过于大海。

  然而佛陀并不赞同天人的观点,他回答说:“爱无过于己,财无过于谷,光明无过慧,萨罗无过见。”从两偈中可以看出,佛陀看问题直达本质,可谓一箭中的。他说父母对于子女的那种爱,也不完全如我们想像中的那般高尚和无私,其实还是含有一定功利色彩的,比如说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往往会产生“重男轻女”;纵然都是儿子,一碗水也有端不平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又怎能把一碗水端得四平八稳呢?利己为人类的本能,有时候利己自私会登峰造极,例如对于欧也尼·葛朗台的眼里,女儿和妻子还不如他的一枚零;而《红与黑》里那个老木匠在儿子临死前,竟还想打儿子的主意。《红与黑》第四十四章写道:

  他不知道如何打发走父亲。装假来欺骗这个目光如此锐利的老人,此刻完全是他力所不能及的。他迅速想遍一切可能的办法。“我攒了些钱!”他突然高声说。这句话真灵,立刻改变了老人的表情和于连的地位。“我该如何处置呢?”于连继续说,平静多了,那句话的效果使他摆脱了一切自卑感。老木匠心急火燎,生怕这笔钱溜掉,于连似乎想留一部分给两个哥哥。他兴致勃勃地谈了许久。于连可以挖苦他了。“好吧!关于我的遗嘱,天主已经给了我启示。我给两个哥哥每人一千法郎,剩下的归您。”“好极了,”老人说,“剩下的归我;既然上帝降福感动了您的心,如果您想死得像个好基督徒,您最好是把您的债还上。还有我预先支付的您的伙食费和教育费,您还没想到呢……”

  “这就是父爱呀!”于连终于一个人了,他伤心地反复说道。

  那么世间我们真正的所爱在哪里呢?还是在于我们自己,贪嗔痴的源头,无外乎一个利己思想,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陀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所以他说“爱无过于己”。如果损人能够利己,倒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傻乎乎地做着“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包括我自己在内,看似聪明实则愚蠢无知。

  不仅如此,佛陀还说人间第一财富并非牛群金银财宝,而是五谷杂粮。人到饥饿时,总想着填饱肚皮,哪怕是糠粃窝窝头也必将是香甜可口。“光明无过慧”,有智慧的人,他们的眼前一片光明,哪怕身处暗无天日之境,也会在心中点燃智慧的火炬。“萨罗无过见”,这里的见,是指正见,即对佛法拥有正确的知见。拥有正见容易吗?其实非常难。接触了佛法,学习并践修了佛法,并不代表我们就拥有了正见。问题的焦点在哪里呢?关键在于标准的制定。我喜欢原始经典,于是我说会说对四谛八正道等因缘所生法产生了正确的观点,这便叫正见;有人可能不同意,说四摄六度、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才是正见。正因为标准的不同,才产生了对正见一词的歧义。

  1007经天子说偈:“刹利两足尊,犎牛四足胜,童英为上妻,贵生为上子。”这里所说的三胜,即人中之胜为刹帝利,畜生之胜为犎牛(fēng,野牛的一种,背上肉突起,像驼峰),妻子之胜为童英(童真而英明之妻,词义比较含糊),上子之胜为贵生(也就是官爵高)。关于人中之胜为刹帝利的说法,在长阿含和中阿含里也多次提及,此处不多作评说;犎牛稀少而珍贵,大约是陆地上长着四足动物中最稀有难得的畜生。好妻子不仅要对丈夫忠诚,还要能做一位“贤内助”;生一个当上大官的好儿子不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当父母的脸上也很有光彩,所谓“母因子贵”。三国时吴侯孙权年轻得志,就连一向心气高傲的曹孟德也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喟叹(注:《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操领百余人上山坡,遥望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排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当中大船上青罗伞下,坐着孙权。左右文武,侍立两边。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另,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佛陀对此也并不同意,他说:“正觉两足尊,生马四足胜,顺夫为贤妻,漏尽子之上。”佛陀说人中最尊贵的乃是是正觉与解脱,而并非刹帝利种姓(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能为人类服务的马匹,便是畜生中最值得尊贵的动物(犎牛再稀有,却不为他人服务,也无现世普利价值);能够“顺夫”的便是好妻子(顺夫不等于盲目屈从);能够出家修道,并且能证得圆满的,便是父母最孝顺、最给父母长脸的好孩子。

  1008经天子说偈道:“从地起众生,何者为最胜?于空堕落者,复以何胜上?凡所祈请处,何者最第一?于诸言语中,何者为上辩?”地上的众生以何为最,从空中坠落者又以何为最,世间什么最值得依靠,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方能达到辩才无碍?此时有一另一位天子在一旁听到了,据说其本为“田家子”,“今得生天上,以本习故”,于是就对该天子说:“五谷从地生,是则为最胜。种子于空中,落地为最胜。犎牛资养人,是则依中胜。爱子有所说,是则言中胜。”对此回答,天人并不满意,继而又请示于佛,佛回答说“从下踊出者,三明为最上。从空流下者,三明亦第一。贤圣弟子僧,是师依之上。如来之所说,诸说之最辩。”三明就是三种神通(宿命、天眼、漏尽),拥有神通者据说可以上天入地、水上轻行,甚至可以手扪日月。而佛陀为世间之尊,乃毋庸置疑。后来该天人又问道:“世间几法起,几法相顺可,世几法取爱,世几法损减?”佛陀回答说“世六法等起,世六法顺可,世六法取爱,世六法损减”。此处的六法,是指内六法(眼、耳、鼻、舌、身、意)与外六法(色、声、香、味、触、法)二种,从而产生六识,并继而“三事和合生触”,触缘生受、受缘生爱,爱即是一切烦恼的种子。也就是说,当我们心中的贪爱一旦生起的时候,麻烦便随之而来,挥之不去,其结果是“剪不断,理还乱”,是忧愁。(8.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